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99-1001)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冀英谭戈廖琦彭国光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5篇内压
  • 5篇颅内压
  • 4篇诱发电位
  • 4篇神经功能
  • 4篇神经功能缺损
  • 4篇神经功能缺损...
  • 4篇缺损
  • 4篇缺损程度
  • 4篇卒中
  • 4篇脑灌注
  • 4篇脑灌注压
  • 4篇急性
  • 4篇灌注
  • 4篇灌注压
  • 3篇闪光视觉诱发...
  • 3篇神经功能缺损...
  • 3篇视觉诱发
  • 3篇视觉诱发电位
  • 3篇评分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周冀英
  • 5篇谭戈
  • 4篇廖琦
  • 3篇彭国光
  • 2篇张拥波
  • 2篇王磊
  • 1篇贾建平
  • 1篇董为伟
  • 1篇郑履平
  • 1篇常红升
  • 1篇张丹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卒中急性期NFDS与颅内压、脑灌注压、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对CPPI、CP、BP进行7~14d的动态观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临床NFDS的变化与CPPI、CP及BP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与评分变化率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与CPP的改善密切相关(P〈0.05),而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ICP的控制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灌注上,而脑出血急性期则应更注意ICP的控制。血压在急性期并不是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廖琦周冀英谭戈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颅内压脑灌注压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张丹彭国光董为伟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入院时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09年
廖琦谭戈周冀英
关键词:脑卒中颅内压脑灌注压
卒中亚型急性期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2007年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及57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NFDS与病灶体积、ICP、CPP、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史评分、性别等作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FDS与CPP(P=0.06)、发病后时间(P=0.05)、梗死体积(P<0.01)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与ICP(P=0.02)及脑出血的体积(P<0.01)密切相关。结论病灶体积是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共同的影响因素,CPP在脑梗死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ICP在脑出血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
廖琦周冀英谭戈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颅内压脑灌注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甘露醇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 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颅内高压患者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每日颅压,计算最高颅压与最低颅压间的差值(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最高颅压时的心率、血压以及降至最低颅压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最低颅压平均值为(213.4±66.8) mm H2O (83.5~364.5 mm H2O), 患者的颅压水平从入院至最低值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平均值为(1870.8±861.9) ml(375~4000 ml).降颅压效果与最高颅压时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和心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甘露醇用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 甘露醇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但是用到一定的剂量后,便不再有降颅压作用.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降颅压的效果好.患者年龄越小,降颅压效果越好.
谭戈周冀英
关键词:颅内高压甘露醇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得到能提示患者急性期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43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末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ICP、CPP、病灶体积、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史评分、性别等作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确定在多因素整体考虑下与急性期末NFDS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临床指标。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末NFDS与入院时病灶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以及入院后所测的总胆固醇量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末NFDS与入院时出血的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密切相关。结论在多因素分析中入院时的病灶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不论是对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急性期短期预后而言,都是独立的相关因素;血脂对于脑梗死而言比之对于脑出血更为重要,是脑梗死的急性期短期预后独立的相关因素;血压尚不能提示急性期短期预后。
廖琦周冀英常红升谭戈
关键词:脑卒中颅内压脑灌注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3波的生理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视觉闪光诱发电位 (fVEP)N3波的稳定性、可识别性及正常人N3波潜时的生理变异。方法 :对 69例正常人 ( 2 0~ 90岁 ,13 8只眼 )进行了fVEP检查 ,按年龄、性别、左右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正常人fVEPN3波潜时为正态分布 ( 12 6 61± 14 64 )ms ;女性N3波潜时较男性短 (P <0 0 5 ) ;左右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着年龄增大N3波潜时延长 ,但 40~ 70岁人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所有受检者的N3波形均稳定 ,可识别。结论 :fVEPN3波稳定、易识别 ,根据其平均潜时N3波可命名为N12
王磊郑履平周冀英张拥波彭国光
关键词:正常人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年龄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颅内压变化的评估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fVEP)可以反映从视网膜到枕皮质视通路的完整性,应用其特征可以准确评价视传导通路受损状况。目的:研究fVEP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行性及其效应。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重复测量设计。对象:2002-03/2003-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损伤患者,共197例,男138例,女59例,平均年龄(38±9)岁。病种包括:脑硬膜外血肿20例、脑硬膜下血肿26例、脑挫裂伤4例、脑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92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5例。方法:采用fVEP与脑硬膜外测压法检测197例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有创检测数据均在fVEP完成后立即采集,同时记录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主要观察指标:fVEP结果,颅内压水平。结果:197例脑损伤患者平均颅内压水平(2.75±0.64)kPa(1.54~4.02kPa);有明确视通路损伤患者无创与有创检测值离散度较大;2.79%的患者fVEP未诱发出典型波形;散点图提示fVEP与脑硬膜外测压法一致性较好;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对颅内压水平的波动最敏感(β值为-0.369),其次是收缩压(β值为0.316),舒张压较不敏感(β值为0.147)。心率与颅内压水平呈负相关,能较敏感地反应颅内压的波动,其次为收缩压,舒张压较不易受颅内压变化的影响。结论:fVEP无创颅内压检测值?
周冀英贾建平王磊张拥波彭国光
关键词:颅内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