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855)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一飞王丽强张晗王大江刘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植片衰竭和植片排斥的危险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PK)手术眼科患者中,影响角膜植片存活和植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眼科1993/2003年间,212例患者,224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r’s方法计算其预期10a植片存活率及10a植片无免疫排斥存活率,对各因素水平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其差异,计算不同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R),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植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24眼总预期10a存活率和预期10a无免疫排斥存活率分别为81.4%和78.2%。与植片衰竭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角膜血管化、再次移植、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虹膜前粘连、虹膜后粘连、手术时间长(≥90min)和受者年龄大(≥60a)等。与植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角膜血管化和手术时间长(≥90min)。Cox回归模型显示只有角膜血管化(RR=2.46,P=0.04)、再次移植(RR=5.67,P<0.01)、无晶状体眼(RR=3.64。
- 杨艳峰黄一飞王丽强尹东方张鲲
-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
- γδT细胞与角膜移植免疫耐受被引量:2
- 2006年
- γδT细胞作为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主要分布在粘膜和上皮组织,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γδT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在机体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其在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王大江黄一飞
- 关键词:ΓΔT细胞免疫耐受角膜移植
- 后巩膜加固治疗病理性近视新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病理性近视是永久性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对于病理性近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通过后巩膜加固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历史及现状作一综述,并进一步展望其应用前景。
- 周希彬黄一飞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
- 小分子化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J2抗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其中供体38只,受体10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5只。A组为BALB/c小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B、C及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10mg/kg体重,D组给予J21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角膜植片病理改变;分别在术后1、2、3及4周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各组间植片存活时间差异采用One—Way ANOVO分析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比较采用SNK法。结果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D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为(33.62±6.8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3,P=0.00),而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21d,B组见大量细胞浸润,而D组与C组植片未见明显的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J2组与CsA组植片仅有少量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IL-10和IFN-γ基因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J2组与CsA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J2通过拮抗CD4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分子结合抑制CD4^+T淋巴细胞激活,从而具有抗小鼠角膜移植排斥作用。
- 王大江黄一飞张晗王丽强肖鹤黎燕
- 关键词:移植排斥CD4阳性T淋巴细胞有机化学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小分子化合物J2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SD大鼠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取大鼠单个核细胞(MNC),将MNC加入角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再用小分子化合物J2处理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小分子化合物J2处理的MNC及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为角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形态学参数,包括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低谷高度(Rvm)及波峰至波谷的粗糙度(Rt)。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量分别为1.944±0.237、3.128±0.175及1.082±0.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1,P<0.01)。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a值分别为86.75±12.60、120.23±12.11、61.94±1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2,P<0.01);3个组Rq值分别为102.53±9.45、138.30±10.13、91.96±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5,P<0.01);3个组Rvm值分别为-42.21±14.22、-67.36±10.89、-32.18±19.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2,P<0.01);3个组Rt值分别为437.32±15.66、495.32±13.96、339.92±1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4.26,P<0.01);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NC活化的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呈CD80高表达,在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后CD80表达减少;应用AFM可以观测到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经MNC活化后更加粗糙,颗粒状突起明显增加,在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后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所减轻。
- 宋静黄一飞黄一飞郭惠玲
- 关键词:角膜上皮细胞移植物排斥
- 人工角膜的设计
- 2008年
