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42)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敏强熊湘吴慧慧闫勖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试论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被引量:3
- 2015年
-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文学与抒情性想象,而寓言与寓言式思维更切合叙事艺术与叙事性虚构想象。庄子的寓言实践与叙事理念,弥补了传统想象论重视抒情性想象和意象式思维,轻忽诗、史之外的叙事文学想象虚构的偏缺。随着叙事文学文论的发展,在后人关于叙事艺术奇与正、幻与真和虚与实关系的思考中,在李渔、金圣叹等叙事论家的论说里,庄子理念获得了久远的响应,我国文学想象论方趋于完备。
- 孙敏强黄敏雪
- 关键词:庄子虚静说言意关系
- 陈与郊《卮言倪》说略被引量:1
- 2014年
- 《卮言倪》系晚明曲家陈与郊选辑王世贞《艺苑卮言》而成。陈与郊论诗文趋步七子,论曲则比王世贞更重文采。其所反映的文学理念,典型地体现了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影响。作为古代难得的读书札记性文本个案,《卮言倪》从时人的视角审视《艺苑卮言》,有助于后人加深对王世贞文学思想的认识,颇具研究价值。
- 闫勖
- 关键词:《艺苑卮言》
- 清初河南词综论
- 2014年
- 清初河南词的创作就其在本地的纵向发展来看,可以说相当繁荣,但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明晰。现在以《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为基础,结合运用图表形式,揭示清初河南词的留存数量和词人的地域分布,分析其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并对河南词人的词学思想和词学活动加以阐述,以期呈现清初河南词坛的基本面貌,从一个局部透视整个的清初词坛。
- 孙敏强吴慧慧
- 关键词:清词主题风格词学思想词学活动
- 贾开宗、宋荦《诗正》之“诗论”考论
- 2014年
- 清初著名诗人贾开宗、宋荦,曾经合辑过一种重要的清初诗歌总集《诗正》,现今很可能已经失传。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诗正》一书的性质、编者、成书时间等作出推测,同时为之辑得一组佚文《诗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两人的诗学思想,为清初诗歌总集与诗歌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加翔实、丰富的参考。
- 孙敏强吴慧慧
- 关键词:《诗论》诗学思想
- “势”“脉”关系多维阐释与文论内涵被引量:1
- 2016年
-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势"的内涵包括基于"术"之层面的方法、技巧和形态,以及在"形"之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倾向性和潜能。"势"的倾向性要求作品具有内容意义等方面的连贯性,而连贯性也是范畴"脉"的内在要求,"理"乃二者共同的基础。"势"以鼓气、气盛为前提,"脉"以气韵连贯为基准,它们分别承担了文学创作两个不同方面的要求和准则。"势"因其较强的统摄力,具有描述"脉"之功能,规定了"脉"形态的变化和发展。此外,"势""脉"关系反映了文学作品基于"神""气"等范畴的深层结构和基于字句、章法的表层结构,以及这两层结构之间的贯通与融合。
- 熊湘
- 关键词:气势气脉
- 古代文论范畴“气”与“脉”之关系探赜被引量:1
- 2013年
- "气"、"脉"对中医学、堪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在古代文论中,"气"与"脉"之关系主要通过范畴"气脉"体现出来,表偏正意的"气脉"指文气运行的通道,而作为并列结构的"气脉"则反映了"气"对"脉"的充实,"脉"对"气"的约束等含义。文气说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得气脉说得以产生,主体在创作或鉴赏过程中对作品"意"、"理"、"象",字句、章法、音律、节奏等方面的注重,深刻揭示出"气"、"脉"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而"气"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流贯,体现出"脉"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 熊湘
- 关键词:文气气脉
- 试论清代诗人寿苏雅集及其文化心理被引量:4
- 2018年
- 寿苏雅集源于清人宋荦,被翁方纲、毕沅等人发扬光大,至乾嘉年间逐渐风靡全国。寿苏雅集的流行既与组织者及参与者的个人心态密切相关,又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特殊的集会活动一方面要求组织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坛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持续下去;另一方面也要求祭拜对象具备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满足祭拜者的精神需求,引发心灵共鸣。在雅集中所展示的画作及诗人们的唱和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头戴斗笠、脚着木屐、洒脱不羁的苏轼形象,正是诗人们在繁忙的世俗官场之外渴望拥有的乐观豁达、潇洒从容的另一个自我。虽然清人亦曾为白居易、欧阳修及黄庭坚等人祭祀生日,但其规模、持续时间及影响力都不能与寿苏相提并论。清人寿苏传统还被日本学者长尾雨山传到京都,并有《寿苏集》流传于世。
- 孙敏强霍东晓
- 关键词:翁方纲毕沅清代诗人社会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