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200517011)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苏秀榕刘文黄健张亮张悦容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牡蛎
  • 3篇色谱
  • 3篇体液
  • 3篇相色谱
  • 2篇电子鼻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泥螺
  • 2篇贻贝
  • 2篇蟹糊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固相微萃取
  • 1篇蛋白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脂肪酸

机构

  • 9篇宁波大学
  • 4篇宁波今日食品...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北京普析通用...

作者

  • 9篇苏秀榕
  • 4篇刘文
  • 3篇张春丹
  • 3篇李晔
  • 3篇张亮
  • 3篇黄健
  • 3篇张悦容
  • 2篇秦小明
  • 2篇陈燕
  • 2篇全晶晶
  • 1篇徐彩云
  • 1篇汤海青
  • 1篇徐嘉杰
  • 1篇欧昌荣
  • 1篇侯付景
  • 1篇邵亮亮
  • 1篇侯云丹
  • 1篇李和生
  • 1篇郑平安
  • 1篇章超桦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牡蛎预防醉酒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的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研究牡蛎预防醉酒和保护肝脏的功能。方法:将小白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牡蛎低剂量组、牡蛎高剂量组,通过高度白酒造成小白鼠醉酒及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各组小鼠相应受试物。比较各组小鼠的醉酒耐受时间、醉酒时间、血清乙醇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肝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肝功能酶ALT、AST等指标。结果:牡蛎组与模型组相比,小白鼠的醉酒耐受时间提高,醉酒时间缩短,血清中乙醇含量降低,肝功能得到改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牡蛎具有一定的预防醉酒的作用,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改善肝组织病变有关。
黄健欧昌荣王求娟陈义方张腾军苏秀榕
关键词:牡蛎护肝酒精性肝损伤
牡蛎体液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从牡蛎体液中提取分离糖蛋白,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75)、离子交换层析法(Q Sepharose FF)和超滤法分离纯化得到糖蛋白S2,用SDS-PAGE凝胶电泳测其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鉴定肽链结构,β-消去反应鉴定糖肽键类型,DSC表征其热变性。结果: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S2是纯度较高的组分,分子质量为21 ku;红外光谱呈现出典型糖类和肽键的特征吸收峰,肽链以α-螺旋构型存在;DSC显示热变性温度为113.5℃;β-消去反应表明糖肽键为N-糖苷键。
刘文张悦容张腾军王求娟陈义芳苏秀榕
关键词:糖蛋白分离纯化柱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紫贻贝中的牛磺酸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快速测定紫贻贝中牛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试剂进行柱前衍生,采用甲醇、乙腈和水(10:10:80,v/v/v)为流动相,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300SB-C18(4.6mm×250mm,5μm),荧光检测:Ex为330nm,Em为530nm,柱温30℃,流速0.8mL/min,进样20μL分析检测牛磺酸含量。结果:牛磺酸在4.0~2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8,回收率范围在96.65%~101.20%,RSD=1.57%。结论: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与衍生化简便、易操作,牛磺酸出峰时间为6.752min,其含量为3673.631mg/kg,有良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分析时间短,可快速检测紫贻贝中的牛磺酸。
张亮刘文郑平安黄健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紫贻贝牛磺酸柱前衍生邻苯二甲醛高效液相色谱
瓶装泥螺和蟹糊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为提高泥螺和蟹糊的贮藏时间,确保生食的食用安全性,本实验利用常规方法从瓶装泥螺中分离和鉴定出3株细菌,分别是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和乳酪短杆菌(Brevibacteriumcasei);从瓶装蟹糊中分离和鉴定出的4株细菌分别为: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和纤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angustum)。16S rRNA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只有纤细发光杆菌的鉴定结果与MIS鉴定的结果不一致。除卡他莫拉菌、绿色气球菌和乳酪短杆菌外,其余菌都随着温度升高,长势增强。7株细菌中除卡他莫拉菌在低温冷藏(4℃)条件下长势明显增加外,其余菌都在低温冷藏(4℃)条件下长势明显减弱。7株菌都具有胶原蛋白酶和酪蛋白酶活性,藤黄微球菌和纤细发光杆菌不能分解利用淀粉,所有的分离菌株都没有酯酶活性。这些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4~35℃(最适温度35℃),盐度范围为3%~7%(最适盐度3%),pH值范围5.0~9.0(最适pH7.0)。
黄键陈燕全晶晶张春丹李晔裘迪红汤海青李和生苏秀榕章超桦秦小明
关键词:泥螺蟹糊RRNAPCR扩增
