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CA00700)

作品数:28 被引量:356H指数:12
相关作者:岳湘安彭仕宓王锐侯吉瑞程林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低渗
  • 7篇低渗透
  • 7篇油藏
  • 7篇油田
  • 7篇储层
  • 4篇气藏
  • 4篇成岩作用
  • 4篇储集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断块
  • 3篇砂岩
  • 3篇渗流
  • 3篇渗流特性
  • 3篇渗吸
  • 2篇低渗油藏
  • 2篇地层
  • 2篇新立油田
  • 2篇压敏
  • 2篇压敏性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1篇岳湘安
  • 8篇彭仕宓
  • 4篇侯吉瑞
  • 4篇王锐
  • 3篇李海燕
  • 3篇薛永超
  • 3篇程林松
  • 3篇徐绍良
  • 2篇徐怀民
  • 2篇张风义
  • 2篇刘太勋
  • 2篇王宝祥
  • 2篇尹志军
  • 2篇王正波
  • 2篇谭习群
  • 2篇韩冬
  • 1篇刘雄志
  • 1篇尤源
  • 1篇昌伦杰
  • 1篇赵彦超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岩土力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论认为,粘土的膨胀性以及其水化后形成浆体的流变性是引起低速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正波岳湘安韩冬王金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粘土膨胀微尺度
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实验研究了去离子水在内径为30,20,16,5和2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内径为16μm以上的微圆管中的流动符合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当管径降低到5和2μm时,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的低速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实验结果偏离经典流体力学理论,且管径越小偏离幅度越大.随着Reynolds数的增大,非线性程度逐渐减弱,实验值趋近于某一稳定值.实验最小Reynolds数仅为2.46×105.
徐绍良岳湘安侯吉瑞
关键词:微圆管流动特性
冀东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沉积相被引量:11
2004年
老爷庙油田位于河北省唐海县老爷庙村 ,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西北部。根据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等沉积相标志 ,结合东营组东一段沉积时期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倾斜的古地形背景以及西南庄和老王庄凸起古物源的古地理位置 ,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确定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 ,并划分了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 ,包括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微相 ,并对每类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测井相为基本手段 ,应用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 ,勾绘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一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 ,讨论沉积微相的演化。依据东一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结合岩心分析资料 ,确定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层微相 ,其孔隙度为 1 5 %~ 2 4 % ,渗透率 1 5 0× 1 0 -3 ~ 5 0 0× 1 0 -3 μm2 ,储层的物性较好。分流水道的游走摆动、沉积物的快速堆积、储层较低的分选性和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导致老爷庙油田东一段油藏开发效果差的根本地质因素。恢复东一段沉积微相 ,可以进一步弄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
尹志军彭仕宓
关键词:古近系沉积相扇三角洲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随机模拟被引量:17
2007年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流动单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法。根据流动单元的定义及其地质意义,在取心井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和Winland r35四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的指标。应用储层层次分析的研究思路,结合致密砂岩气藏的工业气流标准,识别了渗流屏障,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连同体内部流动单元的定量识别模式,实现了流动单元由取心井到非取心井的定量识别,最后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的三维地质模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应用储层流动单元方法不仅精细地刻画了河流相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而且不同的流动单元对应着不同的开发效果。其中,A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最好,B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次之,是挖潜的主要目标,C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最差。
唐海发彭仕宓赵彦超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
文留油田文72断块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划分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给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文留油田文72断块为例,对取心井,通过优选参数,将流动单元划分4种类型,建立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不同含水期动态的流动单元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含水期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受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所控制,其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流动单元能够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的动态变化,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关系密切.实例表明,应用动态流动单元方法预测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李海燕
关键词:判别函数剩余油
低渗透砂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一套系统的模拟地层上覆压力、模拟油藏原始状态的加压方式及加压后物性平衡时间确定的实验方法,进行低渗透砂岩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实验研究。通过模拟油田实际开采中压力变化过程,对比研究急速改变有效应力与慢速改变有效压力对储层岩石物性的影响,分析低渗透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规律及压力敏感性特征,进而研究储层压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油藏开采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低渗透储层孔隙度只发生微小损失,将引起岩石的渗透率显著降低,且其受加压方式影响较大,有效压力增加速度越快,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不可逆的渗透率损失越大;反之,有效压力增加速度越慢,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小,不可逆渗透率损失越小。建议在开发低渗透油田时采取多次逐级降低井底流压、保持合理的开采速度,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张风义岳湘安庞宏伟
关键词:低渗透压力敏感性
边界层流体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的影响
以去离子水在半径为2.5μm和1.0μm微圆管中流动的实验结果为基础,拟合得到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的有效流动半径公式和基于边界层流体的不同半径毛管束视渗透率公式,并比较了视渗透率与理论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管...
徐绍良岳湘安侯吉瑞王宝祥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渗流特性
文献传递
低渗油藏岩石压敏性及其对渗吸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中大量原油滞留而采不出来的特点,结合岩芯压敏性实验和渗吸实验,分析了该类油藏周期注水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静态渗吸实验、岩芯的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实验、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并将三者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吸采收率随着岩芯渗透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岩芯渗透率损失主要是发生在有效压力增大的初期阶段;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小时,岩芯压敏性起主要作用;当压力波动幅度较大时,压力波动产生的内外压差起主要作用。
王锐岳湘安谭习群刘雄志
关键词:渗吸压敏性周期注水低渗透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碳酸盐强胶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薛永超程林松
关键词:新立油田成岩作用成岩储集相孔隙演化
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于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相关对比法地层倾角处理参数为:0.2 m窗长,0.02 m步长,35°探索角。以处理成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东河砂岩段储集层构型,将东河砂岩滨岸沉积砂体划分为4类四级构型,12类三级构型及24种岩相单元,并详细分析了储集层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的地层倾角测井响应特征。岩相单元在倾角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单一矢量模式或模式组合,三级构型单元对应于一系列不同矢量模式的组合,构型界面表现为不同矢量模式的分界面。构型研究成果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刘太勋徐怀民焦翠华王海更昌伦杰牛玉杰
关键词:地层倾角测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