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77900)

作品数:128 被引量:3,079H指数:32
相关作者:李小文王锦地牛铮柳钦火陈良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1篇农业科学
  • 34篇天文地球
  • 13篇生物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5篇遥感
  • 22篇小麦
  • 20篇反演
  • 11篇热红外
  • 10篇图像
  • 9篇植被
  • 9篇冠层
  • 8篇冬小麦
  • 8篇遥感图像
  • 8篇水分
  • 8篇土壤
  • 8篇旗叶
  • 8篇可视化
  • 7篇叶面
  • 7篇植被指数
  • 6篇地表
  • 6篇地理信息
  • 6篇地理信息系统
  • 6篇信息系统
  • 6篇遥感监测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1篇北京大学
  • 12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国家农业信息...
  • 6篇安阳工学院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22篇李小文
  • 18篇王锦地
  • 18篇牛铮
  • 15篇柳钦火
  • 13篇陈良富
  • 12篇郭天财
  • 11篇王长耀
  • 11篇刘强
  • 10篇徐希孺
  • 9篇朱启疆
  • 9篇杨崇俊
  • 9篇唐世浩
  • 8篇苏理宏
  • 8篇姚战军
  • 8篇范闻捷
  • 7篇秦其明
  • 7篇芮小平
  • 6篇张彦敏
  • 6篇曹卫星
  • 6篇田国良

