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183056)

作品数:17 被引量:224H指数:9
相关作者:汤洁王晨野李昭阳汪雪格李海毅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生态
  • 7篇土地利用
  • 4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松嫩平原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化
  • 2篇养分
  • 2篇养分评价
  • 2篇遥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土地盐碱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养分评价
  • 2篇农业
  • 2篇区域土壤
  • 2篇转移矩阵

机构

  • 17篇吉林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吉林省发展和...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 1篇吉林省发展与...

作者

  • 17篇汤洁
  • 10篇李昭阳
  • 10篇王晨野
  • 8篇汪雪格
  • 5篇李海毅
  • 4篇毛子龙
  • 4篇斯蔼
  • 4篇韩维峥
  • 3篇徐小明
  • 2篇吕川
  • 2篇赵凤琴
  • 2篇林年丰
  • 1篇孙平安
  • 1篇刘亚修
  • 1篇卢远
  • 1篇庄玉夏
  • 1篇张景成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环境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Ⅲ~Ⅴ级,安全状态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汤洁李海毅斯蔼
关键词: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1989年和2004年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大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应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以谢高地的我国平均状态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单价表为基础,结合大安市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估算了1989年和200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水域、湿地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使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降低;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降低了29.02%,人均占有量下降了31.8%。
汤洁庄玉夏刘亚修汪雪格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RSGIS
物元模型在区域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09年
吉林省大安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近几十年来该区土壤退化、贫瘠化,严重制约农牧业发展。作者在进行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研究的同时,还对大安市进行了土壤环境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筛选出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7项土壤养分评价指标,构建物元模型,进行土壤养分评价。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不仅可以对土壤养分进行总体评价,而且还可以对各养分因子进行单独评价,以阐明各因子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经检验,评价结果具有数值上的准确性和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物元分析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适于进行区域土壤养分评价研究。文章最后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王晨野汤洁林年丰李昭阳李海毅毛子龙
关键词:土壤养分评价物元模型可拓理论
基于洛伦茨曲线的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被引量:32
2007年
本文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洛伦茨曲线出现了“三近三疏”和基尼系数出现了“三增三减”的现象,这恰好与TM遥感解译结果相符,说明该区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吉林西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汪雪格汤洁李昭阳王晨野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量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王晨野汤洁李昭阳毛子龙汪雪格
关键词:转移矩阵驱动力
分形理论在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在构建生态环境胁迫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生态环境胁迫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4年15 a间,除松原市和扶余县以外,其他县市生态环境胁迫系数都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大安市、长岭县、乾安县等地胁迫系数较大。采用相对指标法,运用GIS-E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胁迫度进行分级。最后,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减缓生态环境胁迫的措施。
汤洁斯蔼李海毅汪雪格
关键词:松嫩平原西部
GI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盐碱化敏感性评价被引量:17
2006年
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GIS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划分了639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6项土地盐碱化敏感性指标,将土地盐碱化的敏感程度分为非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4级。采用层次分析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评价,并通过GIS技术实现评价结果的分区和可视化。结果表明,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精度。研究区土地盐碱化以中度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非敏感次之,极敏感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份额最小。
汤洁赵凤琴李昭阳王晨野
关键词:GIS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可视化
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修复方案的仿真优化被引量:7
2009年
退化草地的恢复已成为吉林西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使吉林省西部草地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如何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就成为研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运用用RS和GIS技术,建立1989和2004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数据库,研究15年来的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情况,草地从1989年至2004年,其总面积减少26.752×104hm2,15年间减少将近32%。针对吉林西部草地退化状况,提出不同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在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运用VENSIM软件建立了吉林西部草地退化典型区大安市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的仿真优化模型,对生产建设型、生态恢复型和生态修复型3种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其中生态修复型方案,大安市的草地面积以2%的速度恢复,到2020年草地面积为8.23×104hm2,耕地面积为7.54×104hm2,草地耕地面积比为1.1∶1,草地面积占大安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99元,生态效益良好,为吉林西部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最佳方案。
汤洁韩维峥李昭阳徐小明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
基于灰色聚类与3S耦合方法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以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脆弱带的特点,借助3S技术对1989、2000和2004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空间信息指标,建立基于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由21项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动态模型对吉林省大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Arcmap软件绘数字化图。结果表明,大安市1989—2004年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趋势,到2004年已有近1/3的乡镇处于Ⅴ级(劣),气候、地质条件、人类对资源过量开发是其重要原因。
汤洁吕川李昭阳王晨野张景成李海毅
关键词:遥感技术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被引量:44
2009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显著影响。基于实地采集的土样测试数据和1989年、2000年、2004年8月份的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对吉林省通榆县旱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沙地、盐碱地、湿地等11种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在以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中,1989年~2000年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储量减少387.70×10^4t,2000年以后进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使有机碳储量增加69.70×10^4t。应用线性规划模型获得的土地利用方案可以满足研究区对各类土地的需求,并预测2020年有机碳储量可达到4729.70×10^4t。
汤洁毛子龙王晨野徐小明韩维峥
关键词:碳平衡碳储量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线性规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