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18815)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罗韩德民赵岩罗雪瑞刘承耀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对变应性鼻炎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鼻窦炎
  • 1篇舌下
  • 1篇舌下免疫治疗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污染
  • 1篇哮喘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治疗
  • 1篇空气污染
  • 1篇口鼻
  • 1篇口呼吸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3篇张罗
  • 2篇韩德民
  • 1篇刘承耀
  • 1篇周兵
  • 1篇罗雪瑞
  • 1篇耿佳靖
  • 1篇林小平
  • 1篇宋薇薇
  • 1篇葛文彤
  • 1篇李云川
  • 1篇王成硕
  • 1篇赵岩
  • 1篇鲁辛辛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健康成人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呼出气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是反映上下气道炎性反应程度的指标,为此测定健康成人经口和经鼻呼出气中NO含量,得到相应的参考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健康成人80名(男20名,女60名),年龄18~44岁,中位数年龄25岁。采用耐尔斯(NIOX)呼出气NO测定系统,分别测定口呼出气和鼻呼出气中NO含量,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时间和环境NO含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健康成人口呼出气NO含量为(17±8)×10^-9[95%可信区间:(0.3—33)×10^-9];鼻呼出气NO含量为(819±211)×10^-9[95%可信区间:(400~1238)×10^-9]。②口呼出气NO含量与受试者身高呈正相关,回归方程:Y(口呼出气NO含量)=-58.524±0.457X(身高,cm),t=-2.985,P〈0.01。受试者的年龄、性别、BMI、测量时间和环境NO含量对口呼出气NO含量无显著影响。③健康成人鼻呼出气NO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回归方程:Y(鼻呼出气NO含量)=760.245±9.417X1(年龄)-111.222X2(性别),t=5.188,P〈0.01。患者鼻腔左右侧别、身高和BMI、测量时间和环境NO含量对鼻呼出气NO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口、鼻呼出气中NO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是一种非侵袭性的临床检测手段,正常参考值可受到受试者性别、身高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张罗罗雪瑞刘承耀赵岩韩德民
关键词:一氧化氮口呼吸呼气
变应原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
2009年
变应原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I。IT)是一种经口腔黏膜给药并逐渐达到免疫耐受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SLI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世界卫生组织对SLIT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奠定了SLIT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现就SLIT的研究进展做以下阐述。
宋薇薇林小平
关键词:舌下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
环境因素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遗传和环境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两大因素。近二十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空气污染、饮食和营养结构、感染三方面论述了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
王成硕张罗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比较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真菌实验室诊断的差异。方法回顾10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所见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同时在术中取鼻窦黏膜送病理检查,鼻窦分泌物送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100例患者中,真菌球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以及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分别是82例、10例、6例和2例。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真菌涂片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是95%、61%、78%和74%。上述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诊断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特别是真菌球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以及急性暴发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病理检查、真菌涂片和培养,真菌培养是确定致病真菌的主要手段。
李云川鲁辛辛张罗耿佳靖周兵葛文彤韩德民
关键词:鼻窦炎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