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6087)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黄伟左志军王晓东高志华李志红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催化
  • 2篇液相
  • 2篇液相法
  • 2篇完全液相法
  • 2篇两步法
  • 2篇密度泛函
  • 2篇泛函
  • 2篇分子
  • 2篇催化剂
  • 2篇TIO2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合物
  • 1篇乙醇
  • 1篇乙二醇
  • 1篇乙酸
  • 1篇溶剂
  • 1篇溶剂化
  • 1篇溶剂化效应
  • 1篇锐钛型
  • 1篇失活

机构

  • 10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运城学院

作者

  • 8篇黄伟
  • 3篇左志军
  • 2篇李志红
  • 2篇高志华
  • 2篇王晓东
  • 1篇韩培德
  • 1篇马人熊
  • 1篇赵金珍
  • 1篇延静
  • 1篇沈朝峰
  • 1篇黄健
  • 1篇王乐
  • 1篇李世杰
  • 1篇赵潞潞
  • 1篇程守云
  • 1篇宋雅君

传媒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Chines...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煤化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直接制备纳米铜润滑油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硝酸铜为原料,在100SN、150SN、500SN 3种润滑油基础油微乳液体系中使用原位液相直接制备纳米铜润滑油,使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制备的纳米铜的表面形貌,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制备的纳米铜润滑油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制备的纳米铜颗粒的粒径在20~50 nm之间。在100SN基础油中原位制备的纳米铜润滑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可使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增大27%,在392 N,1 450 r/min条件下,可使基础油的摩擦因数、磨斑直径分别减小3.8%、20%。而在150SN、500SN基础油中原位制备后的纳米铜对润滑油的承载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赵金珍黄伟
关键词:承载能力抗磨性能
CeO_2/Ni/Mo/SBA-15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考察了CeO2修饰及未修饰的Ni/Mo/SBA-15催化剂在CH4-CO2重整上的催化性能并采用N2吸脱附、CO2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常压,800oC条件下,经过100h在线评价后,Ni/Mo/SBA-15和CeO2/Ni/Mo/SBA-15催化剂仍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规整的六方介孔结构,其中CeO2修饰的CeO2/Ni/Mo/SBA-15催化剂表面没有积炭形成,表明CeO2的加入促进了Ni物种在SBA-15介孔分子筛表面的分散,从而阻止了Ce/Ni/Mo/SBA-15催化剂上Ni的烧结和积炭.
黄健马人熊高志华沈朝峰黄伟
关键词:二氧化碳重整介孔分子筛SBA-15
酸处理改性催化剂催化CH4-CO2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
<正>以CH4和CO2为原料催化转化直接合成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乙酸,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原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多关注[1-3]。CH4-CO2两步反应低温直接合成乙酸这一合成反应现有的工艺条件已...
李志勤黄伟
关键词:两步法乙酸酸处理COPDTIO2
文献传递
A DFT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Co with an anatase TiO_2 (001)-(1×4) surface
2009年
The substitution/adsorption structures of Co on an anatase TiO2 (001)-(1×4) surface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FT/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LDA) metho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 ion prefers to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anatase TiO2. The density of states (DOS)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Co 3d is located mainly in the energy gap region. The Co 3d 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 (PDO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degree of hybridization between O 2s and Co 3d in valence band (VB) regions in the substitution model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de of substitution is more active when the catalyst is a higher-energy surface.
Zhijun ZuoWei HuangPeide HanZhihong LiJian Huang
关键词:TIO2锐钛型DFT密度泛函
CH4-CO2两步步阶转化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
提出了不经合成气直接由 CH和 CO合成 C-含氧化合物乙酸、乙醇的两步步阶反应转化工艺:第一步使 CH解离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生成表面金属表面碳物种 M-CH;第二步 CO的插入 M-CH 继之加氢生成乙酸和乙醇。大量实...
黄伟章日光孙维周李志勤
关键词:CH4CO2
文献传递
添加乙二醇制备Cu/Zn/Al催化剂对其催化合成气制乙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完全液相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和螯合剂制备Cu/Zn/Al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H_3-TPD、BET和XP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合成气为原料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乙二醇体积分数的乙二醇溶液对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乙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Al催化剂中存在Cu和Cu_2O物相;乙二醇的加入可以提高催化剂中Cu_2O分散度,增强Cu物种与Zn、Al物种的相互作用,提高Cu物种的还原温度,改变催化剂的织构和表面性质;催化剂制备时加入乙二醇,可以显著增加乙醇的选择性,当乙二醇溶液中乙二醇的体积分数为21.0%时,乙醇的选择性达到10.1%,醇产物中乙醇的质量分数达到18.0%,但是当乙二醇的体积分数继续增大时乙醇选择性开始逐渐降低。
王乐李世杰高志华左志军黄伟
关键词:乙醇合成气乙二醇完全液相法
醋酸稀溶液络合萃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使用自制络合萃取剂,采用络合萃取法回收低质量分数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研究了初始醋酸和杂质质量分数对醋酸络合萃取平衡的影响;探讨了脉冲填料塔中醋酸稀溶液络合萃取工艺过程,考察了溶剂比、两相进料流量、脉冲间隔和脉冲压力对醋酸萃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实验条件下的适宜操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溶剂比0.87~1.01,两相进料流量0.27L/h~0.37 L/h,脉冲间隔3s,脉冲压力0.068MPa下,醋酸萃取率可达96%~98%。
程守云黄伟
关键词:络合萃取两步法脉冲填料塔
高度b轴取向Ge-ZSM-5分子筛膜的制备被引量:3
2011年
在α-Al2O3载体上,以原位晶化-二次生长法合成了高度b轴取向的Ge-ZSM-5分子筛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极图分析对所制备的Ge-ZSM-5分子筛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Ge-ZSM-5分子筛膜中,b轴取向晶体可达94%。
王晓东赵潞潞黄伟
CO和H_2分子在Cu(111)面的吸附和溶剂化效应(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密度泛函理论(DFT)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模型,在DNP基组下,利用Dmol3模块研究了CO和H2在真空和液体石蜡环境下在Cu(111)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溶剂化效应对H2和CO的吸附结构参数和吸附能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液体石蜡环境下,H2平行吸附在Cu(111)表面是解离吸附,而CO和H2在两种环境下的垂直吸附都是非解离吸附.相比真空环境吸附,在液体石蜡环境中,Cu(111)吸附CO时,溶剂化效应能够提高CO吸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CO的活化.在真空中,H2只能以垂直方式或接近垂直方式吸附在Cu(111)表面.当Cu(111)顶位垂直吸附H2,相比真空环境吸附,溶剂化效应能够提高H2吸附的稳定性,但对H2的活化没有明显影响.Cu(111)表面的桥位或三重穴位(hcp和fcc)垂直吸附H2时,溶剂化效应能明显提高H2的活化程度,但降低H2的吸附稳定性;在液体石蜡中,当H2平行Cu(111)表面吸附时,溶剂化效应使H-H键断裂,一个H原子吸附在fcc位,另一个吸附在hcp位.
左志军黄伟韩培德李志红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CO分子H2分子溶剂化效应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失活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完全液相法制备的Si-Al基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XRD、TEM、XPS以及XRF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与传统催化剂进行对比,探讨影响催化剂寿命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复合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Cu组分的烧结、团聚以及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等;而Si-Al基完全液相法催化剂失活是由于Cu组分流失所致。
李志红宋雅君左志军黄伟
关键词:浆态床二甲醚完全液相法失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