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84)

作品数:18 被引量:418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渺希王世福刘铮吴康魏冀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城市
  • 4篇珠三角
  • 4篇网络
  • 3篇长三角
  • 3篇城市网
  • 3篇城市网络
  • 2篇意象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空间意象
  • 2篇服务业
  • 2篇复杂网
  • 2篇复杂网络
  • 2篇感知差异
  • 1篇地理
  • 1篇地铁
  • 1篇度分布
  • 1篇对称性
  • 1篇新闻
  • 1篇信息社会
  • 1篇演进

机构

  • 15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云南省设计院
  • 1篇根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赵渺希
  • 5篇王世福
  • 2篇吴康
  • 2篇钟烨
  • 2篇刘铮
  • 1篇邵琳
  • 1篇魏冀明
  • 1篇刘行健
  • 1篇刘珺
  • 1篇张小星
  • 1篇汤黎明
  • 1篇徐高峰
  • 1篇陈晨
  • 1篇刘欢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城市规划
  • 1篇旅游科学
  • 1篇规划师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旅游学刊
  • 1篇Journa...
  • 1篇城市观察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三大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时空演化被引量:43
2015年
回顾了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测度方法,并结合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特性进行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进行了2001—2009年的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跨城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城市间总部—分支机构的联系表现得更为频密且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程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尽管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在增强,但是城市体系的层级性却有增强的趋势,核心城市的多区位企业集聚现象更为突出,多中心程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整体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变。
赵渺希钟烨徐高峰
关键词: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城镇空间感知差异——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城镇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地方政府着力于塑造城市形象以吸引外部资源,这种效率导向的建设行为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并使得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空间感知产生差异。本文以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城镇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外地游客相对于本地居民对城镇感知的评价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空间感知总体呈现平庸化的格局,但是外地游客对城镇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空间差别方面的空间感知评价均优于本地居民,且这种评价与实地场景照片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研究最后提出,对旅游城镇而言,地方政府往往重点建设外地游客高频活动区域,易忽视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场所的建设投资,从而导致了两类社会群体对空间感知的语境差异。
赵渺希邵琳林韵莹
关键词:语义差别
长吉区域一体化的城际轨道交通出行表征
2012年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成为城市区域功能联系的重要表征,本研究选取长吉城际动车出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群体问卷访谈式的实证调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分析城际轨道交通所表征的空间一体化。研究发现:(1)在总体的客流属性方面,乘坐动车的人群以高学历白领群体为主,表征了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流动空间物质基础的社会极化效应;(2)在到发客流空间分布方面,长春与吉林的中心城区都属于城际出行强度集中区,郊区县市属于客流稀疏区,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非常明显,同时相对于前往吉林市的客流来说,更多比例的客流以长春市为目的地;(3)在功能性活动空间交互方面,若固定户籍地考察居住、工作和消费等功能性活动的偏移,更多的乘客属于户籍地在吉林、其余基本活动在长春的情形,说明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表征了区域发展的空间不均衡。
赵渺希刘珺陈晨
基于地铁出行的广佛城市功能联系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为揭示广佛城市功能联系的内涵,通过对地铁出行者多重地点空间信息的分析,首先,提取了受访者接受调查时的上下车站点、户籍地点的空间信息,分析其相对于居住、工作、休闲等不同功能性活动地点的跨城分布;然后,对受访者功能性活动的空间交互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剖析了广佛同城化过程中居住、工作、休闲等不同功能性活动跨城活动的空间流向特征.研究发现,佛山居民对地铁进出站换乘地点具有更高的依赖性,且休闲性活动空间交互的可能性高于居住、就业的空间交互;地铁线对广佛两地的空间效应呈现出非均衡的空间组织过程,广州在休闲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集聚优势,佛山更多地成为居住选择地.
赵渺希王世福张小星
关键词:地铁
巨型城市区域的复杂网络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复杂网络在巨型城市区域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为了弥补现有城市网络研究工具的不足,以点度分布、链接方向、节点匹配等统计量来度量巨型城市区域的网络联系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样本对象扩展到了所有具有母-子关系的多区位企业,形成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权重型关系数据,并以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网络工具分析珠三角区域空间链接的属性特征.节点的匹配性表明,珠三角区域的功能联系有着一定的同向匹配特征,规模指向较为突出;链接方向显示了巨型城市区域内部价值区段空间组合的网络表征.
