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SHO29)
- 作品数:5 被引量:137H指数:5
- 相关作者:高文珺李强李强白炳清龙鲸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被引量:53
- 2008年
-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疾病污名的成因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和生物文化两个派别,污名的发展模型解释了污名的形成过程,身份威胁模型对污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名。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应注重分析传统文化、心理疾病类型与污名的关系,探讨各种减少污名策略的可行性。
- 李强高文珺许丹
- 关键词:污名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及影响初探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现状及负面后果。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206名求诊患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污名;自我污名程度在年龄、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化污名的生活无意义、刻板印象认同、价值否定、社交退缩等维度对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抑郁状态、社交回避状况和康复信心有显著预测力;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刻板印象认同、社交退缩、歧视体验等维度对患者主动求医行为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患者治疗和康复受阻的原因。
- 李强高文珺龙鲸白炳清赵宝然
- 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9
- 2009年
-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研究证实污名的存在会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污名问题由此引起世界卫生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污名影响的研究。标签理论和修正标签理论对污名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及相关人群的各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抗议、教育和接触是减少污名的有效方法。未来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开展的心理疾病污名研究,应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分析污名的影响机制,并对应对污名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 李强高文珺
- 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初步应用被引量:35
- 2009年
- 目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初步应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的206名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文化调适的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包括5个维度,维度构成与原量表基本一致,累计贡献率为59.55%,因素负荷从0.442~0.788;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7~0.810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分的相关在0.773~0.829之间,各维度分间的相关在0.459~0.617之间。结论: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在我国的初步应用表现出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一定鉴别效度,可作为衡量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程度的有效工具。
- 李强高文珺白炳清龙鲸刘敏管健
- 关键词:量表修订信度
- 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公众影响初探被引量:18
- 2008年
-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公众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全国12个省市对1028名普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公众接近、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意愿和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公众污名感知在社会表征影响行为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 高文珺李强
- 关键词:社会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