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283)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陆洪光江蕾薇蔡灵龙卜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
  • 3篇细胞
  • 3篇角质
  • 3篇角质形成
  • 3篇角质形成细胞
  • 3篇黑素
  • 2篇蛋白
  • 2篇体外构建
  • 2篇角蛋白
  • 2篇角蛋白细胞
  • 2篇黑素细胞
  • 2篇白细胞
  • 1篇人角质形成细...
  • 1篇体外共培养
  • 1篇人工皮
  • 1篇人工皮肤
  • 1篇人黑素瘤细胞
  • 1篇组织工程皮肤
  • 1篇工程皮肤
  • 1篇共培养

机构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陆洪光
  • 2篇江蕾薇
  • 1篇卜晓琳
  • 1篇蔡灵龙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的构建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体外构建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方法:胰酶消化包皮的表皮,分别获取纯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将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以1∶10(表皮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 d后,培养瓶瓶底培养物逐渐变为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细胞生长良好,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色素问题奠定了基础。
江蕾薇陆洪光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人角质形成细胞与MV3人黑素瘤细胞体外构建人工皮肤黑素瘤组织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用人角质形成细胞(KC)和MV3人黑素瘤细胞混合接种培养于去表皮的真皮(DED),体外构建人工皮肤黑素瘤组织模型,探讨KC对黑素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用两步酶消化法处理小儿包皮,获得表皮细胞悬液,用KC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传代KC.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及传代MV3人黑素瘤细胞.分别取对数生长期KC、MV3人黑素瘤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将KC、MV3人黑素瘤细胞悬液接种于DED表面(KC:MV3人黑素瘤细胞约为3:1).采用液下培养和空气-液面培养相结合方式进行混合培养,2周后取出进行HE染色、S-100蛋白、HMB45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E染色显示,MV3人黑素瘤细胞在DED表面形成条带状瘤团或瘤灶,KC间杂于瘤细胞间,未形成典型的表皮样结构;部分瘤细胞浸润到DED浅层,呈群聚性分布;瘤细胞侵入DED管腔内,呈环形附着于管壁上,部分瘤细胞穿过管壁进入周围真皮组织;在DED底面及侧面,瘤细胞呈单个细胞弥散状浸润分布.瘤灶S-100蛋白阳性表达,HMB45弱阳性表达,角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KC增强MV3人黑素瘤细胞在人工皮肤黑素瘤组织模型中的侵袭.
卜晓琳陆洪光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方法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处理健康小儿包皮,获得表皮细胞悬液,分别用人角质形成细胞(KC)无血清培养基(SFM)及改良的M254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KC、黑素细胞(MC),并传至第3代.将第3代KC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加入第3代MC(MC:KC为1:10)混合培养.制备人去表皮的真皮(DED),将培养第3代的MC、KC制成细胞悬液,按照1:10的比例接种于DED表面,采用液下培养和空气-液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2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别做HE染色、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Masson-Fontana染色.结果 KC、MC混合培养于培养皿5 d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KC呈铺路石状生长,其间散布MC,且树突延伸到KC细胞间.两种细胞混合接种于DED 15 d后,HE染色显示在DED上有3~6层表皮细胞,并可见角质层,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银氨染色显示基底层见黑素着色.结论 MC、KC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可构建MC和KC接触生长的单细胞层,将MC、KC接种于DED可构建含有黑素成分的组织工程皮肤.
江蕾薇陆洪光蔡灵龙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蛋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