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4014-092)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浩邾继贵王鹏孙长库王仲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位移传感器
  • 3篇激光位移传感...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探测器
  • 2篇平晶
  • 2篇位置敏感探测...
  • 2篇位姿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扫描
  • 2篇发动机
  • 2篇发动机缸体
  • 2篇非接触
  • 2篇缸体
  • 2篇测量方法
  • 1篇单目视觉
  • 1篇调校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机构

  • 13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邾继贵
  • 4篇陈浩
  • 3篇任永杰
  • 3篇王仲
  • 3篇叶声华
  • 3篇孙长库
  • 3篇王鹏
  • 2篇付鲁华
  • 2篇杨学友
  • 2篇王一
  • 2篇薛彬
  • 2篇兰太吉
  • 2篇石永强
  • 1篇程大林
  • 1篇何明霞
  • 1篇王宝光
  • 1篇杨凌辉
  • 1篇赵娜
  • 1篇李萌
  • 1篇李进才

传媒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仪表技术与传...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光电工程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测头的光轴共线调校法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大型工件内尺寸高精度在机测量难题,介绍了一种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组合定值比较测头,其功能可类比一把非接触式"内径千分尺",能实现快速、无损、高精度和自动化测量。测头在使用前,需保持两束激光的光轴重合,而分立的激光束是否满足这种位姿关系一般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光轴位姿误差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允差值,提出了一种激光光轴共线性测量、调整方法。分别利用已调校和未调校的测头对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证明了调校方案切实可行。
刘新波付鲁华王仲兰太吉
关键词:激光位移传感器
发动机缸体结合面孔位置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发动机缸体结合面倒角孔加工和测量时,其基准为底面及其上的2个定位销孔。由于倒角孔及其基准不在同一平面上,混合使用多个线阵及面阵CCD(charge-coupled device)对倒角孔和定位销孔分别成像,提出了用于孔位置度测量的高精度空间坐标转换算法。最终系统测量数据与作为基准的CMM(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测量数据比对,孔位置最大偏差值为0.030 mm,测量相对误差优于0.03%,测量数据标准差误差小于0.015 mm,在95%置信水平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035 mm,系统测量时间小于3 min。在工业现场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倒角孔位置度测量方法能够满足生产线上发动机缸体结合面孔组位置度测量的需要。
王鹏石永强孙长库
关键词:发动机缸体
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小波优化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在激光位移传感器中引入位置敏感探测器(PSD)可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测量,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得输出信号中包含大量噪声,严重影响PSD位置检测精度。为在此测量环境下有效提取PSD位置信号,提出一种利用小波阈值去噪技术提高基于PSD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在离散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将PSD的原始测量信号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通过软阈值量化处理含噪声的小波系数后重构测量信号。实验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基小波、变化分解尺度以及控制信号采样数量等过程评价小波去噪的效果,最终证实:选取合适的小波去噪组合算法可使去噪后信号不仅保持原始测量平均值,且标准差减小至2μm以下,能显著提高传感器位置检测精度,缩短测量时间。
邾继贵陈浩薛彬
关键词:位置敏感探测器小波去噪激光位移传感器软阈值
RGB叶绿素仪测量数据回归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和吸光度加和性,对RGB叶绿素仪采用透射光测量叶绿素含量方法进行分析,得到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测量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RGB叶绿素仪和商用叶绿素仪SPAD502对绿色程度不同的彩纸进行测试与对比,初步证明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组黄瓜叶片,分别利用RGB叶绿素仪、SPAD502和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RGB频率值、SPAD值和标准叶绿素含量值.取其中一组测量数据,对RGB频率值与标准叶绿素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测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再取另一组测量数据来验证所获得的测量模型回归系数的正确性;并将用RGB叶绿素仪和SPAD502仪测得数据做进一步的比较.结果验证:RGB叶绿素仪测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极显著,所测叶绿素含量的重复性较SPAD502仪好.
