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2B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63H指数:7
相关作者:毛静远王贤良侯雅竹张宏才孔令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益气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2篇动脉
  • 2篇冻干
  • 2篇胸痛
  • 2篇胸痛中心
  • 2篇益气复脉
  • 2篇栓塞
  • 2篇女性
  • 2篇中年
  • 2篇中年女性
  • 2篇中医
  • 2篇注射用益气复...
  • 2篇左心
  • 2篇未闭

机构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毛静远
  • 5篇王贤良
  • 4篇孔令秋
  • 4篇张宏才
  • 4篇侯雅竹
  • 3篇殷拥军
  • 3篇许勇
  • 3篇伍洲
  • 2篇聂谦
  • 2篇马宁
  • 2篇赵珏
  • 2篇李燕伟
  • 1篇谢文
  • 1篇王帅
  • 1篇郝丽梅
  • 1篇张德来
  • 1篇赵志强
  • 1篇唐娥
  • 1篇袁杨
  • 1篇黄大军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良反应文献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上市后再评价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益气复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7-2014年6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7-2014年6月)、万方数据库(2007-2014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7-2014年6月),纳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资料中不良反应的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占28.6%,神经系统占20.4%,皮肤及其附件占22.5%,消化系统占20.3%。临床症状表现轻微,大多能够痊愈,无严重不良事件报道。结论:在所研究的文献范畴内,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上市后未见与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可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中进一步关注。
马宁侯雅竹王贤良毛静远
病例169:中年女性,反复心肌梗死、脑梗死、消化道出血
2016年
患者,女性,54岁,因"突发胸闷4h"于2015年9月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院)胸痛中心。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入院前3个月曾因"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医院溶栓治疗(具体诊治过程不详),自述其有一姐姐在十余岁时因“鼻出血”死亡。
李燕伟孔令秋殷拥军伍洲张宏才许勇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矛盾栓塞抗心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卵圆孔未闭
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在处理急性胸痛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1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12月前非胸痛中心处理的123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由胸痛中心处理的1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门-球(D to B)时间、住院时间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显著大于对照组(82.3%比75.6%,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92.4%比83.9%,P=0.001),而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7.41±3.78)d比(10.09±4.03)d,P=0.025];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观察组D to B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58.08±16.26)min比(64.12±34.76)min,P=0.02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比50.5%,P=0.027),其中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5.7%比6.5%,P=0.041)、心力衰竭(31.6%比33.3%,P=0.019)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聂谦黄爱玲唐绪荣张宏才赵珏张德来谢文王卫星
关键词: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西药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西药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01~2013.1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01~2013.12)、万方期刊数据库(Wan Fang,1978.01~2013.12),Pub Med(1978~2013.12)、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4期)。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西药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5.2.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计939例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西药联合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中医临床疗效[RR=1.23,95%CI(1.14~1.33),P<0.01],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RR=1.36,95%CI(1.20~1.55),P<0.01]以及生存质量量表积分[WMD=-6.49,95%CI(-12.31^-0.67),P=0.03],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WMD=9.22,95%CI(5.88~12.56),P<0.01]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P<0.05),同时降低心衰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P<0.05)。有1项研究显示生脉注射液可能会降低体循环外周阻力(SVR)及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另外有2项研究显示生脉注射液可能会降低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和改善心率变异性(HRV)等。结论西药联合生脉注射液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袁杨毛静远唐娥侯雅竹王贤良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基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评价研究实施的探析被引量:16
2013年
受试者依从性是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型临床试验因协作单位多、纳入样本大、观察周期长,常导致受试者依从性较差。本文分析了临床试验中影响受试者依从性的常见因素并结合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CACT—IHF),对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
王帅毛静远王贤良赵志强侯雅竹
关键词:依从性受试者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历史脉络考略被引量:23
2013年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心衰)的探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关的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以中医学中的心衰病名为主线,回顾中医古籍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对心衰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等的认识,为今后深入探讨心衰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郝丽梅毛静远王贤良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学历史脉络
先天性左心室-冠状静脉窦瘘1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于2015年11月20日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年间,患者时有发生活动后胸闷、胸痛,无心悸,无咳嗽咳痰,无头晕黑矇,无反酸烧心等不适。患者在当地医院多次行心电图检查均提示"前壁心肌缺血",经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发作。入院前1周,患者再发胸痛,并伴有心悸,转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无高脂血症。
聂谦殷拥军许勇赵珏张宏才伍洲孔令秋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
左心房黏液瘤脱落致右冠状动脉栓塞及心肌梗死一例
2017年
患者女,37岁,因“突发胸痛2h”于2016年2月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放射至左肩部,自服“止痛片”无效,遂来院就诊。
李享孔令秋郑雅琳黄恺悦黄大军张攀
关键词: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突发胸痛
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被引量:40
2015年
在我国临床心力衰竭治疗实践中,中医药因其具有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的独到疗效而被广泛地加载应用,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心衰治疗中客观存在且为普遍接受的医疗模式。该文就近年来心衰的中医辨治共识、用药规范、疗效评价及中西药合用安全性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和点评。认为中西医结合医疗,应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衰解决方案!
毛静远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药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纳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西医常规与西医常规对照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使用统一资料提取表提取患者一般资料、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等信息,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6对患者临床综合疗效、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939例患者,文献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综合疗效[OR=3.63,95%CI(2.22,5.93),P<0.001],改善心功能[OR=1.98,95%CI(1.48,2.65),P<0.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WMD=4.35,95%CI(3.32,5.38),P<0.001],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WMD=-2.59,95%CI(-4.97,-0.21),P<0.03],降低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WMD=-298.41,95%CI(-453.86,-142.97),P=0.0002]。结论在纳入研究的范畴内,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王贤良马宁侯雅竹毛静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