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34)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陆正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音乐
  • 3篇文化
  • 3篇歌曲
  • 2篇艺术
  • 2篇音乐符号
  • 2篇体裁
  • 2篇文本
  • 2篇歌词
  • 1篇多态
  • 1篇艺术符号
  • 1篇意动
  • 1篇音乐文化
  • 1篇诗歌
  • 1篇书面
  • 1篇文化意义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体裁
  • 1篇流行歌曲
  • 1篇流行音乐
  • 1篇互动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陆正兰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文化研究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音乐符号的双重分节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文化是社会相关表意的总集合。从符号学角度看,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形成都是符号双重分节的结果。音乐是社会文化一个鲜活的符号意义域,音乐符号分节作为带着重要指示意味的意义行为,它建构了对象全域的秩序,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利用音乐来构建社会文化秩序。每个时代,每个文化,音乐都有着不同的双重分节法。中国古代的音乐分节,是儒家礼仪观的重要组成方式,当代音乐的多态复合符号分节是当代文化符号急剧扩张的结果,它可以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
陆正兰
关键词:音乐
论歌词文本的文化符号功能被引量:1
2015年
歌词是一种意动式的符号文本,其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歌词创作往往有多种目的,可以是纯粹的艺术表达,也可以传承历史、宣扬政治等。歌词的这种多功能性,使它的表现维度超越了文字和文学,具有了无乐之诗和无词音乐都无法取得的文化效果。
陆正兰
关键词:歌词音乐文本歌曲
流行歌曲与音乐文化的符号域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音乐的文化符号学动力,"流行"是歌曲保持音乐特殊的表意机制的方式,也是音乐产业追求最大社会化的基本方式。因此,讨论音乐不能讳谈流行。音乐符号场域的变迁,显示出主流音乐、民间音乐向"流行的音乐"靠拢。尤其在当代社会,这种动力机制的压力,导致"流行音乐"边界扩大,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流行音乐发展史表明,当代文化中的"流行"这个重要意义现象,只有用符号域理论才能说明清楚,因为这种理论充分考虑了交流对文化的必要性。
陆正兰
关键词:音乐文化流行音乐
音乐表意的符号学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要表达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但这条原理如何应用于音乐,音乐究竟有无意义,却产生了几百年不休的争论。从符号学角度剖析此问题,可以发现,音乐自律论与音乐他律论之争,实际上是如何理解并分解索绪尔的所指。而皮尔斯的开放式符号三分法,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音乐作为艺术符号,可以跳过对象,指向可以无限衍义的解释项。
陆正兰
关键词:音乐符号艺术符号
重复:艺术的基本构建方式被引量:5
2015年
重复是人类文化中各种文本的生长方式,也是艺术的基本构建要素。艺术对重复的倚重,体现出对审美主体心理的有效顺应和补偿,因而也是人类经验积累和文化承传的重要手段。重复产生了文化,文化靠重复得以承传。重复可以出现在文本之内,也可以出现在文本之间。艺术文本之内各种因素的重复,孕育了艺术性产生的条件,而艺术文本之间的重复,既是文化互文性的实现方式,也是各种跨符号体裁文本成为艺术文本的理由。
陆正兰
关键词:艺术文本互文性
论歌曲的意动性与互动性被引量:5
2014年
歌曲是一种典型的意动性文化体裁。它的起源与发生,充满了意动性的品质。歌曲符号意义的实现在于歌众的传唱实践。歌曲不仅是歌众对文本做出的自我表达,也是歌众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它的意动表意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可以称之为"无限意动"。歌曲的这种意动性质造成社会交往的互相意动,互相影响,也即歌曲的"互动性"。歌曲依靠其意动性和互动性,建立起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共同主体关系,成为共同主体性的实践典型。
陆正兰
关键词:歌曲
“歌诗”:一种文学体裁的复兴被引量:6
2016年
当代的"歌诗"是诗与歌词相互靠拢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诗,也是一种歌词,兼有"诗性"与"歌性"。在现代文学中诗与歌词两者分途渐远,书面诗成为小众体裁,歌词创作变成作曲的辅助工作,独立的艺术特征变淡。而"歌诗"却是中国文学几千年的传统,它的断裂,表明"诗教"和"乐教"的传统衰微,这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的文化语境促成"歌诗"复苏重生。当代"歌诗"作为文学新体裁,应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课题。
陆正兰
关键词:歌诗体裁歌词
诗歌作为一种“刺点体裁”被引量:4
2014年
"刺点"是巴尔特去世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明室》中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在摄影中,延续的文本形成"展面",其任务是凸显作品中最具有震撼力的"刺点"。此理论可以用来审视我们文化中的整个文本体裁系列:大量的散文作品(散文等实指体裁,小说等虚构体裁)构成了文学体裁系列的"展面",而诗歌是文学文本体裁系列中的"刺点体裁"。所有的散文体裁,有体裁的定义边界和写法规范,诗歌实际上不可定义,冲破规范,创造新的语言形式,就成为诗歌永无定义的定义;诗歌的这些"刺点"特征,是以文学中所有的实用文体和虚构文体作为"展面"为背景才得以成立的,也就是说,诗歌应该永远是文学实践中的标出项。
陆正兰
关键词:诗歌体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