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90211)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永江李明福闻伟刚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大学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病毒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方法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病毒
  • 1篇上转换荧光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PC...
  • 1篇实时荧光PC...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纳米
  • 1篇进口大豆
  • 1篇斑驳病
  • 1篇斑驳病毒
  • 1篇病毒分布

机构

  • 2篇杭州出入境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宁波出入境检...

作者

  • 1篇闻伟刚
  • 1篇李明福
  • 1篇张永江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的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2种检疫性细菌病害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辨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于该2种病害的检测鉴定,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夏拯陈曦张明哲吴志毅林晓佳陈吴健
一种快速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新方法被引量:7
2012年
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在美国已引起大豆产量的巨大损失,我国尚无此病毒分布。但随着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该病毒随大豆传入的风险逐步增大,为保护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目前对植物病毒的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血清学方法有特异性强、结果易观察等优点,但步骤繁琐。
张明哲李可周宏斌吴志毅林晓佳陈吴健
关键词:菜豆荚斑驳病毒血清学方法大豆产量豆科植物病毒分布进口大豆
一种植物病毒检测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
2011年
随着大豆进口量的日益增加,大豆携带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大,高效、快速地进行植物病毒检测,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各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植物病毒检测的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进行病毒分离、富集和定位;同时引入上转换荧光(up-converting phosphor,UCP)材料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抗干扰性、多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张明哲陈曦吴志毅张永江闻伟刚林晓佳陈吴健吴蓉刘鹏程李明福
关键词:植物病毒磁性纳米颗粒上转换荧光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的酶联免疫—实时荧光PCR检测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这两种检疫性病菌进行酶联免疫—实时荧光PCR检测研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实际样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低限在100~200 cfu·m^L-1,同时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陈曦张明哲林晓佳吴志毅陈吴健吴蓉夏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