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8)

作品数:22 被引量:262H指数:11
相关作者:蓝永超文军胡兴林沈永平吕少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新疆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径流
  • 6篇黄河源区
  • 5篇气候
  • 5篇黄河
  • 4篇土壤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降水
  • 4篇出山径流
  • 3篇水分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黄河上游
  • 2篇水循环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卫星遥感
  • 2篇陆面
  • 2篇陆面过程
  • 2篇敏感性
  • 2篇近地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新疆水文水资...
  • 3篇新疆水利水电...
  • 2篇甘肃省人民政...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甘肃省高性能...
  • 1篇黄委会上游水...
  • 1篇屯特大学

作者

  • 10篇蓝永超
  • 8篇文军
  • 5篇田辉
  • 5篇刘蓉
  • 5篇张宇
  • 5篇胡兴林
  • 4篇沈永平
  • 4篇高艳红
  • 4篇吕少宁
  • 3篇史小康
  • 3篇李锁锁
  • 3篇吴素芬
  • 3篇钟英君
  • 3篇尚伦宇
  • 3篇吕世华
  • 3篇王欣
  • 3篇张静辉
  • 3篇王国亚
  • 3篇彭雯
  • 2篇陈世强

传媒

  • 7篇冰川冻土
  • 4篇高原气象
  • 2篇水文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3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末夏初土壤状态对后期区域降水模拟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40 a的再分析资料(ERA40)对中国范围土壤湿度的表现好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尤其是在春末夏初阶段,对因融雪和土壤融冻产生的土壤湿度变化有着更好的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分别用这两套再分析资料土壤温、湿度分布作为初始场驱动大气模式MM5,以1998年为例研究春末夏初不同的土壤状况对后期环流以及区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湿度分布对高空要素场的模拟有一定影响,运用ERA40土壤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200 hPa高空急流的模拟误差,减小500 hPa位势高度场模拟误差,减小高原东侧向北的低空急流模拟误差,改进850 hPa温度场分布.运用ERA40土壤状况模拟的降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干旱区以及青藏高原主体东侧的模拟不论从空间分布特征还是模拟误差方面均好于运用NCEP/NCAR土壤状况的模拟结果,运用ERA40土壤状况的模拟对季风雨带的演变时间和位置模拟都更接近于观测.
高艳红彭雯王婉昭
关键词:土壤降水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有关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干流与主要支流流域径流的补给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汛期(5~10月)水量占年总量的52.4%~68.0%,非汛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年总量的35.1%~43.1%,冰雪融水量占年总量的2.5﹪~5.0﹪;从空间分布看,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很大,产水量较大的区域模数为7.874~8.500L/s.km2;产水量中等区域模数为5.047~6.536L/s.km2;产流量较小区模数为3.416~3.812L/s.km2;从时间上看,自有观测资料至2008年,以1986年为分界点,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总体上先表现出具有长持续性的波动上涨、后表现出跌宕中下落的趋势过程;各月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量减少的幅度较大,非汛期减少的幅度相对较小。鉴于源区各区间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导致兰州站自1986年以来径流变化过程有显著减少的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还在持续。黄河上游径流的持续减少给流域各省的经济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王静胡兴林
关键词:径流特征黄河上游
中国大陆地区不同降水资料的适用性及其应用潜力被引量:16
2011年
降水资料中的分析和再分析降水数据可以弥补台站观测数据的不足,对于气象学和水文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目前国际上7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和再分析格点降水数据与全国621站的降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种逐月降水资料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不同,用格点资料研究西部地区的逐月降水情况会导致较大误差。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偏差在50%以上,累计误差数超过总样本数的30%。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偏差在10%左右,累计误差数不超过总样本数的30%。利用卫星反演的降水比模式计算的降水适用性更好,局地主要降水系统类型和台站数据的不足是影响各降水数据适用性的主要原因;利用卫星反演和数值模式计算的降水都会导致降水数据中的系统偏差和正态分布,与降水资料的非正态性不符。未来的降水产品应该是综合台站观测数据、卫星反演产品和模式计算结果各自的优点,互补不足,以提高降水产品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
吕少宁文军刘蓉
关键词:降水反演
降水过程对巴丹吉林沙漠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陆表能量水文过程野外综合试验太阳辐射及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试验期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不仅对浮尘天后的大气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在完全晴日间的降水也使日平均大气透明度增加约9.0%,进而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产生较大影响,而近地层的蒸散增强导致的空气湿度增加对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多发地带夏季降水事件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王欣文军刘蓉田辉张堂堂
关键词:太阳辐射透过率降水