传媒

  • 26篇遥感学报
  • 13篇中国科学(D...
  • 7篇计算机工程与...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图象图形...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遥感技术与应...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科学(E...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20篇2004
  • 32篇2003
  • 28篇2002
  • 10篇2001
  • 6篇2000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图象土地覆盖分类及其评价被引量:23
2003年
主要讨论了基于 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及其实践 .首先介绍了 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的原理 ,然后用 SPOT XS图象试验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 .分类结果与传统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 (ML C)、反馈式 (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 .通过抽取 5 0 0个样点对 3种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表明 ,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相对其他两种方法 ,分类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具有更好的分类结果 ,总分类精度比 ML C和 BP算法分别提高 17.4 1%、7.32 % .最后 ,对不同分类方法对于土地覆盖分类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试验表明 ,Fuzzy
刘正军王长耀延昊牛铮王雷
关键词:计算机图象处理ARTMAP神经网络土地覆盖分类
光谱指数用于叶绿素含量提取的评价及一种改进的农作物冠层叶绿素含量提取模型被引量:26
2005年
对目前提出的光谱指数用以提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者得出这些指数与他们的观测样本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相关的结论以及为什么某个研究者提出的某个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用于其他样本时会失效。此外,改进了一个农作物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模型,通过独立实测数据验证,效果较好,认为是可以用于其他地区农作物叶绿素含量提取的模型。
颜春燕牛铮王纪华刘良云黄文江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光谱指数
基于元数据和快视图的遥感图像库管理与发布被引量:20
2002年
从遥感多光谱图像数据库的应用角度,讨论了如何构建一个基于元数据和快视图的,能够精确定位和查看光谱的遥感图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其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邓小炼苏理宏王锦地李小文赵红蕊
关键词:元数据遥感可视化
应用LSF概念模型反演草冠层叶面温度的试验
2006年
试验在已知土壤表面温度的前提下,分别利用AVHRR卫星遥感资料和准同步地面观测数据,应用LSF概念模型成功反演了草冠层叶面温度。通过对星、地资料反演的草冠层叶面温度比较发现,二者反演结果相差小于0.2K,说明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应用LSF概念模型反演草场冠层叶面温度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假设其他参数不变,分别对不同叶面发射率和不同土壤表面发射率反演的叶面温度分析发现,组分发射率的估算精度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小,而整层空气柱可降水量的估算精度对卫星资料反演草冠层叶面温度影响大,用探空资料和露点温度估算的整层空气柱可降水量可导致反演的叶面温度相差达1.1K。在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晴天11:00—17:00时,即使太阳总辐射强,叶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土壤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小。以1999年8月6日为例,叶面温度变化仅有1.22K,而同时土壤表面温度变化为9.5K,1.5m高的空气温度变化为6.0K,叶面温度变化幅度比土壤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平缓。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Becker和李召良的分裂窗模型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陆地表面温度效果较好。
闵文彬罗秀陵陈忠明石承苍曹艳秋
利用AMTIS数据反演植被和土壤温度被引量:8
2004年
遥感陆面温度 (LST)是目前遥感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组分温度反演则为LST反演的主攻目标。如果混合像元组分间的温度及发射率存在明显差别 ,就可以从多角度热辐射亮度变化中分离出组分温度的信息。在热辐射矩阵模型的基础上 ,讨论了确定可反演参数和反演组分温度的方法 ,并以AMTIS多角度热红外图像为数据源 ,在进行几何和大气纠正后 ,尝试利用矩阵反演方法分解混合像元中的植被和土壤温度。误差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反演结果较好 。
范闻捷徐希孺王奋勤刘强
关键词:热红外
植被生化组分的遥感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从反演物理模型提取植被生化组分含量的角度 ,分别在叶片和冠层水平探讨了反演生化参量的方法。在叶片水平 ,利用实验室测量光谱数据 ,较为准确地提取了水分和叶绿素含量 ,通过比较真实光谱数据与利用模型和真实参数模拟的光谱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 :模型能否准确描述某个参数的作用是能否真正准确反演该参数的关键。在模拟的冠层水平 ,基于多阶段反演思想 ,采用了分步反演策略 ,最终较为准确地反演了生化参数。
颜春燕刘强牛铮王长耀
关键词:生化组分反演
节水灌溉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水情况下 ,研究了节水灌溉对 2个冬小麦品种 (系 )若干重要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 2个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为 3d~ 2 4 d,水分利用率较高。豫麦 34抽穗~成熟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2 / 5 ,且灌浆开始早 ,速度快 ,千粒重显著提高 ,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 ,洛阳 8716由于前中期生育时期长 ,开花迟 ,节水灌溉又使开花~成熟期大幅度缩短 ,导致粒重变小 。
郭天财彭羽王晨阳张秀英张灿军
关键词:节水灌溉生育时期冬小麦天然降水水分利用率
多角度NOAA卫星数据地面BRDF反射率的大气校正被引量:14
2002年
本文利用连续数天的NOAA卫星数据 ,采用Rahman地表二向反射模型和基于地面 BRDF 反射率的大气校正方法反复迭代提取出多个角度大气校正后的图像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在多角度遥感定量研究中BRDF大气校正的重要性 ,大气校正结果与地面实测结果相近 。
龙飞赵英时
关键词:反射率多角度遥感大气校正BRDF大气遥感大气辐射
时间域充电法资料处理及解释系统应用实例被引量:3
2001年
简要介绍时间域充电法资料处理及解释系统的基本内容 ,并详细介绍了在四川省境内的 2个金属矿区的野外应用结果。结果表明 :对于电阻率差异不大而极化率相差较大的金属矿来说 ,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 。
杨华李金铭
关键词:电阻率极化率
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旗叶CO_2同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在超高产条件下 ,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BP case)活性、羧化效率 (CE)及Pn 对CO2 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品种旗叶一生Pn、RuBPcase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各处理旗叶展开后Pn 和RuBPcase活性逐渐上升 ,于展开后第 10天达最大值 ,之后逐渐下降。两品种相比 ,旗叶展开的0~ 10d内豫麦 4 9各处理的Pn、RuBPcase活性、CE均高于周麦 13,而第 2 0天以后周麦 13则高于豫麦 4 9。豫麦 4 9CO2 饱和点低于周麦 13,而其CO2 补偿点则高于周麦 13。两品种B2 处理 (基本苗 15 0× 10 4株·hm-2 )旗叶表现出明显的CO2 同化优势。
王之杰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王纪华赵明
关键词:穗型超高产小麦旗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