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39)

作品数:74 被引量:249H指数:8
相关作者:任忠鸣钟庆东张捷宇邓康钟云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冶金工程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2篇连铸
  • 11篇凝固
  • 11篇合金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金属
  • 10篇值模拟
  • 7篇半导体
  • 5篇导电
  • 5篇电化学
  • 5篇熔融还原
  • 5篇熔融还原炉
  • 5篇双辊薄带
  • 5篇双辊薄带连铸
  • 5篇铁浴
  • 5篇强磁场
  • 5篇薄带
  • 5篇薄带连铸
  • 5篇P型
  • 4篇定向凝固
  • 4篇动力学

机构

  • 80篇上海大学
  • 15篇内蒙古科技大...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宝山钢铁股份...
  • 2篇上海电力学院
  • 2篇达州电业局
  • 2篇上海西域机电...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中芯国际集成...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国网四川省电...
  • 1篇河北钢铁集团...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上海联孚新能...

作者

  • 21篇任忠鸣
  • 18篇钟庆东
  • 16篇张捷宇
  • 12篇邓康
  • 10篇雷作胜
  • 9篇钟云波
  • 9篇周国治
  • 8篇王波
  • 7篇鲁雄刚
  • 6篇金小礼
  • 6篇夏义本
  • 6篇王林军
  • 6篇任维丽
  • 5篇程伟玲
  • 5篇盛敏奇
  • 5篇吴永全
  • 5篇周琼宇
  • 4篇张纬栋
  • 4篇洪新
  • 4篇张浩斌

