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49)

作品数:20 被引量:279H指数:11
相关作者:邵明安上官周平朱元骏刘春利白一茹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7篇黄土高原
  • 5篇水分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导水率
  • 3篇入渗
  • 3篇坡面
  • 2篇养分
  • 2篇原油
  • 2篇水蚀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退耕
  • 2篇坡面土壤
  • 2篇子午岭林区
  • 2篇小流域
  • 2篇林区
  • 2篇模拟降雨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邵明安
  • 4篇上官周平
  • 3篇朱元骏
  • 2篇张博闻
  • 2篇王云强
  • 2篇白一茹
  • 2篇刘春利
  • 1篇周蓓蓓
  • 1篇樊军
  • 1篇张鞍灵
  • 1篇安慧
  • 1篇温明霞
  • 1篇刘文兆
  • 1篇孟杰
  • 1篇尹勤瑞
  • 1篇段军彪
  • 1篇楚良海
  • 1篇邓娟
  • 1篇贾玉华
  • 1篇姜艳丽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照强度和氮水平对白三叶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09年
采用植物生长箱溶液培养方式,对白三叶幼苗进行了不同光强(2个水平)和氮浓度(5个水平)处理,探讨其生长、生物量和光合生理特征对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两种光强下白三叶幼苗茎和叶生物量随氮素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而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则随氮素浓度增高而降低。光照强度降低使白三叶幼苗根、茎、叶和整株生物量分别降低67.8%、29.9%、42.5%和45.2%;低光处理使幼苗的根冠比显著下降,而比叶面积(SLA)明显提高。幼苗根系体积随氮素浓度增高而降低,高生长光强根系体积显著高于低生长光强下的白三叶。幼苗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和根系直径随氮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两种不同生长光强下幼苗根系长度和根系直径差异显著,而根系表面积差异不明显。白三叶叶片光合速率(Pn)随氮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生长光强白三叶Pn显著高于低生长光强下的白三叶。两种生长光强间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差异,但氮素浓度对叶片Gs、Ci和Tr均有显著影响。光、氮及其交互作用对白三叶幼苗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光照不足和氮缺乏都将导致白三叶幼苗生长减弱,但幼苗对这些不利环境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安慧上官周平
关键词:白三叶光合生理特征氮浓度
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力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采用地统计学中交互相关系数方法,对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农田、荒草地、林地、苜蓿地4种土地类型土壤剖面水力特性及其对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与荒草地的土壤特性相似,苜蓿地与林地相似;相同吸力条件下,土壤水分以农田最大、林地最小,而饱和导水率则相反;除土壤水分消耗期的林地和苜蓿地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时期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剖面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影响程度依土壤水分条件而异:水分补偿期,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滞后其空间距离0~4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而土壤水分含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范围为0~50cm;水分稳定期,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影响范围均在0~60cm;水分补偿期和稳定期,二者之间为正相关;土壤水分消耗期,农田和荒草地饱和导水率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饱和导水率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范围在滞后其空间范围0~80cm土层内,而土壤水分含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范围在0~60cm内,林地和苜蓿地则呈负相关,相互影响范围均在0~60cm土层内.
刘春利邵明安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水力特性饱和导水率土壤水分
初始含水率对土壤中原油入渗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影响,该文利用3种土壤,根据设定不同初始含水率进行配置,开展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原油在土壤中的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质地土壤,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和湿润推进速率均增加。原油在土壤中的入渗与土壤粉粒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初始含水率较低时,不同质地土壤,粉粒含量越高,原油在土壤中入渗越慢;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中原油残留物的含量呈波动递减趋势;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对数函数拟合,湿润推进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用Kostiakov公式拟合。
张博闻邵明安
关键词:土壤入渗含水率原油
利用土壤表面灰度值反演表层土壤含水率
2010年
快速准确地获取表层土壤水分是水文、生态过程及模型模拟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利用土壤表面灰度值来确定表层土壤水分.实验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灰度值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指数负相关关系,土壤表面灰度值随土壤含水率降低而增大.土壤灰度值可用土壤表面初始灰度值(土壤含水率为0时的灰度值)、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平均粒径表征的表面粗糙度系数来计算.实验中土壤灰度值变程大于土壤含水率的变程,表明土壤含水率变化可以通过灰度值来进行放大,土壤灰度值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利用实验建立的土壤灰度值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可在95%的置信度上反演表层土壤含水率.当土壤处于干燥和饱和状态之间时,反演具有较高的精度.
