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5)

作品数:6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黄耀张焕波王铮张稳王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1篇东北三省
  • 1篇有机碳
  • 1篇蒸散
  • 1篇中国东北三省
  • 1篇中国基尼系数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水资源
  • 1篇酸雨
  • 1篇谈判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气候变化谈判
  • 1篇气候变化影响
  • 1篇潜在蒸散
  • 1篇模拟酸雨
  • 1篇秸秆分解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医学考试...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作者

  • 2篇黄耀
  • 2篇王铮
  • 2篇张焕波
  • 1篇何琼
  • 1篇戴尔阜
  • 1篇王亚平
  • 1篇郑一萍
  • 1篇陈泮勤
  • 1篇葛全胜
  • 1篇吴绍洪
  • 1篇康相武
  • 1篇张稳
  • 1篇朱雪竹
  • 1篇潘韬
  • 1篇马欣
  • 1篇王芳
  • 1篇杨新中
  • 1篇张雪艳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管理评论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三省1960-2005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被引量:47
2008年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地表干湿状况的影响,利用该区1960—2005年7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并采用Kriging法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表干湿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1960—1979年间,由于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增加,地表干燥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差增大是潜在蒸散增加的主要原因;1980—2005年间,大部分地区地表干旱状况有所减缓,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吉林东部尤为明显。降水增加和潜在蒸散减少是地表干旱状况趋缓的主要原因,风速降低和净辐射减小导致潜在蒸散减少。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并未加剧东北三省的干旱化。
王亚平黄耀张稳
关键词:潜在蒸散气候变化
不同气候保护政策的模拟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行有效的气候保护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State-Contingent模型和Demeter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宏观动态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宏观经济模块,气候变化模块,人地关系协调的决策选择模块,以此分析不同气候保护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在考虑了增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型、增汇型、能源替代型三种气候保护政策作了模拟情景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在不实施任何气候保护政策下中国历年的CO2排放和GDP、效用等结果,然后与实施不同气候保护政策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实行单一气候保护政策时,增汇型政策和能源替代型政策远优于生产型替代政策;而混合型政策要优于任何单一政策。
张焕波王铮郑一萍何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增长
中国基尼系数预测及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社会发展中的均等问题是增长理论的重要课题。基尼系数作为度量均等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一直为理论界和宏观政策部门所关注。论文通过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主导着我国基尼系数的波动历程,在未来十几年里仍然会起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当前我国基尼系数的发展已经到了接近或达到倒U型曲线顶点的水平。实施不同的宏观政策,达到倒U型曲线顶点的时间不同。在论文分析的几种情景中,最早2005年,最晚到2010年,基尼系数将开始下降。
张焕波王铮
关键词:基尼系数城镇化KUZNETS曲线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PRECIS模型发展的B2情景数据为驱动,运用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1—2000年基准期水资源量对比表明:水稻主产区整体水资源量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稻主产区的28个二级流域的水资源变化量幅度在-48.5~269.1 mm之间,相对变化率在-6.1%~29.6%之间。沿海的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韩江流域、闽东、粤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增多明显;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黄河上游干流区间、嘉陵江流域和淮河干流水资源量减少,但减少的绝对量不大。
马欣吴绍洪戴尔阜张雪艳康相武潘韬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
气候变化谈判的共识与分歧初析被引量:5
2008年
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经过多年磋商和谈判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气候变化谈判领域已取得的共识,包括气候变化谈判的科学基础、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认识、策略转变、综合措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角色认同等方面,综合比较和分析了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不同利益集团针对焦点问题存在的差异性认识,包括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派别性立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减排活动的范围等内容。
王芳陈泮勤葛全胜
关键词:气候变化谈判分歧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壤有机碳和作物秸秆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水稻土中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选择酸性(pH5.48)、碱性(pH8.18)和中性(pH6.70)水稻土(分别设置施用秸秆0、15g·kg-1土处理)在20℃条件下进行40d的培养试验,各土壤组分别用pH值为6.0、4.5、3.0的模拟雨水将土壤含水量调为400g·kg-1(以风干土计).结果表明:秸秆、酸雨和土壤共同对土壤系统CO2释放产生影响,秸秆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培养期间,酸雨未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但对土壤中作物秸秆的分解影响显著.pH3.0酸雨处理下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秸秆40d总分解量比pH6.0处理高8%;酸雨抑制了中性水稻土中秸秆的分解,pH3.0酸雨处理下秸秆40d总分解量比pH6.0处理低15%.pH3.0酸雨处理下,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分解速率分别比中性和碱性水稻土高43%和50%(P<0.05),秸秆在中性水稻土中分解量分别比其在酸性和碱性水稻土中低17%和16%(P<0.05).
朱雪竹黄耀杨新中
关键词:模拟酸雨水稻土土壤有机碳CO2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