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577)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华张鑫莫泽珣陈代雄吴雅欣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管圆线虫
  • 4篇广州管圆线虫
  • 2篇幼虫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1篇凋亡
  • 1篇亚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体外
  • 1篇排泄分泌抗原
  • 1篇葡萄糖
  • 1篇趋化
  • 1篇趋化作用
  • 1篇无机盐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亚群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线虫
  • 1篇线虫感染
  • 1篇线虫幼虫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华
  • 3篇张鑫
  • 2篇吴雅欣
  • 2篇陈代雄
  • 2篇莫泽珣
  • 1篇丁雪
  • 1篇沈二霞
  • 1篇罗晓东
  • 1篇沈浩贤
  • 1篇刘敏
  • 1篇佘丹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AMP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寄生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从靶标基因选取、样本采集及处理、LAMP反应、产物检测等方面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寄生虫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薛俊宇李华
关键词:寄生虫LAMP影响因素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从感染褐云玛瑙螺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19d及第25d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脾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荧光染色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的含量,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小鼠脾脏CD4+、CD4+IL-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而CD4+IL-17+、CD4+IFN-γ+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L-17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等因素也可造成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表现以脾脏CD4+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和Th2型淋巴细胞极化为特点。
罗晓东沈二霞陈代雄丁雪李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LESA)与成虫抗原(AWA),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感染小鼠,21 d后取小鼠脑内幼虫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并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匀浆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分别用两种抗原建立LESA-ELISA和AWA-ELISA以检测小鼠血清和不同人群血清。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幼虫排泄分泌蛋白条带和抗原反应带较成虫少;LESA与小鼠感染血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在Mr40 000和Mr26 000处均出现强反应带;感染小鼠血清中抗LESA和AWA的IgG和IgM抗体自感染后开始上升,5 d后达到高峰,第10天后开始下降;LESA-ELISA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疑似病人血清阳性率低于AWA-ELISA;检测血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明显低于AWA-ELISA;检测献血员血清及其他非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血清时,假阳性数较AWA-ELISA少。结论 LESA的抗原反应带较AWA少,尽管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疑似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略低于AWA,但其特异性高;具有潜在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早期诊断和现症感染诊断价值。
张鑫刘敏吴雅欣莫泽珣沈浩贤陈代雄李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抗原成虫抗原免疫诊断
线虫幼虫移行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幼虫移行是多数医学线虫生活史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线虫致病的重要阶段。不同种类的线虫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有其恒定的路线,或者具有趋向性。这种趋向性移行与线虫的头感器、酶、趋化因子、分子、遗传与免疫等因素相关。本文从上述方面对线虫的移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张鑫李华
关键词:线虫
无机盐及葡萄糖对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的体外趋化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及葡萄糖对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AC-L3)的趋化作用。方法将含有20、50、100和150mmol/L无机盐(KCl、NaCl、Na2HPO4、NaHCO3、CaCl2、MgCl2)及葡萄糖溶液的纸片与蒸馏水浸泡的纸片分别贴于琼脂糖平皿的两个区域(实验区和对照区),将活力好的AC-L3离心后重悬,释放于平皿中央,避光孵化8h,显微镜下计数各区域幼虫。结果 20mmol/L Na2HPO4(P=0.016,CI=0.587)和50mmol/L NaCl(P=0.025,CI=0.696)对AC-L3有较明显的趋向作用,而100mmol/L KCl(P=0.027,CI=-0.546)和150mmol/L NaCl(P=0.028,CI=-0.366)对AC-L3有趋避作用。20mmol/L KCl、NaHCO3、MgCl2,100mmol/L CaCl2,150mmol/L NaHCO3、MgCl2均对AC-L3有趋向作用,但CI值均在0.5以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AC-L3的趋化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l、NaHPO、KCl等无机盐对AC-L3具有一定的趋化作用,并且与无机盐的浓度相关。
吴雅欣莫泽珣张鑫佘丹李华
关键词:无机盐广州管圆线虫趋化作用
miR-181α-5p对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蛋白所致小鼠小胶质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广州管圆线虫(Awgiostrowgylus cantowensis,AC)是1935年由陈心陶教授在广州家鼠体内首次发现并命名。该虫于1945年确定为人类病原体,其幼虫能打破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造成严重的中枢...
刘菊梅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BCL-2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