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02)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0H指数:7
- 相关作者:黄晓军刘代红许兰平刘开彦陈欢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规范化应用
- 2010年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完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HSCT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由预处理、供者选择、合并症的诊疗等多种技术组成,目前中国尚无HSCT准入规范,为使中国HSCT的临床应用发展更顺利,移植疗效更好,应尽快实现技术的规范化。此外,多中心研究是解决临床重大问题的重要方式,HSCT的规范化有利于HSCT多中心研究的开展。在规范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中心研究,中国HSCT自主创新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同时也实现了技术的规范化和推广。
- 黄晓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多中心研究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干预方案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免疫调节治疗和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8年11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ML患者64例,根据bcr-abl监测结果,在移植后早期进行了干预治疗,方案为免疫调节、伊马替尼单独及与免疫调节联合.免疫调节干预包括减停免疫抑制剂和采用改良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mDLI).伊马替尼干预组13例,免疫凋节治疗组20例、联合治疗组31例.比较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伊马替尼治疗组、免疫调节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86.0%、90.0%和83.9%(P=0.126);4年累计白血病血液学复发率分别为32.3%、0和16.1%(P=0.130),单独应用伊马替尼组比免疫调节治疗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P=0.052);三组患者4年存活率分别为90.0%、89.7和83.0%(P=0.696).三组间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伊马替尼治疗组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免疫调节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相近(分别为30.8%、5.0%和38.7%,P=0.001),而GVHD发生率在三组患者中的任意两组间均有差异,免疫调节治疗组、伊马替尼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5.0%、0和67.7%(P=0.000).减停CsA患者中1例发生排斥,2例死于重度GVHD或GVHD后感染,治疗相关死亡率10%.其他两组无治疗相关的直接死亡者.结论 三种治疗方案可以达到相似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不同,应权衡并进行个性化选择,减停CsA对早期患者风险较大不宜作为初始治疗的首选,单独采用伊马替尼治疗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治疗方案的细化和优化有待进一步前瞻性对照研究.
- 许兰平刘代红刘开彦陈欢韩伟张晓辉陈育红王昱秦亚臻黄晓军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伊马替尼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关于HLA与AML的相关性研究,由于环境不同、人种不同,各地的报道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732例AML患者及2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Ⅱ类基因HLA-DRB1的PCR-SSP基因分型研究,探寻与AML相关的HLA基因。
- 霍明瑞郗斌于燕刘海燕黄晓军李丹
- 关键词:HLA-DRB1急性髓性白血病基因多态性PCR-SSP基因分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HLA基因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76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92例,女性270例)及2 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正常人群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最高(17.25%),其次为DRB1*09(14.05%)、DRB1*12(11.73%)和DRB1*04(10.98%),DRB1*10等位基因频率最低(1.39%)。CML患者HLA-DRB1*0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8%vs 5.39%,χ2=8.963,OR=1.023,P=0.004),男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7.72%vs 5.39%,χ2=8.059,OR=1.025,P=0.007)。女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高于正常对照(7.04%vs 5.39%,χ2=0.115,OR=0.995,P=0.77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ML男性患者HLA-DRB1*08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DRB1*08可能是男性CML患者的易感基因。
- 霍明瑞刘海燕于燕郗斌黄晓军李丹
- 关键词:HLA-DRB1慢性髓性白血病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
- 肝酶学改变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肝脏酶学变化与aGVH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发生aGVHD的患者肝脏酶学的变化情况及与aGVH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Ⅰ度aGVHD 15例(18.3%),Ⅱ度aGVHD 47例(57.3%),Ⅲ度aGVHD 13例(15.9%),Ⅳ度aGVHD 7例(8.5%);ALT升高49例(59.8%),AST升高36例(43.9%),碱性磷酸酶(ALP)升高8例(9.8%);其中34例(69.4%)患者ALT升高发生在aGVHD出现前,18例(50%)患者AST升高发生在aGVHD出现前,4例(50%)患者ALP升高发生在aGHVD出现前,ALT升高较AST升高提前出现;Ⅲ-Ⅳ度aGVHD组,ALT、AST升高的百分比(分别为80%和70%)明显高于Ⅰ~Ⅱ度aGVHD组(分别为53.2%和35.5%),但ALP升高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Ⅲ~Ⅳ度aGVHD患者与Ⅰ~Ⅱ度aGVHD患者相比,ALT及AST峰值均明显升高;ALT升高组严重aGVHD的百分比明显升高。结论肝酶学改变在aGVHD的发生中很常见,并且与aGVHD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酶学尤其是ALT可能有助于早期预警严重aGVHD的发生。
- 莫晓冬许兰平刘开彦刘代红陈欢王峰荣张晓辉韩伟陈育红黄晓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肝脏酶学
- 甲氨蝶呤治疗耐CD25单抗的重度胃肠型移植物抗宿主病初探被引量:2
- 2009年