何明霞张素娟李进才李萌张旭
关键词:叶绿素多元线性回归
粗糙表面散射特性对基于PSD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是基于目标表面的散射效应,表面的粗糙度特性直接影响散射测量光斑的光强。为研究粗糙表面对成像光斑光强的影响,通过构建粗糙表面的散射几何模型,利用基尔霍夫标量散射的解析理论,结合遮蔽函数统计模型,获得被测表面的粗糙特性与成像光斑光强的函数关系。根据传感器中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检测原理,感光面上成像光斑光强大小将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实验分析了基于PSD的位移传感器对标准粗糙度样块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将产生不同的测量误差,表面粗糙度Rq值越大散射光斑光强越大,但伴随遮蔽系数的显著增强,光斑光强将逐渐被削弱,而测量误差大小与光强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对Rq=0.8mm左右的粗糙表面的测量误差最小。
陈浩邾继贵薛彬
关键词:激光位移传感器表面粗糙度位置敏感探测器
一种高精度的曲轴凸轮轴非接触测量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提高曲轴及凸轮轴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非接触的测量方法。采用旋转平晶的方法得到扫描红外LED光束对被测件测量,PIN管进行光电转换,精密计时电路则计算出光束经过被测件边缘的时刻,换算出被测尺寸。分析结果表明:入射光束倾斜角、计时电路满足一定的要求时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度。
何扬振叶声华任永杰杨学友林润芝
关键词:凸轮轴非接触测量平晶
基于平晶的非线性激光扫描直径测量系统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平晶扫描的轴类零件直径测量系统。激光透射旋转的平晶产生扫描平行光,扫描光偏移光轴的距离是入射角及平晶自身参数的非线性函数,光电检测及计时电路获得测量周期和对应被测工件边缘的信号跳变时间,根据时间与转动角度的比例关系将所得时间量换算成入射角度,最终实现直径测量。利用刀口法进行标定实验,分别采用参数拟合法和RBF神经网络法确定实际非线性测量方程,完成了各测头的标定,进一步实现多测头系统标定,在100 mm的测量范围内,3σ重复性误差为0.006 mm,测量误差为±0.010 mm。
王一任永杰杨凌辉叶声华
关键词:平晶RBF神经网络
光学式轴孔内径在线测量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轴孔内径尺寸测量是发动机箱体检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提升发动机性能和质量的必要手段。为提高轴孔内径在线测量水平,同时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光学式多方向轴孔内径测量方法。该方法借鉴气动量仪的布局,均匀分布激光位移传感器于测棒截面,并根据发动机箱体轴孔的结构特点,匹配测棒长度和测量截面层数。为评价装配误差和测量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遗传算法分析内径测量数学模型,寻找影响最终测量误差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作为指导测量的依据。结合校准过程,通过比较轴孔内径的测量值和已知检定值,证明该方法内径测量误差优于5μm。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轴孔内径的高精度自动化在线测量。
陈浩邾继贵谢洪波王仲
关键词:遗传算法校准
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方法及数字仿真被引量:23
2011年
对基于点特征的单目视觉定位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5点透视投影数学模型的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算法,该算法使用不共面定位特征点,根据5个特征点在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下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来计算5个特征点在摄像机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而求出物体的转动角度.同时还构建了一套基于OpenGL图形引擎的数字仿真系统,完成了物体位姿的仿真计算,实现对算法定位精度的评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况下,该算法的定位精度达到了±0.01°,为单目视觉物体位姿测量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精度的方法.
张子淼王鹏孙长库
关键词:单目视觉数字仿真
基于视觉的活塞环闭口间隙自动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了一种运用机器视觉测量活塞环闭口间隙的新方法,实现对闭口间隙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检测。该方法从被测对象定位、照明条件设置和等物距测量控制等方面,确保了测量信息源头的准确性。提出了创新的视觉检测标定方法,给测量活动提供准确方便的溯源基准;给出了针对性的闭口间隙图像处理和基于最小距离法直线拟合的数据产生路线。实验证明:该方法对活塞环闭口间隙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兰太吉付鲁华赵娜王仲
关键词:活塞环视觉测量最小距离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