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C004Z)

作品数:3 被引量:7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玉辉沈有信刘文耀刘伦辉吴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被物
  • 1篇地方财政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景观
  • 1篇世界地质公园
  • 1篇天然林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人工林
  • 1篇人工林凋落物
  • 1篇物候
  • 1篇物候特征
  • 1篇乡村
  • 1篇乡村经济
  • 1篇乡土植物
  • 1篇旅游
  • 1篇旅游业

机构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林风景名胜...

作者

  • 3篇李玉辉
  • 2篇吴毅
  • 2篇刘伦辉
  • 2篇刘文耀
  • 2篇沈有信
  • 1篇李兆林
  • 1篇崔建武
  • 1篇李忠德
  • 1篇周顺吉
  • 1篇张丹丹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石林景区主要乡土植物物候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为掌握石林景区主要乡土植物物候节律,选择25科35种乡土植物,对其物候特征与同期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2a平行观测。结果表明,在2月气温达到10℃,有46%的植物开始萌动;3月气温持续增高并超过15℃,展叶的植物最多,占57.1%;开花期集中在3~6月,尤其在5月温度超过20℃,有82.9%的树种开花;果实成熟期则分散在4~12月。各个物候期的平均温度和≥5℃积温与植物物候表现较为密切,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开花和结实期影响较大。根据乡土植物物候特征,结合喀斯特山地自然景观特点和景区适配植物群落建设,提出“石中有树,树中有石”的配置原则,筛选在时空格局上适应喀斯特山地环境的观赏植物,构建出与石林喀斯特景观相协调的植被景观,增加景区景观和生态价值,提升景区的内涵。
吴毅刘文耀沈有信李玉辉刘伦辉
关键词:物候乡土植物植被景观世界地质公园
滇石林地质公园喀斯特山地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与死地被物的动态特征被引量:38
2007年
对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景区及其保护区内喀斯特山地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与数量及其动态,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与持水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保护较好的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林的年凋落量达7.26 t/hm2;而以团花木新姜子(Neolitsea homiantha)为主的次生林只有1.98 t/hm2;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和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人工林年凋落量分别是2.49 t/hm2和4.07 t/hm2。这些森林的凋落节律相似,都呈明显的“双峰型”。在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方面,干香柏林因其叶片难以分解而具有较高的地表现存量,为13.59 t/hm2,随后依次为滇青冈林(7.57 t/hm2),团花新木姜子次生林(5.02 t/hm2)和云南松人工林(4.83 t/hm2),死地被物的持水量与其现存量的大小顺序一致。根据森林年凋落量与死地被物现存量的数量关系,表明保护较好的滇青冈林内枯枝落叶的分解率明显大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周转期也短,涵养水分能力也较强。因此,应加强对喀斯特山地自然森林的保护,同时也注意对现有人工林的改造,引进一些阔叶树种,提高群落结构的整体效应。
吴毅刘文耀沈有信崔建武李玉辉刘伦辉
关键词:凋落物持水力天然林人工林
石林风景名胜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石林风景名胜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旅游开发经历了居民游览、服务中心城市的接待观光型到区域支柱产业的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石林旅游业,旅游产品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接待观光游览型,形成以门票收入为主体的旅游经济收入格局,对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石林旅游业对县级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有积极影响,近5年石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9%~11%,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7.9%~33%、财政收入的10.8%~40.1%,但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带动力弱,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获得旅游效益的居民限于风景区旅游中心的村寨,约占风景区人口的15%,中心旅游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比其它地区高7%~35%。中心区农民参与旅游业方式的调查表明,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被动:耕地被征用后,或被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雇佣、或成个体工商户、或被外来企业雇佣,就业领域局限于餐饮服务、环卫和绿化、民族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照相、旅游交通、导游等。风景区农村的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就业领域与风景区功能和旅游业目标的协调存在距离。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对所在地的“三农”发展的协调值得思考和解决。
李玉辉李忠德张丹丹李兆林周顺吉
关键词:风景名胜乡村经济旅游业农村居民地方财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