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150)

作品数:43 被引量:976H指数:15
相关作者:宋经元陈士林孙超罗红梅姚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药材
  • 11篇ITS2
  • 9篇基因
  • 9篇DNA条形码
  • 8篇中药
  • 7篇形码
  • 7篇条形码
  • 6篇合成生物学
  • 5篇药用
  • 5篇皂苷
  • 5篇伪品
  • 5篇混伪品
  • 4篇真菌
  • 4篇植物
  • 4篇秦艽
  • 4篇人参
  • 4篇人参皂苷
  • 4篇中药材
  • 4篇稳定性
  • 4篇物种

机构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8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广州白云山奇...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山东中医药高...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4篇宋经元
  • 19篇陈士林
  • 15篇孙超
  • 15篇罗红梅
  • 11篇姚辉
  • 7篇徐江
  • 6篇黄林芳
  • 5篇张鑫
  • 5篇侯典云
  • 4篇辛天怡
  • 4篇李春芳
  • 4篇杨培
  • 4篇胡鸢雷
  • 4篇孔维军
  • 4篇杨美华
  • 4篇罗焜
  • 3篇周红
  • 3篇孙伟
  • 3篇汪波
  • 3篇韩建萍

传媒

  • 12篇药学学报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草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南药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中药与天然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9篇2014
  • 30篇2013
  • 9篇201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资源的DNA条形码技术被引量:63
2013年
DNA条形码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分子鉴定新技术,该技术有利于发现新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有效监控珍稀濒危物种进、出口贸易,可实现有害生物及入侵种的快速查验,对我国生物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与分类、珍稀濒危和贵重生物资源保护、海关贸易监控、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药鉴定领域的重要实践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生物物种监管及中药流通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士林庞晓慧罗焜姚辉韩建萍宋经元
关键词:生物资源DNA条形码生物多样性中药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任伟光武拉斌降雪黄林芳
关键词:豨莶草奇壬醇
bHLH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4年
转录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活性成分合成和环境变化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植物中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进行了概述,并详细阐述了bHLH转录因子调控植物中类黄酮、生物碱、萜类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探索利用bHLH转录因子提高药用植物有效物质的生物学基础。文章强调模式植物的参考作用,突出现代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融合对bHLH转录因子发掘和准确功能鉴定的促进作用。加速研究bHLH转录因子调控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机制,对促进中药材育种和品种改良技术的发展,缓解国内外中草药资源枯竭的境况具有重要意义。
张鑫宋经元胡鸢雷徐江徐志超季爱加罗红梅陈士林
关键词:BHLH转录因子活性成分药用植物
UPLC-Q-TOF/MS分析橘核盐制前后成分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橘核及其盐制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盐制前后成分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橘核盐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盐制品中圣草枸橼苷、柠檬苦素、诺米林、黄柏酮含量升高,发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鉴定为柠檬苦素、黄柏酮、诺米林,可作为区分生品与炮制品的指标成分。
曾锐付娟武拉斌黄林芳
关键词:橘核
蛇足石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HsDXR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编码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的转录本,分析其开放阅读框序列,发现该转录本编码全长为1 440 bp的蛇足石杉DXR基因(HsDXR1),含有479个氨基酸残基。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HsDXR1全长,并对HsDXR1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及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HsDXR1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51.496 1 kDa,等电点为6.44;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该蛋白最可能定位于叶绿体;具有DXR蛋白典型的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DXR1基因在蛇足石杉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在叶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获得了蛇足石杉HsDXR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sDXR1在蛇足石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罗红梅李标林余霖宋经元何柳孙超李榕涛胡志刚
关键词:蛇足石杉基因克隆
灵芝三萜合成关键元件GLCYP450及其还原酶GLNADPH的基因克隆及共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3
2013年
细胞色素P450是灵芝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元件,其催化反应过程中需要有NADPH/NADH为其传递电子。本课题组根据已获得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基因组数据中的CYP450和NADPH转录本序列,利用RT-PCR方法获得灵芝CYP450(GLCYP450)和NADPH(GLNADP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在序列两端引入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将GLCYP450和GLNADPH重组到酵母表达载体pESC-URA中,成功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质粒pESC-GLNADPH-GLCYP450,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研究灵芝三萜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郭溆孙超宋经元罗红梅陈士林
关键词:灵芝CYP450NADPH
三萜皂苷合成生物学元件的初步开发:三七鲨烯环氧酶编码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中药合成生物学是将合成生物学思路引入中药天然产物次生代谢途径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初期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元件的开发与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的合成生物学元件库。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人参属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被认为是三萜皂苷与植物甾醇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是三萜皂苷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元件之一。本研究克隆获得三七中两种类型的鲨烯环氧酶编码基因(PnSE1、PnSE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在4年生三七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以及受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为实现中药合成生物学元件挖掘与开发奠定基础。PnSE1基因与PnSE2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分别包含537和545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9%,但N端(前70个氨基酸)序列不保守。PnSE1基因在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以花中表达丰度最高;PnSE2基因只在花中表达量显著,其余组织较弱。PnSE1基因响应MeJA诱导,诱导24 h后在叶中的表达量最大;相同诱导条件下,PnSE2基因未响应诱导,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PnSE1和PnSE2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起不同催化作用,推测PnSE1基因参与三萜皂苷合成途径,PnSE2基因则在甾醇合成途径中起催化作用。
牛云云朱孝轩罗红梅孙超黄林芳陈士林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三萜皂苷基因表达
人参皂苷合成生物学关键元件HMGR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8
2013年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直接催化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是人参皂苷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元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人参(Panax ginseng)中一个新HMGR(命名为PgHMGR2)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基因表达分析。PgHMGR2与GenBank中的另一条人参HMGR的序列同源性仅为71.6%,因此,PgHMGR2是人参中HMGR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PgHMGR2基因全长1 770 bp,编码589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预测PgHMGR2编码蛋白不含信号肽,包含两个跨膜区,具有HMGR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PgHMGR2编码蛋白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的HMGR(GenBank登录号为ACV65036)具有99%的序列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PgHMGR2在人参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根,茎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获得的人参PgHMGR2基因的全长序列,为进一步鉴定PgHMGR2的功能及开展人参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罗红梅宋经元李雪莹孙超李春芳骆翔李滢陈士林
关键词:人参人参皂苷合成生物学
适配子识别技术在真菌毒素快速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适配子是近几年来通过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体外筛选得到的一类与目标分子高特异性结合的寡聚核苷酸片段。适配子作为一个优于抗体的新型识别分子,已在食品快速检验、环境检测、新药研发、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毒理研究等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适配子识别靶物质的结构基础及其特性,归纳了目前已筛选出的真菌毒素适配子序列,总结了适配子在真菌毒素前处理,适配子光学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在单种和多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突破,并展望了适配子识别技术在真菌毒素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
杨锡辉孔维军杨美华赵明欧阳臻
关键词:真菌毒素
基于ITS2序列鉴别前胡和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被引量:8
2014年
为应用ITS2序列对前胡、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该文依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PCR扩增前胡、紫花前胡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经CodonCode Aligner V 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采用MEGA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前胡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9~230 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5。紫花前胡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7 bp,种内无变异。前胡、紫花前胡药材与其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44,0.065。紫花前胡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其种内的最大K2P遗传距离。最小距离法和NJ树鉴定结果表明前胡、紫花前胡均能与其混伪品明显区分。因此,ITS2序列可有效鉴别前胡、紫花前胡药材及其混伪品。
侯典云宋经元杨培周红辛天怡姚辉
关键词:前胡紫花前胡混伪品ITS2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