- 对于不适合行角膜移植术或多次角膜移植术失败的患者,人工角膜植入术已成为复明的最后希望。受材料、设计和手术方法等条件限制,人工角膜植入术并发症多、远期效果差。如何使人工角膜更好地发挥其光学作用,对其设计尤为重要。人工角膜的设计分为材料和外形,由最早的单一材料、近年的有孔材料到生物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材料与受体问的组织相容性,从穿通式、“领扣”式到软性材料一体式外型的不断改进,人工角膜与受体间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并发症减少。本文综述了人工角膜外形和材料的设计。
- 李力黄一飞
- 关键词:人工角膜生物材料
- 小分子化合物J2对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RANTES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J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植片RANTE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新型药物J2对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自体原位移植组,B、C、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分别在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行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RANTES基因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移植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7±4.19)d,J2组和CsA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分别为(33.12±6.80)d和(35.13±5.74)d,与同种异体移植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J2组与C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RANTES基因表达。自体移植组RANTES基因在第1周均有少量表达,而其他3周没有显著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CsA组和J2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第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RANTES基因参与了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J2可以抑制其表达。
- 王大江黄一飞张晗王丽强
- 关键词:角膜移植RANTES
- 改良钛支架人工角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钛支架人工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和角膜生物愈合的过程。方法实验研究。设计与制备改良钛支架人工角膜,钛支架采用喷砂、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镜柱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按设计好的图纸手工磨制。将18只正常新西兰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C组,每组6只。18只新西兰白兔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F、G组,每组6只。其中A、E组和B、F组兔右眼角膜基质层内分别植入改良支架和对照支架(无涂层),C、G组仅做角膜板层切口;另取4只(分别为2只正常动物模型、2只碱烧伤模型)即D、H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3个月取材,取出支架做拉出实验和扫描电镜检查;角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另取8只兔(其中2只碱烧伤模型)植入改良支架,3个月后植入镜柱。两组剪切力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改良后的人工角膜支架表面呈鳞片状微孔结构,植入兔角膜反应轻,术后1、3个月取材,组织学检查见A、E组支架与角膜界面处成纤维细胞数多于B、F组支架。3个月时拉出试验测定剪切力A与B组比较、E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5;t=4.237,P〈0.05),改良支架植入角膜3个月后的剪切力较对照支架强。扫描电镜检查显示A、E组支架表面被细胞外基质包裹,而B、F组支架细胞附着量明显少。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支架周围的胶原纤维束紊乱,A、E组支架与角膜的结合方式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结合更牢固。支架植入后碱烧伤模型组角膜基质较正常兔角膜组愈合延迟。结论改良钛支架人工角膜促进了材料与组织界面愈合,无论正常还是碱烧伤动物体内,改良钛支架人工角膜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李力周瑾王秀梅王小平崔福斋陆玉杰黄一飞
- 关键词:假体和植人物钛羟基磷灰石类眼烧伤生物相容性材料
- 兔角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共同培养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在体外培养角膜上皮和基质细胞,模拟上皮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生存环境,了解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间的作用规律。方法分别进行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的二维平面培养,利用特殊培养装置制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共同培养的模型,达到两种细胞胞体不混合,而其分泌的成分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观察各自细胞的生长状态。描绘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及二者在相互作用模型中的生长曲线。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在单独培养和三维共同培养模型中上皮细胞胞间通讯的变化特点。结果角膜上皮细胞倍增时间为3.45d,共同培养的上皮细胞倍增时间为3.30d,角膜基质细胞倍增时间为2.11d,共同培养的基质细胞倍增时间为2.32d,共同培养的上皮细胞增长与单独培养的上皮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同培养的基质细胞增长与单独培养的基质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同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胞间通讯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基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91,P〈0.05)。结论共同培养的细胞模型是理想的。角膜上皮细胞在与基质细胞共同存在的条件下比单独培养下的增殖能力增强,而角膜基质细胞在与上皮细胞共同存在的条件下比单独培养的增殖能力减弱;而上皮细胞在与基质细胞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细胞间通讯增强。
- 王丽强黄一飞黄靖香杨炳建陈兵
- 关键词:上皮细胞角膜基质
- 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以及与近视等效球镜相关性。方法 2009年6月-9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病人96例192眼,按近视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中度和高度近视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Q20、Q25、Q30、Q35值均向正值方向改变,且前表面的变化明显,等效屈光度数越大,术后Q值向正值变化越大。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等效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ΔQ20(r=0.29,P=0.004)、ΔQ25(r=0.30,P=0.003)、ΔQ30(r=0.31,P=0.002)显著相关,与ΔQ35相关(r=0.23,P=0.021);与角膜后表面ΔQ值无相关(r分别-0.115,-0.12,-0.135,-0.152,P>0.05)。结论 LASIK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均有变化。并且角膜前表面Q值与等效屈光度相关。
- 杜改萍赵海鹏葛梅余继峰宋静王红黄一飞
- 关键词:角膜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