赵渺希朵朵
关键词:复杂网络珠三角区域匹配性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被引量:99
2012年
借鉴世界城市网络(WCN)的概念框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体系。基于中国城市网络(CCN)的计算结果,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区位竞争不再仅依赖于线性地拓展腹地赢取空间垄断地位,而是以网络化的布局模式在核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城市节点层面,上海、北京成为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沿海的城市群则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域,内地的大部分城市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链接程度相对较低的外围;在城市网络层面,城市之间关联网络中的首位效应(北京—上海的关联)非常明显,三大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间的网络构成了中国大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链接。
赵渺希刘铮
关键词:城市网络生产性服务业城市体系
区域旅游线路的复杂网络特征——以福建省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区域旅游线路呈现出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其地理拓扑关系可以运用复杂网络工具进行剖析。该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分别对省内出发和省外出发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线路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从出发地到各个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地理拓扑关系建构区域旅游网络,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平均距离、形态指数、点度分布、中间性、匹配性、鲁棒性等统计量来分析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多重区域旅游线路组合形成的网络整体上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区域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反映出福建省各旅游目的地的跨区合作已初见端倪,但仍需要深化推行产业集群区的跨区域合作经营;从点度的分布方面,省内旅游市场中的旅游线路在空间尺度上对旅游目的地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且各目的地的点度分布较为均衡,而省外旅游市场则仍需要继续与区域旅游的非核心目的地进行深度整合。
汤黎明魏冀明赵渺希
关键词:复杂网络
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媒介表征被引量:24
2012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民对巨型城市空间要素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材料的传播,各类媒介所建构的城市功能等级序列表征了特定群体对空间意象的选择性传递。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媒介文本中地名词频的统计分析,来探索不同的互联网媒介所蕴含的空间意象。研究首先回顾了媒介语言与城市空间意象关联的理论,追溯、梳理了采用媒介材料进行地名采集分析空间意象的方法,并建立了比较不同类型媒介所蕴含的空间意象的理论基础;第二,实证研究中,对经济新闻文本中的地名进行词频捕捉,按照标志性建/构筑物、道路、河流、地段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空间累积计算描述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意象;第三,研究进一步比较了经济新闻报道与市民网络文本在空间意象方面的异同性。
赵渺希刘欢
关键词:媒体新闻空间意象
有向加权型城市网络的探索性分析被引量:46
2013年
鉴于城市网络已成为城市与区域研究中的学术热点,研究引介了城市联系中无向加权网络的概念、特征、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与无向加权网络进行比较,并以中国36座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城市间网络地图关注度为研究素材,从实证案例的角度分析无向加权网络与有向加权网络在城市网络分析方面的差别。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网络的结节性方面,互联网异地城市之间关注度与航空流量结节性具有强相关性,异地之间的城市地图查询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城市间出行期望,互联网关注中部分城市成为典型的流入地,而华北、西北等地省会城市成为典型的流出地;在多值网络的链接方面,研究对城市网络这一复杂结构系统的流,实现了"流向"与"流量"的同步分析,互联网中城市间关注强度的"出""入"反映了城市间吸引力系的非均衡性特征。总体而言,从互联网地理学的角度为城市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与数据来源,实现对有向加权网络的探索性分析,在计算方法上有向加权网络在分析城市体系中节点城市的职能与节点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刘铮王世福赵渺希吴康
关键词:对称性城市网络
城市网络的一种算法及其实证比较被引量:35
2014年
城市网络链接是考察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途径,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的城市网络算法分析更是国际上该领域方法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区域空间和企业层级为视角,在新近出现的分区核心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计算过程中对单一公司进行网络分析的改进方法,实现了网络分析中地理和层级的特征表达,同时规避了原算法中公司—城市的二模网络数据合并为城市—城市的一模网络数据所导致的信息损失,并以此实现了社会网络统计工具在这一算法的拓展应用。实证研究中,运用该算法对中国两大典型城市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的25个城市进行了网络检验,结果表明:与连锁模型算法相比,改进后的分区核心算法不但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特征和地理空间特征,并且邻近性、中间性、出度、入度等统计量得以运用,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的研究视野;另一方面,也发现,由于理论模型假说的演绎分析决定了城市网络的实际形态,因此,后续的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研究的一个创新途径即在于多类型城市流的实证归纳。
赵渺希吴康刘行健本.迪鲁德
关键词:城市网络生产性服务业长三角珠三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