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40111)
- 作品数:18 被引量:91H指数:6
- 相关作者:辛红娟马孝幸宋子燕袁圆陆宣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马建忠翻译思想之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1年
- 因一部《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维新思想家马建忠,于1894年冬向清政府上书《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翻译对中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力陈创设翻译书院、开展翻译活动和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出于种种原因,马建忠翻译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立足历史文献,结合现代学理,较为全面地展开对马氏翻译思想全貌的文化解读,从文化战略考量的角度具体阐述作为马氏译论内在精神的翻译批评、"善译"标准、"名目画一"和翻译实业化等思想,彰显其在新时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
- 辛红娟马孝幸
- 关键词:文化战略
- 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被引量:15
- 2014年
- 本文以莫言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葛浩文的翻译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葛浩文译笔精湛,通过对葛浩文成功翻译实践的深入细致分析,不难发现他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海外有效传播。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呼吁社会各界有组织地采用积极战略,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有效传递。
- 辛红娟张越陆宣鸣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接受理论视域下李商隐无题诗的跨文化美质再现
- 2013年
- 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以广博的内容、精美的构思、华美的词藻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以接受理论为依据,本文从韵律、意象和意境三方面分析了李商隐无题诗的跨文化美质再现,试图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为了更好地传递诗歌的跨文化美质,译者一定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适度地对诗歌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具体化,争取达到译者的期待视野与原文本的融合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的融合。
- 辛红娟耿会灵
- 关键词:无题诗召唤结构
- 对文学翻译译者语言的心理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文学翻译是译者调动一切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将一种文学语言转换成另一种文学语言的过程。译者语言表述的奥秘不仅是体现在表面文字上,而且隐藏在译者驾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心理活动之中。试图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译者从语言的理解到语言输出的心理过程,并进一步探讨译者表述语言的心理特征,帮助译者了解文学语言的内在心理规律,并努力提高译者对语言的操纵能力。
- 袁圆屠国园
- 关键词:文学翻译心理
-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文化意象英译被引量:7
- 2012年
-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语俗语英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性批评理路。
- 辛红娟宋子燕
- 关键词:目的论《红楼梦》俗语文化意象英译
- 论零度——偏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阐释力被引量:2
- 2011年
- 零度—偏离是衍生自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对语言学、修辞学的科学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引起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将零度—偏离的概念运用到翻译学研究领域,以阐明人类翻译历史中零度翻译的理想化追求和翻译实践必然偏离之间的张力。结合正、负偏离概念的修辞学分析和翻译作为"越界"行为的哲学分析,文章指出,翻译学作为一门转化之学,不仅涵盖着零度与偏离之间的转化,也涵盖着正偏离与负偏离的转化。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合构而成的"翻译场",是翻译零度和翻译正负偏离之间相互转换的动态矩阵。
- 辛红娟
- 关键词:翻译学
- 毛姆在中国的译介溯源与研究潜势被引量:9
- 2016年
- 本文对毛姆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翻译研究现状进行考察,以期探索毛姆作品翻译研究的意义、前景与内容。考察发现,国内毛姆翻译研究虽有不少论述,但多散见于译序、译后记或对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述中,未见显性的系统研究。然而,毛姆作品汉译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还关系到文学接受与经典化、形象建构、译者身份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该议题的系统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管窥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翻译内外的影响因素,而且能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反向借鉴和启示。
- 辛红娟鄢宏福
- 关键词:译介翻译研究
- 汉语外来词音译回潮之文化剖析被引量:7
- 2012年
- 语言在同他族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从与之接触的语言文化中借用本族语言文化所缺少的东西,这种表达的空缺造成大量外来词的出现。日益剧增的外来词使得原有的词汇不能适应新的命名和表达的需要,汉语面临着命名的危机,音译词因而成为语言借贷行为种日益显露的"群体"。通过对汉语外来语中的音译词展开文化层面的分析,认为音译词除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求吉心理,彰显本民族文化的"互文",也体现了对异质文化之"异"的认同和尊重。
- 辛红娟宋子燕
- 关键词:外来词音译文化分析
- 颠覆与传承:厄休拉·勒瑰恩《道德经》英译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道德经》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文本特点吸引着一代代学者进行阐释和翻译。20世纪中后期,英译《道德经》极大繁荣,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翻译频率最高、发行量最大的典籍文本。本文立足翻译与创作的关系,深度分析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女性主义作家厄休拉·勒瑰恩(Ursular K.Le Guin)对《道德经》文本诗意的模仿,对道家"圣人"形象的解构与对《道德经》文本元意的重构,以期揭示20世纪末美国接受视域中《道德经》英译对传统文本解读的颠覆与传承。
- 辛红娟
-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
-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再创作心理能力被引量:5
- 2014年
- 文学翻译是一种基于审美心理的再创作形式,它要求译者在原作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译文读者审美预期的翻译文学作品。译者作为这一特殊创作活动的主体,从文本的感受体验到思维语言的转换再到形象情感的传达,都会受到译者再创作心理能力的制约,从而影响译文呈现的审美效果。探索译者的再创作心理能力有助于揭示翻译文学作品产生的内在心理规律,并能更好地指导文学翻译实践,成就更多的经典译作。
- 袁圆屠国元
- 关键词:文学翻译心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