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074119636)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钱江袁一飞姚亦群薛康毕颖文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母细胞
  • 3篇网膜
  • 3篇细胞
  • 3篇母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网膜母细胞瘤
  • 2篇细胞瘤
  • 2篇疗法
  • 2篇母细胞瘤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蛋白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预后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袁一飞
  • 3篇钱江
  • 2篇笪翠弟
  • 2篇毕颖文
  • 2篇薛康
  • 2篇姚亦群
  • 1篇张锐
  • 1篇岳晗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VEGF和Ki-67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综合治疗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治疗后RB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对9例综合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多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VEGF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Ki-67的表达。结果在9例眼球中,6例为RB国际分期D期的肿瘤,3例为E期。眼球摘除的原因为:肿瘤广泛玻璃体种植8例,肿瘤复发3例,大量视网膜下积液,肿瘤视网膜下种植3例,玻璃体出血2例,完全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例。在综合治疗期间肿瘤都表现为缩小,基底部宽度平均缩小43.7%,厚度平均缩小57.9%。3例表现为奶酪一芝士状消退模式,1例表现为鱼肉状消退模式,5例表现为混合型消退模式。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的VEGF表达低于复发性RB。结论综合治疗后眼球摘除的最主要原因为广泛玻璃体种植。混合型消退模式是较常见的消退模式。综合治疗过程中行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VEGF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在综合治疗后RB的复发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华腰科桑甚,2011,47:134—141)
薛康钱江毕颖文姚亦群袁一飞笪翠弟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疗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KI-67抗原
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后的临床消退模式及预后
2012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后的临床消退模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的RB患儿37例47只眼,122个RB瘤体。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22个月。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以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卡铂联合应用方案化学减容,辅以冷冻、经瞳孑L温热疗法等局部巩固治疗。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2个月。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消退模式包括0型:完全消退无痕迹;1型:完全钙化;2型:无钙化;3型:部分钙化;4型:萎缩瘢痕。对于存在家族史与否的患儿每只眼瘤体数的统计学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不同肿瘤厚度及肿瘤位置肿瘤消退模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型肿瘤消退模式和患者发病年龄、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存在家族史的关系。结果47只眼参照眼内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分为A期20只眼(42.6%),B期13只眼(27.6%),C期6只眼(12.8%),D期8只眼(17.0%)。122个瘤体平均每只眼瘤体数为2.6个。消退模式为0型3个,1型15个,2型8个,3型25个,4型71个。肿瘤厚度和肿瘤位置与肿瘤消退模式相关(χ^2=86.52,21.15;P=0.000,0.007),初始肿瘤厚度〈2mm的瘤体常见4型消退模式,厚度〉8mm瘤体常见1型和3型消退模式。远离黄斑区的瘤体多见4型消退模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肿瘤厚度〉8mm(Z=3.02,P=0.003)。3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发病年龄大、肿瘤厚度〉8mm和非赤道部一锯齿缘肿瘤(Z=3.98,2.23,3.60;P:0.000,0.025,0.000)。4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存在家族史的患儿、肿瘤厚度〈2mm及赤道部一锯齿缘的肿瘤(Z=4.37,3.42,2.42;P
钱江岳晗袁一飞张锐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冷冻疗法预后
综合治疗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未行综合治疗和行综合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与RB肿瘤视神经浸润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61例RB石蜡标本纳入研究.分为未行综合治疗直接摘除眼球(未治疗)组、综合治疗前计划眼球摘除(计划眼摘)组、综合治疗后肿瘤复发(复发)组,3组分别为52、6、3例.其中,未治疗组中,视神经未侵润33例,已侵润19例.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VEGF单克隆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1例石蜡标本行MVD、VEGF表达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检测计划眼摘组和复发组VEGF的表达,观察MVD、VEGF表达.结果 未治疗组RB浸润视神经者其MVD多于未浸润视神经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 5,P=0.017).RB浸润者视神经VEGF表达高于未浸润视神经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6 6,P=0.032 8).计划眼摘组,在全身化学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微血管消退,MVD降低,部分血管闭塞,玻璃样变.复发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新生微血管,MVD增加.计划眼摘组的VEGF表达低于复发组VEGF表达.结论 未行综合治疗与行综合治疗者之间RB VEGF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行综合治疗者RB MVD增加、VEGF阳性表达均与肿瘤视神经浸润有关;行综合治疗后RB复发可能与MVD增加有关.
薛康钱江毕颖文姚亦群袁一飞笪翠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