传媒

  • 10篇过程工程学报
  • 7篇腐蚀与防护
  • 6篇上海金属
  • 5篇物理学报
  • 4篇现代铸铁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化学学报
  • 3篇连铸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特种铸造及有...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材料导报(纳...
  • 2篇第十三届(2...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24篇2010
  • 18篇2009
  • 14篇2008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钢/醇酸涂层在5% NaCl溶液中的极化及半导体行为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电位-电容测试和Mott-Schottky分析技术研究了碳钢/醇酸涂层在5% NaCl溶液侵蚀下腐蚀失效过程中的极化及半导体行为.浸泡2h,电极形成了MIS(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结构,涂层半导体为n型导电,半导体载流子密度为4.99×109cm-3,腐蚀仅受水和离子在涂层中的扩散控制;浸泡1d和2d时,涂层在电场下发生偶极极化,偶极电场阻碍载流子的迁移,偶极弛豫效应使微分电容随外加电位绝对值增大而减小,并造成电位-电容行为的频率依赖性;浸泡7~17d涂层发生空间电荷极化,碳钢与涂层形成了金属/半导体接触,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涂层载流子密度逐渐增加,平带电位正移,功函数逐渐减小,对电子束缚能力减弱,随外加电位的增加,金属/醇酸涂层界面势垒升高,空间电荷层成为阻挡层,电极载流子输运受涂层孔隙电阻、空间电荷层、金属基底反应动力学三重控制.
王超盛敏奇钟庆东周国治鲁雄刚
关键词:半导体极化
环氧树脂/碳钢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半导体导电行为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电位-电容测试和Mott-Schottky分析技术研究了环氧树脂/碳钢电极在0.5mol·L-1硫酸中腐蚀失效过程中的半导体导电行为.环氧树脂在刚刚浸入溶液时(10min)为绝缘体,随着浸泡时间延长,由于离子的腐蚀,环氧树脂外层逐渐转变为n型半导体.半导体层中的载流子密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载流子由浸泡7h约1010cm-3增大到48h的约1012cm-3数量级,浸泡48h以内涂层没有完全转变为半导体,碳钢表面包括环氧树脂层在浸泡7-48h期间为MIS(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结构.此MIS结构空间电荷层在-0.5-0.5V内处于反型状态,反型层内的载流子为空穴.在较低频率下测得空间电荷层电容为反型层电容和耗尽层电容的串联电容,随电位升高而减小;较高频率下测得空间电荷层电容仅为耗尽层电容,不随极化电位变化.该MIS结构的电位-电容特性曲线与理想MIS结构相比发生了阳极漂移.
王超钟庆东周国治鲁雄刚
关键词:环氧树脂MIS结构
不同双辊薄带连铸布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数学模拟的地方法研究了不同型号的布流系统对双辊薄带熔池内流体流动和液面波动的影响.使用Fluent软件的VOF多相流模型对I号和III号布流系统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同水力学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符合水力学模拟实验结果;III号布流系统比I号布流系统的布流效果更好,流态稳定,液面波动明显减小.
张立刘中兴王波张纬栋任三兵杜锋樊俊飞张捷宇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数值模拟
气泡在不互溶两相流体界面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水平集法(Level set method),提出了一种处理三相流问题的计算方法.计算了钢-渣-气三相流条件下气泡在钢渣界面的行为,考察了不同大小的气泡穿过钢渣界面时的拓扑变化以及导致钢渣界面流场的变化,初步分析了大气泡上浮对卷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泡直径从0.1~3mm,上浮过程中变形程度随直径的增大而愈发剧烈,钢渣界面处的流场差异也随之增大,可能成为卷渣的原因之一.
金小礼雷作胜张浩斌邓康任忠鸣
关键词:三相流数值模拟气泡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主要从晶体结构和位错组态两方面介绍了Fe Al及Fe3Al两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铁铝合金的两种制备方法: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法。另外还分析了造成铁铝合金的室温脆性的原因及铁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钟庆东勒霞文纪丹牟童顾帅帅
关键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合金定向凝固中自然对流和界面形状的模拟
2010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DZ417G镍基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流场和界面形状的变化,考察了凝固阶段坩埚的拉速和炉子的温度梯度对流场和界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速从6mm/min增加到24mm/min,凝固界面上方产生的中心向上流动的旋涡强度增加,界面的差值f从1.5mm增大到7.2mm,曲率显著增加;当拉速为6mm/min时,随着温差增加到1000℃后,凝固界面上方未产生新的旋涡,凝固界面可始终保持平界面.
李响妹张捷宇王波任忠鸣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自然对流数值模拟
超强静磁场对染料脱色菌Escheriehia coli的acpD基因的影响
2012年
将大肠杆菌E.coli ATCC8739置于12.0 T超强静磁场(ultra-strong static magnetic field,SMF)中进行处理,获得了磁场处理0.5、1、2、4和8 h的菌株E.coli-SMFn(n=0.5、1、2、4、8)。在37℃、pH 7、静置的条件下,菌株对偶氮染料AR14(I.C.Acid Red 14)的脱色结果指出,当反应进行到4、6和8 h时,E.coli-SMF8的脱色效率分别为18%、55%和96%,远高于E.coli ATCC8739的3%、19%和50%,表明SMF作用显著地增强了菌株的脱色效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分子克隆以及基因测序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全部6例E.coli ATCC8739菌株的偶氮还原酶基因(acpD)序列均与GenBank中报道的完全一致;而E.coli-SMF8菌株的acpD-SMF8核酸序列中缺失了第99位的胞嘧啶。该缺失突变不仅使acpD-SMF8的核酸序列与acpD的存在显著不同,同时得到了具新活性中心的偶氮还原酶AzoR-SMF8。这个新的活性中心具有更强的黄素(FMN)结合能力,因此使该酶与偶氮染料的亲和力大大增加,促进了脱色效率的提高。
邹立寅胡星丁国际任忠鸣
关键词:偶氮还原酶基因突变
元素取代和磁热处理对La_(0.67)Mg_(0.33)Ni_(3-x)M_x(M=Co,Cu)(x=0,0.5)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2011年
研究了Co和Cu取代Ni以及磁热处理对La0.67Mg0.33Ni3-xMx(M=Co,Cu)(x=0,0.5)合金吸放氢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被Co和Cu元素部分替代后,合金的吸放氢量增大,放氢温度降低,吸放氢特征时间(tc)减小,吸放氢过程中的扩散活化能降低。磁热处理明显地提高了3种铸态合金的吸氢量,增大了吸放氢平台宽度,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其中磁热处理对La0.67Mg0.33Ni2.5Co0.5合金改性效果最好,吸放氢量分别为1.40%和1.32%(质量分数,下同),放氢峰所对应的温度为77.8℃,吸放氢特征时间"tc"为91.4和379.3s,吸放氢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6.3和23.3kJ/mol。
刘素霞任雁秋张捷宇李谦周国治赵显久吴广新
关键词:磁热处理热力学
静磁场下气泡在板坯连铸结晶器内运动行为的物理模拟被引量:1
2010年
以水银和氩气作为模拟介质,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高拉速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电磁制动和水口吹氩耦合作用下的气泡运动和分布行为.采用电阻探针测量了结晶器内气泡的运动和分布情况,分析了磁场、吹氩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气泡占空比、气泡数量和气泡脉冲宽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拉速条件下,施加磁场改变了气泡在结晶器内的分布规律,有利于气泡的上浮,降低了气泡在结晶器内的冲击深度,减少了到达结晶器窄面的气泡数量;磁场的施加和吹氩量的增加都使得脉冲宽度较大的气泡数量增多,且主要集中在结晶器1/4宽度和水口之间区域.
张浩斌雷作胜金小礼任忠鸣邓康钟云波
关键词:连铸结晶器电磁制动物理模拟电阻探针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镀铬工艺被引量:1
2014年
提出了一种正交试验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镀铬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样本极差结果表明,对镀铬层的厚度及阴极电流效率影响因素依次为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电镀温度;且最佳电镀温度为45℃。通过神经网络建立电镀工艺参数与性能之间的模型,预测得出的镀铬层的厚度和阴极电流效率与实际试验的结果接近,训练精度较高,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20%。通过建立镀铬层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镀铬层的厚度及阴极电流效率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两个指标权重值的调整,确定镀铬层的综合性能值,得出最优的工艺参数。
钟庆阳李振华周琼宇李珂钟庆东
关键词:镀铬正交试验人工神经网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