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4BB5068)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熊仁平刘宝华罗东林周继红叶秀峰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创伤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受体
  • 1篇鼠肝
  • 1篇糖皮质激素受...
  • 1篇皮质
  • 1篇热休克蛋白7...
  • 1篇热休克蛋白7...
  • 1篇激素
  • 1篇激素受体
  • 1篇肝脏
  • 1篇肝组织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周继红
  • 2篇罗东林
  • 2篇刘宝华
  • 2篇熊仁平
  • 1篇陈金萍
  • 1篇徐祥
  • 1篇李光焰
  • 1篇李涛
  • 1篇叶秀峰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70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肝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从组织细胞受体水平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致严重创伤模型,动态观察伤后8h大鼠肝组织GR、HSP70、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等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肝组织GR、HSP70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单纯股骨骨折伤后,肝组织GR含量于伤后1h即开始下降,6h降至最低,8h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创伤合并休克后,GR下降更加明显。HSP70在单纯股骨骨折伤后迅速增加,6h达到峰值,8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创伤合并休克后,HSP70升高更加显著。单纯股骨骨折伤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创伤合并休克后4h和2h血清ALT和TB分别开始明显增高(P均<0.01),白蛋白则均下降(P均<0.01)。创伤合并休克后6h肝脏镜下肝窦内即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GR不足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继发性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
罗东林周继红刘宝华熊仁平叶秀峰徐祥陈金萍
关键词:创伤休克失血性受体热休克蛋白
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大鼠肝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创伤休克组30只,创伤休克地塞米松组30只,地塞米松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动态观察伤后0.5、2、4、6、8h大鼠肝组织HSP70、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HSP70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HSP70伤后2h较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6h达到高峰,伤后8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伤后4h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h开始增高,8h达到峰值。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后,HSP70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创伤休克组明显增强,峰值仍然在伤后6h。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光镜下伤后4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TB明显下降。结论地塞米松可增强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可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的继发性损害,表明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后肝脏的保护作用与HSP70密切相关。
罗东林刘宝华周继红任小宝熊仁平李涛李光焰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肝脏热休克蛋白地塞米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