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B331)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昕张万敏张威张英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翻译
  • 2篇翻译理论
  • 1篇信息资源
  • 1篇信息资源整合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学
  • 1篇异化
  • 1篇英美文学
  • 1篇语言态度
  • 1篇语言演变
  • 1篇殖民
  • 1篇撒克逊人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关系
  • 1篇文化转向
  • 1篇文学
  • 1篇美文
  • 1篇美学
  • 1篇美学概念
  • 1篇经典叙事

机构

  • 5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张万敏
  • 2篇李昕
  • 1篇张英
  • 1篇张威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情报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理论界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后经典叙事学的“范畴”及其体系构建
2015年
"范畴"一词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讨论中频繁出现,但对于其涵义,研究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在使用中也存在语义混淆或混乱的情形。本文在追溯"范畴"一词的西学本源和中文语义的前提下,以新的角度界定了范畴近"类"、"概念"、"域"等三个层面的涵义,梳理了后经典叙事学中范畴的语义种种,最终提出后经典叙事学范畴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元范畴、次属元范畴、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等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层级系统展开。
李昕张万敏
关键词:后经典叙事学
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取向、策略与问题被引量:2
2020年
翻译研究中的后殖民转向是继文化转向之后的深度发展,对身份政治、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关注使得译者由既往的被遮蔽状态走向显形。后殖民翻译理论家主张"异化""混杂""改写"等翻译策略,借此实现构建文化和民族身份的意图。后殖民理论的高度语境化使其有不同的适用语境,在肯定其拓展翻译研究空间的同时,不可忽视其理论背景、理论取向及理论焦点。
张威
关键词:文化转向权力关系异化改写
语言演变视角下日耳曼民族的语言态度研究——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例
2014年
语言态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演变为线索,分析他们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态度,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无不表现出对先进文明、上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用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的语言积极接受的态度,以及对落后、低层、经济发展缓慢、使用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语言的排斥态度。
张威
关键词:语言态度语言演变
基于Web3.0的英美文学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语境。基于Web3.0利用Mash-up、Open ID、开放式API、语义Web技术、智能搜索、云计算等技术,分析了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依托Web3.0技术构建了英美文学课程资源平台,可使英美文学课程资源建设实现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从而改变英美文学教学资源滞后、杂乱的现状。
李昕
关键词:WEB3.0英美文学信息资源
论郁达夫的翻译美学观
2014年
中国翻译理论大致是沿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一条轨迹发展的,这是翻译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翻译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翻译美学”这一术语明确在国内被提出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傅仲选的《实用翻译美学》(1993)是我国第一部翻译美学专著。方梦之、刘宓庆、毛茶贵等都对翻译美学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界说,但对于何为翻译美学,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张英张万敏
关键词:翻译理论美学概念化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