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1-J011-01)

作品数:6 被引量:152H指数:5
相关作者:潘伟斌张太平邢前国郑相宇刘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污染
  • 3篇植物修复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植物修复技术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污染物
  • 2篇金属污染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玉米
  • 1篇植物
  • 1篇致癌
  • 1篇致畸
  • 1篇致突变
  • 1篇生物监测
  • 1篇受污染土壤
  • 1篇水体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潘伟斌
  • 3篇张太平
  • 2篇邢前国
  • 1篇陈红玲
  • 1篇何章莉
  • 1篇刘志强
  • 1篇郑相宇
  • 1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富含Cd、Pb植物焚烧处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6
2004年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焚烧被认为是针对收获植物的一种有效后处理手段。采用富含Cd、Pb的野生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在450、650、850℃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焚烧模拟试验,对焚烧过程中的灰分、Cd及Pb残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铁芒萁的灰分残留量可以降到10%以下,Cd、Pb在灰化过程中均有很大损失,直接利用底灰来进行Cd、Pb的冶炼回收不可行,烟气中的Cd、Pb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邢前国潘伟斌
关键词:植物修复后处理焚烧
水体污染物“三致”效应的生物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由于大量且多种多样化学物质进入到水环境中 ,使得水体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传统分析技术与综合指标不能客观、及时反映水的这种特性。而短期生物试验以其具有快速的、综合的响应水中这方面变化的特点 ,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与评价“三致”物作用机理以及几种常用短期生物试验 (Ames试验、微核试验、非程序DNA合成、SOS显色试验、姊妹单体交换测定、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并分类评述了可用于此领域的生物材料的来源、特性 。
郑相宇张太平刘志强潘伟斌
关键词:水体污染物致突变致癌致畸生物监测
小飞扬草(Euphobia thymifolia L.)对土壤Cr Cd N i复合污染的反应和积累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对Cr、Cd、N i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杂草类植物缺乏的状况,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飞扬草(Euphobia thym ifoliaL.)对3种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以及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飞扬草在低浓度组合下对Cr、Cd、N i的富集系数最大值均>1,分别为1.54、3.93、5.68,且能同时富集Cd、N i,具备了作为超富集植物的特征;3种重金属在小飞扬草内的迁移率大小顺序为Cd>Cr>N i;小飞扬草能耐受Cr、Cd、N i复合污染,可作为尾矿废弃地植被重建到修复过程中的优先选择植物。
陈红玲潘伟斌王建华
关键词:超富集CRCD迁移率
受污染土壤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被引量:13
2004年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介绍了用植物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技术,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未来做了展望.
何章莉潘伟斌
关键词:污染土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被引量:74
2003年
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国内外都相当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近年来,一种运用植物来去除有毒重金属的新兴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给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的“绿色”技术。但其主要缺点是修复周期较长,筛选、培育超积累植物以及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提高植物吸收效果、缩短修复周期的关键。本文就超积累植物的筛选、转基因超积累植物及螯合剂强化植物吸收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并对我国当前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邢前国潘伟斌张太平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转基因植物螯合剂
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POD对Pb^(2+)的胁迫反应被引量:17
2003年
为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适应是否产生体内酶系统的耐性机制及其遗传性,以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Zea mays L.)及其易地栽种子一代(F1)为实验材料.通过酶活性测定与同工酶电泳研究了玉米过氧化物酶对重金属Pb2+的胁迫反应.结果发现,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种群材料在重金属Pb2+的胁迫条件下,与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种群材料相比,其过氧化物酶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其F1保持相同的趋势;不同玉米种群材料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对重金属Pb2+的胁迫反应在材料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同时区分出两条对重金属Pb2+胁迫反应的敏感酶带,称之为标志性酶带.
张太平潘伟斌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PODPB^2+胁迫反应耐性机制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