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36)
- 作品数:48 被引量:469H指数:12
- 相关作者:江立华谷玉良王斌卢飞符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产业扶贫场域内精英俘获的两重向度被引量:22
- 2019年
- 在"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实现途径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村庄调研发现,农村社会分化带来的扶贫主体缺失、运动式治理带来的扶贫开发的悖论和"条块分割"管理带来的权责不匹配给精英俘获提供了社会基础、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基层产业扶贫实践中这种精英俘获表现为两个向度:基层政权选择性治理带来的"被动俘获"--村庄向度上的俘获精英;项目制实践运作中,精英相互合作主动俘获扶贫项目资源--个人向度上的精英俘获。前者受制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遵循的是地方政府科层制的关系理性;后者则体现为自下而上反控制的经济理性,遵循的是乡土社会的实践逻辑。
- 何毅江立华
- 关键词:产业扶贫
- 个体化社会的困局、整合与本土启示——对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理论的再评判被引量:12
- 2014年
- 个体化理论折射了当代个人与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并反映了个体身份从承受者向责任者蜕变的重大转型。齐格蒙特·鲍曼作为欧洲最为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社会理论更加关注的是个体化进程中自由与消费的双重困境,即自由的非均衡性分配所引发的社会不平等以及消费的私人化所带来的政治疏离与道德冷漠。这也决定了个体化时代的社会整合必须以重建一个承认个体权利、包容个体差异的共同体为重点。同时,作为一个来自"异时代"的声音,鲍曼的个体化理论对当代中国有着两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要求我们将社会治理放置于我国多重现代性交叠的个体化现实之上;二是提示学界要适时更新社会学的范式和方法以契合社会转型的现实,并促进个体化理论的本土成长。
- 王斌
- 关键词:个体化个体性
- 空间拥挤理论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被引量:4
- 2015年
- "拥挤"分为绝对拥挤和相对拥挤。大规模农民工进城加剧了城市空间的绝对拥挤,同时也产生了相对拥挤问题,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因此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要缓解拥挤状况,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就要调整拥挤的内部结构,具体可以从空间结构和人口特征两个方面入手,空间改造和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其主要策略。
- 谷玉良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 乡村公共性消解对农村青年离婚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社会现象——青年离婚日益普遍。通过对皖北D村多起青年离婚事件的调查发现,当前发生在乡村社会中的青年离婚行为与乡村社会公共性消解有着密切联系:乡村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使青年群体对社区认同感降低;乡村公共规则渐趋解体,对青年婚姻的规范作用缺失;乡村公共文化日渐消解,对青年离婚的整合作用下降,这些都表明乡村公共性的消解对青年婚姻失去了社会约束力,使离婚想法变成行动得以可能。同时,乡村公共性消解,乡村社会系统各部分功能也发生异变,使其在婚姻维护和整合方面的自发机制失效,进而导致青年离婚事件的普遍发生。
- 卢飞
-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
- 论我国新型慈善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建设路径
- 2015年
- 传统中国的慈善观主要包括:倚重人本的仁爱观、爱有差等的差序观、修善积德的业报观、"公"为主导的救助观、德法兼施的治理观等5个方面。这些慈善观并没有突破乡土"情结"和宗法结构,仍具有难以化解的内在局限。因此,构建适于本土、面向现代的新型慈善观也就必须对传统有所扬弃,并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慈善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依法行善的法治观、主体多元的合作观、助人自助的教养观、为民奉献的志愿观、回馈社会的财富观、权责共生的公民观等6个方面。而要培育新型慈善观,其合理路径在于树立法治慈善的根本观点、大力扶持民间慈善组织、促进慈善的"社区化"发展以及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
- 王斌
- 关键词:公益事业
- 落脚城市的死与生:城市流动农民聚居区的命运——读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
- 落脚城市是城市农村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这些聚居区往往由于居住条件差、环境状况糟糕而受到城市和市民的排斥与诟病。然而,对农村移民来说,这些落脚城市却是他们寻求向上流动的追梦之地。落脚城市承担着吸纳乡村人口和再造新的市民与城...
- 谷玉良江立华
- 关键词:死与生农民命运
- 农民工家庭迁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 2016年
- 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流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就整体而言,人口从小移动到大迁徙是任何地方的人口迁移都必须经历的阶段。目前,农民工迁移日益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这对农村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加速农村熟人社会的陌生化和村落共同体的解体;农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导致传统文化的消解;家庭迁移减少了回流农村的务工收入,导致农村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农民工家庭迁移加剧流动农民工和留守居民之间关于土地产权和所有权的纷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建立外出打工农民社会地位补偿机制,吸引农民工投资家乡建设;建立传统文化报备工作,定期下乡宣传和办培训班,有目的培养一批传统文化传承者;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有条件的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 谷玉良
-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
- 情感互动与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基于湖北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向城市流动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本研究以湖北武汉市的青年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式访谈和个案研究,试图通过"情感互动"的分析来对青年农民工身份认同现象进行再解释。个案表明,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理想状态是通过低度情感能量的唤起、短期情感到长期情感能量的转换以及高度情感互动与青年农民工身份符号的再投资来完成其城市身份认同,进而达到社会融合,而现实是多数青年农民工在社会互动中无法获得高度的情感能量,致使身份认同失败。笔者分别从个人、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三方面提出措施来加强青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情感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社会的身份认同。
- 卢飞徐依婷
- 关键词:情感互动青年农民工身份认同
-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在婚恋行为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包括初婚年龄上升、婚恋对象更广、婚恋途径更丰富等。择偶观方面,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会比较注重异性的长相,而女性则会更加注重异性的能力和收入。频繁的职业流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负影响,而住房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 王超恩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观
-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被引量:1
- 2016年
- 劳务分包制是当前我国建筑业运行的制度基础。劳务分包制是在单一固定用工制、劳动合同制和灵活用工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劳务层与管理层的分离、非正式普遍用工是当前劳务分包制的突出特征,而包工头是劳务分包制得以运转的纽带群体。当前对劳务分包制的研究涉及到劳务分包制运行的逻辑、劳务分包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制度反馈等。但对劳务分包制中的包工头群体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前,城市建筑业包工头多数由建筑工发展而来。研究他们身份转型与地位获得的过程和手段逻辑,不仅可以再现建筑业领域中劳资关系真实图景,还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特殊群体在建筑业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当前的建筑业劳务分包制和建筑业劳动关系形成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农民工的向上流动。
- 谷玉良
- 关键词:建筑业包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