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22980)

作品数:18 被引量:382H指数:12
相关作者:徐宗学殷旭旺武玮白海锋占车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5篇渭河流域
  • 5篇流域
  • 5篇河流
  • 5篇河流域
  • 4篇环境因子
  • 3篇典范对应分析
  • 3篇硅藻
  • 3篇浮游
  • 3篇浮游动物
  • 2篇水期
  • 2篇水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气候
  • 2篇径流
  • 2篇丰水期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地理信息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济南大学
  • 2篇陕西省水产研...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作者

  • 15篇徐宗学
  • 7篇殷旭旺
  • 6篇武玮
  • 4篇白海锋
  • 4篇占车生
  • 3篇宋进喜
  • 3篇乔晨
  • 2篇闵文武
  • 2篇李琦
  • 2篇程磊
  • 2篇鲁媛媛
  • 2篇左德鹏
  • 2篇何兴军
  • 2篇王博涵
  • 1篇宋令勇
  • 1篇金惠淑
  • 1篇高欣
  • 1篇赵芳芳
  • 1篇杜佳
  • 1篇沈红保

传媒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地下水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河流域关中段近30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选取渭河流域关中段1980、1990、2000、2005、2007年5期MSS/TM/ETM影像数据,计算提取流域不同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关中段流域1980—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分布,将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处理,获得渭河流域关中段植被覆盖度分级图,系统研究了渭河关中段近30 a来的NDVI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植被在其生长周期内的长势情况,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系统研究了渭河流域关中段近30 a的植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NDVI和植被覆盖度近30 a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仅1990—2000年期间有所下降.
乔晨占车生徐宗学李玲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度
渭河流域硅藻群落特征及水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19
2015年
为比较丰水期和枯水期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差异性,对渭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于2012年10月(丰水期)和2013年4月(枯水期)对渭河流域6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共采集到硅藻221种,枯水期为148种.多响应置换过程结果显示,渭河水系、泾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群落存在显著性差异.丰水期渭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3.05、0.63和37、3.42、0.66,显著高于枯水期的23、2.11、0.46和23、2.52、0.56.泾河水系丰水期和枯水期硅藻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渭河水系、泾河水系和北洛河水系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Flux(流量)、ρ(SS)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枯水期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ρ(NH4+)、ρ(SS)和Hard(硬度).应用硅藻生物完整性评价法(D-IBI)和生物硅藻指数法(BDI)对渭河流域进行健康评价,其结果显示,渭河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整体健康状况一般,渭河水系上游及右岸支流、泾河水系源头及北洛河水系中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好,渭河水系下游、泾河水系中下游以及北洛河水系上游和下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差.
刘麟菲宋佳王博涵殷旭旺徐宗学武玮闵文武
关键词:渭河流域硅藻丰水期枯水期
渭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7
2013年
于2011年10月对渭河流域4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16属(种),其中水生昆虫91(属)种,占78.4%;软体动物12种,占10.3%;环节动物9种,占7.8%;甲壳动物4种,占3.4%.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相对丰度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无偏对应分析将45个样点分为3组.第1组样点的指示物种为锯形蜉属1种(Serratella sp.)、纹石蛾属1种(Hydropsyche sp.)和朝大蚊属1种(Antocha sp.);第2组样点指示物种为虻属1种(Tabanus sp.)、Alotanypus venustus、Pelecorhynchidae1种、Liodessussp.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teri);第3组指示物种为黑翅蜉(Ephemera nigroptera)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卵石+砾石型底质、流速、电导率、水深和总氮显著影响了渭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殷旭旺徐宗学高欣白海锋武玮宋进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物种环境因子
渭河生态环境问题浅析
2012年
以渭河河道径流量和河流水质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应用不均匀系数法对河道径流在年内的分配规律作了分析,采用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对河流年均径流量进行趋势性判识,运用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流域降雨量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性检验,选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河流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渭河河道径流量整体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河道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有上升倾向,且从中游到下游亦有上升趋势。(2)河流水质的变化在2003年之前没有大的起伏,处于波动平衡状态,2003年河流水质处于最差点,之后呈现好转态势。
何兴军杜佳
关键词:径流水质
北洛河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水质初步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以渭河第二大支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9月对整个水系内13个点位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动物种类有31属49种,其中轮虫最多,原生动物次之,分别占种类总数的83.67%和8.16%,浮游动物密度为1.8~479.4 ind ./L ,平均值为57.7 ind ./L ,生物量为0.002~0.604 mg/L ,平均值为0.070 m g/L。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根据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该流域水质状况进行简单评价表明,北洛河流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简单,需要加大河道管理,防止污染加重。
宋菊梅白海锋鲁媛媛殷旭旺武玮徐宗学沈红保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基于渭河流域1958—2008年的主要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渭河流域降水和气温2个要素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冬季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中游地区气温最高;从整个流域Hurst指数分析看,未来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仍将持续升高,但变异程度不显著.2)渭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从Hurst指数看,渭河流域的降雨序列处于弱变异状态,未来的降水变异不显著.3)对渭河流域近50a的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大部分站点气温突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显著变暖,与突变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降水量突变点较多,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尤为显著.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金惠淑
关键词:渭河流域气候变化MANN-KENDALL法HURST指数
应用硅藻指数评价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被引量:16
2016年
应用硅藻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日益广泛.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对渭河流域60个点位进行采样调查,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硅藻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根据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对渭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共采集到硅藻26属221种,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小形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和极细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实验共计算出12个硅藻指数,除IDAP指数外,其余11个指数均与河宽显著相关,仅DI-CH指数与溶解氧显著相关,SHE、IPS和DI-CH指数与NO2和NH+4显著相关.基于硅藻指数生态健康分类标准,12个硅藻指数评价结果相差较大,IDAP、IPS、IBD和LOBO指数评价结果较好点位占45%以上,而TDI、IDP、CEE和DI-CH指数评价结果较差的点位较多,占45%以上,其余指数评价结果为一般水平.
刘麟菲徐宗学殷旭旺武玮闵文武
关键词:环境因子
近3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遥感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研究目的:分析近3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过程。研究方法:目视人工遥感解译,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渭河关中地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是耕地,1980—1990年、1990—2000年两个时期,草地、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转移的主要方向都是耕地。耕地面积在1990—2000年之间大幅增加,在2000—2005年、2005—2007年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近30年均持续增大,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水域面积在1990—2000年大幅减小,其中以河渠面积减小最为剧烈。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变化幅度、方向是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强度和方向的体现,也是该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程度的体现。
宋维念占车生李景玉徐宗学王会肖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
渭河流域河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完整性研究被引量:58
2013年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范例,调查了全流域范围河流内45个样点的着生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P-IBI),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同时讨论了水环境理化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渭河流域不同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驱动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流量.P-IBI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的上游及渭河干流的右岸支流健康状况较好,而渭河干流中下游区域及左岸支流的健康状况较差.泾河全流域及洛河下游地区健康状况较差,而洛河中上游区域水生态系统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较高.
殷旭旺徐宗学鄢娜武玮宋进喜
关键词:硅藻典范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群落结构
基于遥感的渭河关中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78年-2007年的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1978年-2007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长变化,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和林地斑块面积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景观斑块分布趋于破碎化,破碎度指数从0.9127下降为0.875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2.72%和2.71%,之后锐减,2000年达到最低后逐渐有所回升;景观优势度也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后逐渐减小。说明近期研究区生态景观的异质性有所改进,生态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尹剑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