- 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危及生命的重要合并症之一,累及肠道者死亡率高。目前治疗的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40%~50%。无效者应用包括抗CD25单抗在内的二线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0%左右,仍有少数患者耐药。我们首次应用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单倍体HSCT后激素和CD25单抗耐药的急性重度胃肠型GVHD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赵婷黄晓军陈育红许兰平刘开彦刘代红
- 关键词:甲氨蝶呤治疗胃肠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率急性重度
- 几类恶性血液病病人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的表达在高危及标危组的差异分析
- 2008年
- 本研究探讨几类高危和标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表达的异同。5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高危组(27例)和低危组(27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急性混合白血病1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技术检测了6个激活性KIR基因(KIR2DS1-S5、3DS1)和6个抑制性KIR基因(KIR2DL1-2DL4、3DL1-3DL2)的表达,其中24例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NK细胞、T细胞表面CD158a(KIR2DL1、2DS1)、CD158b(KIR2DL2、2DL3、2DS2、2DS3)、CD158e(KIR3DL1、3DS1)的表达。结果显示,标危组病人激活性KIR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2DS1(p=0.014)、2DS2(p=0.046)、3DS1(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制性KIR基因的表达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系恶性血液病病人中标危组病人KIR激活性基因表达率仍然高于高危组患者,其中2DS1(66.7%vs29.4%,p=0.022)、2DS2(57.6%vs17.6%,p=0.013)和2DS3(33.3%vs5.9%,p=0.039)。高危组患者同时表达两种以上激活性KIR基因的比例显著低于标危组(p=0.035)。高危和标危组患者NK细胞和T细胞表面CD158a、CD158b、CD158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类恶性血液病患者激活性KIR基因表达在高危和标危之间存在差异。
- 赵翔宇常英军黄晓军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SSP)DNA分型技术对242例MDS和115例AA患者及2264名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MDS患者和AA患者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93%vs.17.25%,x2=9.662,OR=1.428,P=0.003;26.52%vs.17.25%,x2=12.924,OR=1.732,P=0.001)。另外MDS和AA的男性患者的DRB1*15都明显高于正常组(24.68%vs.17.25%,x2=194,OR:1.572,P=0.001;29.29%vs.17.25%,x2=13.563,OR=1.987,P=0.001),而女性患者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S和AA的男性患者DRB1*15等位基因频率都明显高于正常人群,HLA—DRB1*15可能是男性MDS和AA患者的易感基因。
- 霍明瑞于燕刘海燕郗斌黄晓军李丹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多态性
- 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IL-2、IL-4、IL-18及IP10 4种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关系,尝试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检测提高aGVHD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5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有核细胞提取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IL-2、IL-4、IL-18及IP10 4种细胞因子基因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例特点研究其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 IL-2和IL-18 mRNA表达在aGVHD发生时较植活时分别升高2.69倍和3.12倍(P=0.000和P=0.000),二者在感染时mRNA的表达轻度上升,但与植活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和P=0.123);IL-4和IP10 mRNA表达在aGVHD发生时较植活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和P=0.325);IL-2和IL-18 mRNA表达作为单独指标对诊断aGVH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0);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2、IL-18、IL-4和IP10表达水平的变化与aGVHD的关系,发现IL-2、IL-18和IL-4是与aGVHD密切相关的因子(β=1.13,P=0.068;β=1.339,P=0.047;β=-0.600,P=0.008);在该模型中组合3种细胞因子可使诊断aGVHD的ROC曲线AUC达到0.862(95%CI:0.768~0.957,P=0.000),与使用单一因子相比,可同时获得较高的敏感度(75.0%)和特异度(83.3%).结论 与使用单一参数相比,利用多种细胞因子组合诊断aGVHD可进一步优化aGVHD的诊断.
- 赵晓甦黄晓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因子聚合酶链反应
- rhG-CSF对骨髓采集物中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本研究主要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骨髓采集物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态骨髓(SS-BM)和rhG-CSF预激的骨髓(G-BM)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记忆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9d、CD54、CD62L和CD11a的表达。结果显示:rhG-CSF应用后骨髓采集物中CD4+、CD8+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记忆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CD49d在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但在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的变化;CD54在CD4+及其记忆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CD62L在CD4+、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CD11a在CD4+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rhG-CSF部分下调骨髓中CD4+、CD8+以及相应的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
- 霍明瑞常英军赵翔宇罗小华黄晓军
- 关键词:黏附分子记忆T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