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36)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汉广王培松张扬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后现代语境中作者作品读者关系的重构被引量:3
- 2014年
- 从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各种文论流派的阐释一直围绕着作者作品读者。这种研究总是预设了一个先行的单一的人的主体。在后现代语境中,作品成了由语言结构支撑的文本,而文本的语言结构将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在肯定作品文本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谈作者和读者的位置,才能探讨作者的建构、读者的"解"构(理解)以及三者之间的三维互动关系。作者在创作时,除了是作为作者之外,还是其作品的读者———隐含读者,而读者在阅读作品参与意义建构时成为隐含作者。
- 王培松
- 关键词:后现代
- “文学性”概念的多重蕴涵与当下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文学性"概念自雅各布森提出以来,影响了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各流派,并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因而具有不同的意蕴。自20世纪后期以来,这个问题在我国学界受到特别的关注,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多半忽视了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发展变化,而依然执著于形式主义者提出这个概念时针对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生产形式与种种非文学形式的区分上,而没有看到这个概念的提出改变了研究文学问题的视角、方式、方法,因而对当下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研究具有的启迪。
- 马汉广
- 关键词:语境祛魅文本话语
- 论文学研究范式转变:从“文学”到“文学性”被引量:2
- 2013年
- 从斯达尔夫人和马修·阿诺德等人开始的现代文学观念,沿袭了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式,即在主体性理论的基础上把文学作为主体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来认识文学,因而他们通过文学研究揭示的不是文学自身的真相,而是主体的真相: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建构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将文学的对象界定为作品的文学性,从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范式,使得对文学的探讨摆脱了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转向了具体的实证研究;摆脱了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牵缠,而回归到文学本身来探讨作品所以成为文学的特质;摆脱了因果决定论的束缚,而能在历史的具体的语境中把握文学的实质。
- 马汉广
- 关键词:文学范式主体性宏大叙事
- 《等待戈多》与《黑客帝国》的多视角比较
- 2016年
- 《等待戈多》与《黑客帝国》分别出品于1949年和1999年,具有后现代解构文本的共同特征。适逢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出于西方文化共同的原罪心理,人们又渴望得到救赎,急于寻找出路来摆脱精神荒芜的窘境。《等待戈多》中的狄狄和戈戈相信冥冥中会有上帝来拯救他们的灵魂,指引他们走出迷茫,上帝却始终隐而不显,而《黑客帝国》中上帝则派遣救世主力挽狂澜。两部作品表现了人们由被动等待转为凭借信念争取救赎的心路历程。与《等待戈多》不同,《黑客帝国》体现了后存在主义哲学侧重选择的转变过程。
- 王培松
- 关键词:《等待戈多》《黑客帝国》后现代存在主义
- 诺思洛普·弗莱的叙事理论研究——以戴维·洛奇小说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戴维·洛奇在小说创作中将诺思洛普·弗莱的叙事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作品体现"宗教中心论"、神话原型的移置与戏仿以及神圣喜剧U型叙事结构3大叙事特点。本文分析洛奇从放弃宗教信仰到回归过程中对"宗教中心"空间意义的思考;将弗莱叙事理论中的神话与传奇定义作为依据,强调洛奇作品对神话虚无的消解和对传奇结构的移置与再创造;结合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析洛奇作品中神圣喜剧U型叙事结构的下降与上升过程,揭示作品中人物自我救赎、认同和升华的精神启迪过程。
- 张扬
- 关键词:戴维·洛奇弗莱《圣经》神话原型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