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GL155)

作品数:14 被引量:216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毅曹娟李胜坤汪洋洋闫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城市
  • 2篇人口
  • 2篇全局主成分分...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武汉城市圈
  • 2篇密度估计
  • 2篇面板数据
  • 2篇空间面板
  • 2篇空间面板数据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核密度估计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中游
  • 2篇长江中游城市...
  • 2篇城市发展
  • 2篇城市发展质量
  • 2篇城市化
  • 2篇城市圈
  • 2篇城市群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湖北省发展和...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1篇张毅
  • 6篇曹娟
  • 5篇汪洋洋
  • 5篇李胜坤
  • 4篇闫欣
  • 3篇卢丽文
  • 3篇李永盛
  • 2篇李小帆
  • 2篇刘志方
  • 1篇牛利强
  • 1篇王晓芳
  • 1篇郑文升
  • 1篇谢圣
  • 1篇张红
  • 1篇罗静
  • 1篇马静
  • 1篇刘浩
  • 1篇李杰
  • 1篇马琳

传媒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发展质量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系统耦合协调度衡量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并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质量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存在长期的相互促进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力资本与城市发展质量存在单向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水平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向内集聚,从而提高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
肖滢马静
关键词:人力资本城市发展质量系统GMM
中国主要省会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究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省会城市2011年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采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用系统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协调性,用灰色关联与相关性分析了相对发展度与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两大系统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性及相关性.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城市化质量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且综合得分高的城市发展并不全面.(2)城市化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3)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相对发展度水平不同,人口密度、经济扩张和推进程度以及环境污染程度是差异分布的关键因素.
曹娟张毅汪洋洋李胜坤刘志方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生态环境压力
中国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被引量:36
2014年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但是,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为探究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机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对提出的10个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区位因素是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最明显;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固定资产的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负向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区域创新对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有正向影响,但其统计系数比较小,目前对人口的城镇化的带动能力比较弱;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比重对人口城镇化有负向影响。最后,对促进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卢丽文张毅李永盛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空间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
竹溪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0
2014年
以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的湖北省竹溪县为研究区,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DE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竹溪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GIS技术对影响竹溪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溪县属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竹溪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高值区形成两条明显的分布带:一条是县河镇—城关镇—蒋家堰镇,另一条是城关镇—龙坝镇;全县农村居民点形状比较规则;该县东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高值区和核密度高值区在空间上并不重合;农村居民点分布受高程、坡度、坡向、耕种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与耕地的空间分布关系非常密切;在拥有较多人口和较多农村居民点的区域,耕地的侵蚀面积也广。
李胜坤张毅闫欣曹娟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核密度估计
近30年湖北省16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被引量:6
2015年
以湖北省16个副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近30 a来的改革开放阶段为研究时段(1984~2013年),构筑涵盖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生态景观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为权重赋值,分别构建增长系数、协调系数与综合系数3个维度的测度模型,计算各年度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基于Arc GIS10.0、DPS7.05与SPSS19软件,使用系统聚类、二阶段聚类、有序样本分类、非线性映射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局部莫兰指数等工具,模拟分析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整体时序演化(城市聚类、时段划分与演化趋势)、个体时序演化与空间格局演化(全局格局与局部格局)。结果表明,湖北省绝大多数城市的综合发展趋势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次级规模城市更具优势,总体差距仍较明显,毗邻城市差距逐渐收敛,国家发展观念、地区战略及体制机制的变化、城市发展的基础格局、城市规模的辩证作用、城市的地域特征深刻影响城市综合发展的时空格局。
郑文升刘浩马琳王晓芳罗静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46
2014年
为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质量及城市间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生活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8个城市2004-2011年城市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城市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评价来看,城市群内城市质量差距进一步扩大,产生严重的两级分化;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调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空间影响作用不大,各省份城市发展并没有突破行政壁垒,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合作未有实质性进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的发展质量并不高,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提高城市群质量的建议。
卢丽文张毅李小帆李永盛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自相关
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李胜坤张毅闫欣汪洋洋曹娟
关键词:人口分布武汉城市圈
湖北省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将湖北省2009年土地利用图与DEM、气象、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数据结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及景观生态分析方法,在揭示湖北省土地利用格局基础上分析影响湖北省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耕地的斑块数量与高程关联最高,再依次为坡向、GDP、坡度、人口密度、降水、气温、路网密度、距水源距离,皆为显著相关.与林地斑块数量关联强弱顺序是坡度、高程、人口密度、GDP、纬度、坡向、经度、气温、降水、路网密度、距河距离.与水域斑块数量关联强弱顺序是路网密度、坡度、高程、GDP、纬度、降水、人口密度、经度、坡向、气温.与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关联强弱顺序为气温、路网密度、高程、距河距离、坡度、纬度、经度、GDP、人口密度、坡向、降水.
张毅谢圣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GIS的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以湖北省竹溪县为例被引量:30
2014年
以200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分布、规模和形状3方面对秦巴山区的竹溪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并分析不同地形梯度下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竹溪县乡村聚落为集群分布,拥有多条核密度高值分布带,表现出"中东部密集、北部次密集、南部密集程度较低"的特征;2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出"北部较大,中、南部偏小"的分布格局;3乡村聚落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较高,总体上看,中部和南部聚落斑块的不规则程度高于北部。南—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均质性最佳,东—西和东南—西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大;4地形位指数综合了高程和坡度的信息,1-4(0.239 2-1.161 5)级地形位是乡村聚落分布的优势区间,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大,乡村聚落用地规模不断减小。
李胜坤张毅闫欣牛利强汪洋洋曹娟
关键词:乡村聚落核密度估计
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分析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差异特征,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全局主成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差指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上看,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整体在逐步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绝对差异由稳定向增大趋势发展,而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从空间格局分布上,城市化发展质量呈现以合肥为中心向四周降低的格局,并且等级比例由"两头大中小"发展成"金字塔"形态;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城市化发展质量呈现微弱的正相关,而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刘志方张毅曹娟汪洋洋李杰
关键词:城市化全局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