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05PJ14027)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圆圆阎春林徐薇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炎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接触性
  • 2篇变应性接触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动物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鼠模型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天冬氨酸蛋白...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模型
  • 1篇酶抑制剂
  • 1篇疾病模型
  • 1篇氨酸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阎春林
  • 2篇李圆圆
  • 1篇徐薇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初次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并评价初次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方法用1-氟-2,4二硝基苯(DNFB)分别制作经典ACD小鼠模型及初次ACD模型,在以下3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以激发前后耳肿度为临床观察指标;以ELISA与实时RT—PCR方法检测耳组织中IL-2、INF-γ与IL-4的表达水平;进行局部淋巴结分析(LLNA),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耳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情况。结果初次ACD小鼠模型耳背部单次用药6天后出现较明显的耳肿度变化,这与经典ACD模型自诱导至炎症出现的时间相同;与经典ACD小鼠模型相似,初次ACD小鼠模型的耳肿度亦呈现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二者组织浸润细胞均以单-核细胞为主;与正常小鼠相比,二者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表达均增加,Th2型因子IL-4均未增加,耳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均出现明显增殖与活化。结论初次ACD模型与经典模型机制相似,均为Th1型变态反应,二者可以互用。
李圆圆阎春林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疾病模型动物
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以Franz垂直扩散池进行Z-VAD-FMK的体外透皮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其透皮量。建立ACD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以0.1、0.5、2.5及5mmol/L4种浓度的Z—VAD-FMK溶液外涂于ACD模型小鼠一侧耳背部;阴性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或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PBS外涂,每组6只小鼠。以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及组织切片中双侧耳双面距离之差为指标,观察Z-VAD-FMK对小鼠ACD的抑制作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耳皮损中自细胞介素2(IL-2)及1-干扰素(INF-1)的含量。结果在供给池为5mmol/LZ—VAD—FMK 200μl、接收池容积为4ml、有效扩散面积为1cm^2的条件下,Z—VAD—FMK6、12及24h的透皮率分别为2.15%、9.62%及12.85%。2.5mmol/LZ—VAD—FMK组小鼠耳肿度为(12.5±1.4)×10^-2mm,重量差为(3.2±0.3)mg,镜下距离差为(11.8±1.3)×10^-2mm,均低于阴性对照组[(19.1±2.0)×10^-2mm,(4.3±0.4)mg,(16.8±1.7)×10^-2mm,q=4.76,4.34,4.87,均P〈0.05]。2.5mmol/LZ—VAD-FMK组小鼠耳皮损中IL-2及INF-γ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IL-2:(148±10)pg/ml vs(205±18)pg/ml,t=2.205,P〈0.05;INF-γ(650±45)pg/ml vs(1030±58)pg/ml,t=2.375,P〈0.05]。结论广谱easpase抑制剂Z-VAD-FMK能够透过皮肤,并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抑制ACD。
李圆圆阎春林徐薇
关键词:皮炎变应性接触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酶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