朱元骏王云强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表面粗糙度
黄土高原坡地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黄土高原坡地(50m×360 m)范围内进行网格(10 m×10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0~3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坡地表层土壤密度变化规律为坡下位大于坡上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异系数为0.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饱和导水率和自然对数化的饱和导水率在360 m尺度内均不具备空间结构特征,是纯随机变量,线性有基台模型适用于描述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水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块金效应,并且随滞后距离的增加半方差变大;3)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从坡上位到坡下位均呈现波浪式变化,饱和导水率大的采样点土壤水分含量低,反之则高。
刘春利邵明安
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黄土高原
子午岭林区人工与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养分库和碳库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油松林自然化发育过程中的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变化规律,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子午岭林区天然油松群落为参照,选择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油松林,分别对其土壤的氮库、碳库及植物叶片养分库和碳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松针叶C、N、P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9.5±63.75)mg/g、(8.53±0.50)mg/g和(0.94±0.64)mg/g,叶片C含量大小依次为阳坡天然林>阴坡天然林>阴坡人工林>阳坡人工林,阳坡人工林叶片N、P含量显著高于阳坡天然林。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林叶片C/N、C/P差异显著,叶片N、P和N/P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叶片C含量差异不显著。油松叶片C含量与N、P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N和P之间的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立地的油松林除40~60cm土层土壤C、N含量无显著差异外,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的人工林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天然林,同时阳坡人工林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阴坡人工林。0~20cm、20~40cm两个土层土壤C含量与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N、P均呈显著正相关。子午岭林区阳坡的人工油松林不仅叶片养分含量较高,而且林地土壤是该区土壤的最大养分库和碳库。
邓娟上官周平
关键词:油松林养分库碳库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6个典型群落优势种的热值和养分特征被引量:15
2009年
Caloric value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f six natural secondary plant communities of the Loess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gross caloric valu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Populus davidiana,Betula platyphylla,Pinus tabulaeformis,P. tubuleformis f. shekansis and Quercus liaotungensis were 18.972,19.186,19.227,19.795,19.735 and 18.085 kJ·g-1 ,respectively and the ash free caloric values of the six species were 19.590,20.620,19.824,20.538,20.168 and 18.368 kJ·g-1 ,respectively. The weighted averages of either the gross caloric values or the ash free average caloric value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were the lowest. The caloric values of th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 with progressive successions of their communities,indicating that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tended to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as the community successions were going on. The caloric value greatly varie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ix dominant plant species. Foliage was the most active organ of the plant,and its gross caloric value and ash free caloric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organs (P<0.05). The total phosphorous took an important share in the caloric value compositions of the plant vegetations,and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oss caloric values and the ash free caloric values in the different communities. The caloric values of the groundlitter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of the standing trees and fresh litter falls. The groundlitters of Pinus tubuleformis f. shekansis as well as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liaotungensis at the late succession stage decomposed rapily,and the higher ground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and higher light energy use efficiency of Pinus tubuleformis f. shekansis communities indicated that the Pinus tubuleformis f. shekansis community was probably the sub-climax community at the middle or late succession stage.
陈美玲上官周平
关键词:优势种黄土高原
黄土区撂荒地土壤全磷的小尺度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撂荒地土壤全磷的空间变异,可为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措施的持续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2m×2m小网格布置了49个采样点,利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了地面以下4个深度土壤全磷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1)表层(0—10era)全磷含量水平为0.44gkg~,显著高于其它3个深度,且土壤全磷在每个深度层均为中等程度变异;(2)土壤全磷含量水平与其方差的正相关关系在土壤表层最显著(P〈0.05);(3)土壤全磷在0~10cm和30~40cm深度范围呈现中等空间依赖性,在10-20cm与20~30cm呈现强烈空间依赖性;(4)土壤全磷在各深度的空间分布插值图显示,表层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与下层差异较大,10~20Gm与20~30cm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贾玉华邵明安
关键词:退耕地自然恢复半方差函数
原油在扰动土壤中入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随着国家发展对能源的迫切需求,石油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之一,其开采和冶炼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由于某些相关管理环节的不完善引发的污染事故日趋增多,其中原油的土壤污染问题尤为严重。为研究原油在土壤中的入渗过程,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测定了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湿润推进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残留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质地土壤,随着容重的增加,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湿润推进速率和残留物的含量均降低;容重相同而质地不同的土壤,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湿润推进速率和残留物的含量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湿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对数函数拟合,湿润推进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原油在土壤中的入渗对于了解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邵明安张博闻
关键词:原油土壤入渗
有机肥质量分数对土壤导水率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饱和导水率是水循环和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也是土壤结构改善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有机肥添加量对风沙土和塿土导水率的影响。土壤添加有机肥的比例设置为0%、5%、10%、15%、20%、25%、30%7个水平,土壤密度设3个水平,各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1)土壤饱和导水率随有机肥质量分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风沙土的饱和导水率随有机肥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塿土饱和导水率的降低趋势随有机肥质量分数的增加减缓;2)有机肥质量分数的增加对土壤密度的降低作用可以抵消有机肥增加导致的饱和导水率的降低;3)低土壤密度下土壤导水率随时间变化不稳定,土壤密度增大后随时间变化稳定。随着有机肥质量分数的增加,土壤导水率的测定过程趋于稳定,但是测定时间延长。
郭慧超邵明安樊军
关键词:导水率有机肥土壤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