牡蛎体液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不同加热温度的牡蛎体液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以探讨牡蛎体液挥发性成分与加工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牡蛎体液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牡蛎体液在加热到100℃和150℃时气味发生明显变化,利用GC-MS鉴定出体液中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有醛类、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和呋喃类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牡蛎体液的特征风味;新鲜牡蛎体液以清新的果香为主(丙酸戊酯、D-丁香醛),略带肉香(反-4-癸烯醛),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酯类;100℃处理的牡蛎体液产生浓郁的花香和果香味(1-苯基-1,2-丙二酮、2-甲基-1-丁醇),肉香和焦香味增强(2-乙基呋喃、反-2-(2-戊烯基)呋喃),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酮类和呋喃类;150℃处理的牡蛎体液以浓郁的焦香和甜香为主(环己基丙酸甲酯、1-(2-呋喃)-1-丙酮),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酯类和杂环化合物。经不同温度处理的牡蛎体液可以弥补焙烤牡蛎风味的不足,掩盖一些不愉快的气味。
刘文张悦容张腾军王求娟陈义芳苏秀榕
关键词: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瓶装泥螺和蟹糊中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提高生食海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控技术,降低细菌总数,确保生食海产品的安全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瓶装泥螺和蟹糊中细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瓶装泥螺中细菌有21个种属,优势菌是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蟹糊中有12个细菌种属,其优势菌为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
张春丹陈燕全晶晶徐嘉杰苏秀榕章超桦秦小明
关键词:泥螺蟹糊RDNA细菌多样性
牡蛎体液主要呈味物质的测定及脂类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充分利用牡蛎体液中呈味核苷酸(5′-CMP、5′-AMP、5′-UMP、5′-GMP、5′-IMP)、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煮制前后牡蛎体液中呈味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含量,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五种呈味核苷酸分离较好,样品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8.76%~100.92%之间,6次重复测量的变异系数在1.42%~1.83%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牡蛎体液中检出三种呈味核苷酸5′-cMP(14.32mg·100mL-1)、5′-GMP(7.27mg·100mL-1)和5′-IMP(2.14mg·100mL-1),煮制后含量有所下降;谷氨酸(2.78mg·mL-1)、甘氨酸(1.04mg·mL-1)和精氨酸(5.47mg·mL-1)等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煮制后脂肪酸含量较丰富,18种脂肪酸总含量为702.36μg·mL-1,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319.75μg·mL-1)占脂肪酸总量的45.52%,不饱和脂肪酸(382.61μg·mL11)占脂肪酸总量的54.48%,EPA和DHA占脂肪酸总量的16.48%。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赋予牡蛎体液鲜美味道和-定营养。
刘文张悦容李晔张腾军陈义芳秦小明章超华苏秀榕
关键词:呈味核苷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炒制对山核桃仁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明山核桃炒制前后核桃仁营养成分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法分析检测其相关成分。结果显示:生核桃仁含水量为48.57%,炒熟加工后,含水量可以控制在10%以内;生山核桃仁的氨基酸总量为111.43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32mg/g;炒制后氨基酸总量为74.74mg/g,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0.26mg/g,其中,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大幅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出现较大差异,生山核桃仁的吸收峰数较少,在3287cm-1处出现很强的吸收峰,熟核桃仁的吸收峰数量多,3270cm-1和1650cm-1处的吸收峰是熟山核桃指纹区。炒制对山核桃仁的多种营养成分有较大影响。
邵亮亮徐佳杰张亮徐彩云侯付景苏秀榕
关键词:山核桃仁氨基酸脂肪酸红外光谱
加热温度对贻贝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加工温度对贻贝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加热温度贻贝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到贻贝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贻贝在加热到100℃和150℃时气味发生明显的变化。采用GC-MS方法在新鲜贻贝、100℃加热贻贝和150℃加热贻贝中分别鉴定出23、43和43种挥发性成分。苯甲醛、反-2-,顺-6-壬二烯醛、1-辛烯-3-醇、二甲基硫醚、3,5-辛二烯-2-酮等物质对新鲜贻贝的风味影响较大,使其具有植物青香、海腥味。经100℃加热处理后,贻贝的海腥味减弱,呈现出贝肉的甜香,其中2,4-戊二烯醛、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等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在150℃加热的贻贝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杂环类。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麦芽酚对贻贝烤肉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张亮侯云丹黄健苏秀榕
关键词:贻贝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风味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