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A20B02)

作品数:16 被引量:170H指数:7
相关作者:兰新哲马晓迅徐龙赵西成张秋利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煤焦
  • 5篇煤焦油
  • 5篇焦油
  • 3篇低温煤焦油
  • 3篇中低温煤焦油
  • 3篇曝气
  • 3篇类化
  • 3篇类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3篇活性炭
  • 3篇废水
  • 3篇酚类
  • 3篇酚类化合物
  • 2篇低温干馏
  • 2篇型煤
  • 2篇炭粉
  • 2篇膨润土
  • 2篇萃取
  • 2篇离子
  • 2篇馏分

机构

  • 9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兰新哲
  • 5篇马晓迅
  • 4篇赵西成
  • 4篇徐龙
  • 4篇张秋利
  • 3篇薛娟琴
  • 3篇孙鸣
  • 3篇成璇
  • 3篇田宇红
  • 3篇王汝成
  • 2篇刘漫博
  • 2篇宋永辉
  • 2篇李国平
  • 2篇周军
  • 2篇胡小燕
  • 2篇马燕星
  • 2篇马志超
  • 2篇冯光
  • 1篇李林波
  • 1篇潘志彦

传媒

  • 5篇煤炭转化
  • 3篇煤炭技术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分离与GC-MS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对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轻油(L-tar)和重油(H-tar),采用超声萃取和索氏萃取的方法,得到GC-M S可测石油醚L-tar萃取物(P-L-tar)和H-tar萃取物(P-H-tar),采用GC-M S分析了P-L-tar和P-H-tar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P-L-tar中检测到295种化合物,在P-H-tar中检测到302种化合物,主要是长链烷烃、酚类化合物和萘类化合物及少量的含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在P-L-tar中长链烷烃和酚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42.43%和18.28%,在P-H-tar中长链烷烃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53%和36.80%,P-H-tar中的间甲基苯酚的质量分数达6.72%。
孙鸣冯光王汝成徐龙杨艳红马晓迅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酚类化合物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与GC/MS分析被引量:35
2011年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首先将煤焦油的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采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馏分中的酚油;利用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轻油3个馏分酚油共鉴定出75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鉴定出56种酚类化合物,占该酚油质量的92.87%;重油3个馏分酚油中共鉴定出81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有酚类化合物60种,占该酚油质量的93.80%。轻油和重油中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
王汝成孙鸣刘巧霞马燕星冯光徐龙马晓迅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馏分酚类化合物GC/MS
离子交换法处理曝气后氯化亚铜的废水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预曝气的方法,氯化亚铜废水溶液中Cu(Ⅰ)被氧化为Cu(Ⅱ),并能简化氯化亚铜废水溶液的粒子结构,分别采用201×7 OH-型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732 Na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曝气后的氯化亚铜废水,进行了曝气时间、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得到最佳的处理废水条件。曝气180 min后,在温度60℃,V溶液/V树脂=2/1,阳离子交换反应15 min时,可使废水溶液中铜粒子浓度达到国家废水一级排放标准。
李国平薛娟琴刘漫博毕强郭莹娟
关键词:离子交换法曝气氯化亚铜
微波辐射-KOH活化兰炭粉制备活性炭被引量:28
2010年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700 W,碱炭质量比为3,活化时间为15 min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694.5 mg/g,比表面积为513.62 m2/g,总孔容为0.510 3 cm3/g,平均孔径为3.973 8 nm,该活性炭为中孔型。以兰炭粉为原料,传统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红外光谱图其峰形基本一致,只是峰强不同。
田宇红兰新哲周军陈向阳李林波
关键词:微波辐射活性炭KOH孔径分布
粉-粒流化床半焦结构及气化活性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以陕北府谷煤为原料,在粉-粒流化床中以不同热解温度制得半焦(550℃,650℃,750℃、850℃)。并利用FITR,BET,TG等手段对所得半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原煤中所含官能团(CH_(ar.),C—C_(al.),C—O—C等)随热解温度增加而减小,比表面积呈增大的趋势。通过对半焦恒温CO_2气化活性的研究发现,随温度的升高在550~750℃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半焦的活性也增大,而850℃所得半焦活性最低。
赵宏彬马志超马燕星徐龙马晓迅
关键词:半焦比表面积
型煤的制备工艺对煤焦油产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低变质粉煤制备型煤工艺对焦油产率的影响,系统讨论了膨润土作为黏结剂时,黏结剂含量、成型压力、水分和原煤粒度对焦油产率的影响,并得出制备型煤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膨润土用量为5%,成型压力为40kN,水分为14%,粉煤粒度<0.28mm条件下,干馏所得焦油产率为9.2%,型焦抗压强度为600N/ball,达到气化型焦的标准.
张秋利成璇兰新哲赵西成
关键词:型煤焦油产率膨润土
以焦末为载体的生物流化床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考察自制以焦末为载体的生物流化床水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了不同流化料焦末量、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对床层压降、气含率以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 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液速的增加,床型依次分为固定床、膨胀床、传统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在传统流化床区域,床层压降最大且基本保持不变.气含率随着流化料焦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表观液速的增加而减小,随表观气速增大呈指数增大.在实验范围内,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拟合方程为ε=2.60U0.88.KL a随着流化料焦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
潘志彦胡方明金赞芳孙勤
关键词:焦末气含率流体力学传质性能生物流化床
膨润土作黏结剂制备型煤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膨润土为黏结剂,采用冷压成型制备出型煤,主要研究了膨润土含量、水分、成型压力和粉煤粒度对型煤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型煤抗压强度、灰分均与膨润土含量成正比,并得出其线性方程,可根据其工艺需要确定膨润土加入量,计算产品的灰分.水分控制在14%~16%,成型压力为40kN,膨润土含量为7%时,可制备出平均抗压强度为1 420N/个,灰分为11.7%的型煤.
张秋利胡小燕兰新哲赵西成周军成璇
关键词:型煤抗压强度膨润土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抽提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采用酸碱法抽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中的酚类物质.将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对三个馏分分别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通过最小碱油比的测定得出使一定量馏分油完全反应所需最小碱用量.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出每个馏分的最佳碱洗条件.在最佳碱洗条件下,酸碱洗涤得到轻油三个馏分酚油收率为29.21%,19.70%和16.95%;对应馏分油中总酚的回收率为95.05%,93.19%和90.30%;重油三个馏分酚油收率为58.40%,40.99%和41.55%;对应总酚回收率为91.19%,87.74%和85.83%.对脱酚油的GC/MS分析,验证了酸碱法对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进行了有效抽提.
王汝成孙鸣刘巧霞马燕星冯光尚建选徐龙马晓迅
关键词:馏分酚油正交实验
采用固体废弃物兰炭末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被引量:5
2014年
以固体废弃物兰炭焦末为原料,通过硼(B)掺杂及高温处理制备出改性兰炭粉末材料。研究B掺杂量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B掺杂质量分数为8%时,经2 300℃高温处理,兰炭的电化学性能达到最佳,首次脱锂容量为361 m Ah/g,在1 C电流密度下经300次循环后,容量为314 m Ah/g,表现出较为优良的循环性能。
江行国程晓华文华柳永宁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兰炭掺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