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423)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锋吴小涛时睿谢鑫荟蔡峰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椎间盘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骨折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退变
  • 2篇退变椎间盘
  • 2篇椎骨
  • 2篇细胞
  • 2篇骨折
  • 1篇型胶原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术
  • 1篇植骨治疗
  • 1篇生长动力学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锋
  • 3篇吴小涛
  • 2篇庄苏阳
  • 2篇时睿
  • 1篇张绍东
  • 1篇王琨
  • 1篇韦继南
  • 1篇王运涛
  • 1篇朱磊
  • 1篇王小虎
  • 1篇蔡峰
  • 1篇谢鑫荟
  • 1篇汤文浩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轴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中迁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椎间盘中的迁移,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 (SDF-1/CXCR4)信号轴对BMSCs迁移的调控.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和髓核细胞(NPCs)并鉴定.Transwell迁移实验,A组:未处理的BMSCs;B组:过表达CXCR4的BMSCs,C组:CXCR4特异性阻断剂普乐沙福(AMD3100,5 mg/L)处理30 min后的BMSCs;其中A、B、C3组将BMSCs与下室NPCs共培养,D组BMSCs单独培养.髓核抽吸法造模,2周后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12周取椎间盘组织,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免疫荧光法标记SDF-1和GFP,乙组标记CXCR4和GFP.分别计算髓核(NP)、交界区和纤维环(AF)中SDF-1阳性细胞占椎间盘细胞的比例以及观察GFP与CXCR4共表达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P3代BMSCs表面分子CD29、CD90和CD34的表达率分别为(96.8±2.2)%、(96.1±1.9)%和(1.5±0.6)%,并具有三系分化能力.P1代NPCs表达Ⅱ型胶原(COL2)和聚集蛋白聚糖(ACAN).迁移实验中A、B、C、D4组膜下细胞数分别为(70.30±3.25)、(86.70±1.71)、(51.30±1.63)、(29.70±2.08)个.迁移能力依次为:B>A>C>D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s主要分布在NP中央区,由中央区到交界区,BMSCs数量逐渐减少,NP中央区和交界区BMSCs的CXCR4表达率分别为(41.19±7.20)%和(27.68 ±4.30)%.NP、交界区和AF中椎间盘细胞SDF-1表达率分别为(84.02±3.20)%、(71.48±5.90)%和(49.31±4.60)%.结论 BMSCs移植到椎间盘后从移植部位向退变NPCs迁移.SDF-1/CXCR4信号轴是促使BMSCs向退变NPCs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蔡峰韦继南谢鑫荟王锋朱磊王小虎时睿王琨吴小涛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椎间盘退变迁移
应用三维植骨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影像学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应用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复位终板的早期影像学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三维植骨器组和植骨漏斗组。三维植骨器组应用自行研制的椎体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进行终板复位、植骨;植骨漏斗组应用传统的漏斗形植骨器经椎弓根植骨。术后一周行X线摄片及CT二维扫描,测量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正常椎前缘高度、伤椎终板高度、正常椎终板高度等,计算前高矫正率、终板矫正率和椎体缺损区的体积。[结果]三维植骨器组和植骨漏斗组的术前前高分别为(1.6±0.23)cm和(1.8±0.19)cm;术后前高分别为(2.82±0.23)cm和(2.66±0.26)cm;正常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96±0.32)cm和(2.91±0.36)cm;术后伤椎终板高度分别为(2.34±0.22)cm和(1.84±0.31)cm;正常终板高度分别为(2.42±0.18)cm和(2.48±0.23)cm。三维植骨器组和植骨漏斗组的前高矫正率分别为(95.3±3.6)%、(91.8±4.2)%(P〉0.05);终板矫正率分别为(93.6±5.8)%、(72.5±6.4)%(P〈0.05);椎体缺损区的体积分别为(0.76±0.14)cm3、(2.53±0.29)cm3(P〈0.05)。[结论]三维植骨器可以有效地复位塌陷的终板、消灭椎体内骨缺损区,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新型的植骨工具。
庄苏阳汤文浩吴小涛张绍东王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植骨术经椎弓根影像学分析
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
第一部分椎体三维植骨器的研制及力学测试  背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经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后会在伤椎内形成骨缺损区。现有的椎体内植骨工具无法将植骨材料精确填充至椎体骨缺损区,同时也无法复位终板中央及后部塌陷区。而椎体...
庄苏阳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平面培养的形态学及活性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平面培养体系内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形态及活性变化。[方法]收集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分离髓核细胞行平面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的生长过程与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量化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髓核细胞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平面培养传代对髓核细胞活性和基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原代髓核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平均7 d贴壁,31 d融合至95%,P1代髓核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平均12 h贴壁,6.6 d融合至95%,两代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代与P1代髓核细胞的细胞浆阳性染色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生长融合至95%后约90%的细胞分布于G1期,约16%的细胞凋亡,两代细胞的细胞活性和基质合成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平面培养将经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传一代后髓核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但能维持细胞活性以及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合成能力。
王锋郑陈静美吴小涛
关键词:髓核细胞生长动力学
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尾椎间盘获取髓核细胞,拓展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获取途径。方法: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行HE、甲苯胺蓝、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观察;取原代和传代细胞行细胞活性检测;取P1代细胞检测,绘制生长曲线并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P0代细胞中包含多角形类软骨样细胞、体积大且胞浆中含有大量空泡的脊索样细胞;经传代纯化后最终得到较高纯度的软骨样髓核细胞。台盼蓝细胞活力测定P0代活力高达99%,到P3代细胞活力稍下降,为95%~97%。细胞生长曲线及周期测定示P1代细胞有较强增殖潜能,活力旺盛。胞浆内蛋白聚糖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组化呈阳性,表现为黄褐色沉淀;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示强阳性表达。结论: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可以提供代谢旺盛、维持类软骨表型的髓核细胞。
朱厚毅王运涛王锋时睿康新桂崔佳瞿
关键词:髓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