土壤温湿状况对黄河源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众多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土壤活动层逐渐下降。土壤温、湿度是陆面过程及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物理量,它们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等。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选取2个典型年分别设计了2个控制试验和2个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土壤初始状况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通过再循环降水率定量描述不同气候背景下陆面对黄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并尝试从环流角度进一步分析土壤初始状况改变对源区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陆面对水循环的影响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影响较大,较弱的环流背景下再循环降水率较强环流背景大5%左右。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循环要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初始温度升高/降低,水汽通量增多/减少,后期降水增大/减小。不同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不同,在弱的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要长,初始状况扰动可持续1~2个月。
彭雯高艳红王婉昭
关键词:土壤状况黄河源区水循环
天山南、北坡典型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分析对比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对天山南、北坡的代表性河流——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上游山区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假定不同的气候情景组合,就两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近40余年,两条河流山区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及径流总体上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一方面径流与降水、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山区径流对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明显强于开都河,而开都河出山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乌鲁木齐河。
蓝永超钟英君吴素芬沈永平王国亚喇承芳宋洁
关键词:径流气候变化敏感性开都河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算了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即z0为0.035 m,d为0.143 m。同时,将z0和d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CoLM中,检验其对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陆面参数后的模式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均有明显改善。
李锁锁吕世华柳媛普张宇奥银焕高艳红陈世强尚伦宇
关键词:黄河上游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青藏高原中部冻土环境下土壤水分监测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2006-2007年冬季青藏高原中部那曲布交(BJ)站测量的土壤水势、未冻水含量以及土壤温度资料,分析了冻土环境下土壤水势、未冻水含量和土壤温度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冻土环境下,土壤水势随着土壤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土壤质地是决定土壤水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未冻水含量与土壤温度保持着动态平衡,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未冻水含量减小,土壤水势也随之减小;20cm处砂质壤土的未冻水含量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水势与未冻水含量可用二次曲线拟合,土壤水势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于计算青藏高原中部非饱和冻土水势存在局限性.
罗斯琼吕世华张宇胡泽勇尚伦宇李锁锁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水势土壤温度土壤质地
青藏高原融冻过程中能量和水分循环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与先进陆面模式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WRF V3.1,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对青藏高原东北部1998年5-7月进行模拟.首先,对模拟区降水、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合理且较好的模拟出高原东北部降水、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对融冻过程中土壤温、湿度及水文要素的分析发现,融冻过程首先影响土壤温、湿度,进而影响地气间能量和水分交换,最终影响整个局地水循环过程.冻结时,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陆地系统净水分输入主要转化为蒸发和径流,水分盈余变化基本为零;融化后,潜热通量占主要地位,随着降水量增大和土壤下渗能力的增强,陆地系统水分盈余迅速增大,径流相应减小.但不同下垫面上略有差别,草地、灌木丛、稀疏植被和苔原上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平均基本类似,水分盈余变化呈增大的趋势,沿水体周围草地的水分盈余随时间减小,水体上的水循环活动最为剧烈,水分盈余最为丰富.
彭雯高艳红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循环下垫面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净辐射通量的研究
本文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及极轨气象卫星(FY-3A)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估算了黄河源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净辐射通量空间分...
刘蓉文军张宇王少影田辉
关键词:遥感估算黄河源区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