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20301003)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石存斌吴淑勤潘厚军巩华罗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嗜水气单胞菌
  • 3篇气单胞菌
  • 2篇疫苗
  • 2篇嗜水气单胞菌...
  • 2篇浸泡免疫
  • 1篇盐析
  • 1篇培养基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影响
  • 1篇浸泡
  • 1篇IGM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潘厚军
  • 4篇吴淑勤
  • 4篇石存斌
  • 3篇罗霞
  • 3篇巩华
  • 2篇刘瑞明
  • 1篇陶家发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鳜皮肤黏液IgM样蛋白的纯化被引量:8
2007年
对经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疫苗浸泡免疫后的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采用盐析法、重组蛋白A(HiTrap rProteinA Sepharose)亲和层析法及鼠抗鳜血清IgM单克隆抗体偶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技术对纯化蛋白的部分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0%硫酸铵溶液可以沉淀黏液中大部分蛋白,条带仍较多,约十几条,其中含有72 ku和29 ku的条带,因此仅可作为免疫球蛋白粗提的方法;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所提取鳜黏液Ig经SDS-PAGE检测,只含有72 ku和29 ku 2个条带(初步认为鳜黏液Ig的重链和轻链),与鳜血清IgM的重、轻链分子量相同;rProteinA亲和层析法所提蛋白除具有上述重链(72 ku)和轻链(29 ku)外,还含有43 ku的蛋白带(可能为鳜黏液Ig另外一种形式的重链)。Western-blot显示,兔抗鳜Ig多克隆抗体可与72 ku及43 ku条带发生发应。两种亲和法所提蛋白纯度较高,但含量较低,条带较淡,仅可作为实验室小量提纯鳜黏液Ig的有效方法。
罗霞潘厚军巩华石存斌刘瑞明吴淑勤
关键词:盐析
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4
2006年
在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培养试验,结果证明,成本价格较低的蔗糖、酵母膏可以代替葡萄糖、牛肉膏,从而降低培养基原料成本;添加少量的K2HPO4和微量元素溶液(Mg2+、Fe2+、Zn2+、Mn2+)可明显提高培养液的活菌数;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低成本、高得率的适合嗜水气单胞菌GYK1菌株生长的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组成(g/L):蛋白胨10.0、酵母膏10.0、蔗糖15.0、K2HPO42.28;NaCl 5.0微量元素(硫酸镁0.1,硫酸亚铁0.04,硫酸锌0.00375,二氯化锰0.0021)。24 h摇瓶培养,菌液中的最高活菌数可达316×108cfu/mL,比营养肉汤培养基活菌数(151×108cfu/mL)提高100%以上。
陶家发吴淑勤潘厚军石存斌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培养基
温度对鳜皮肤黏膜抗体产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滴度于第7天达到峰值211,而水温介于19.8-23.9℃(下称“较低温”)时,抗体滴度于第11天达到峰值26,说明温度较高时,抗体形成快,峰值出现时间早,并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另取不同温度下经上述疫苗浸泡免疫的鳜皮肤黏液,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心、浓缩等生物化学技术粗提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SDS-PAGE检测发现,较高水温下,高渗免疫组(加10 mg/mL食盐)鳜皮肤黏液蛋白中目标条带(72×103和29×103)深度较其他3个实验组(同温度下全菌组、较低水温下高渗及全菌组)有所增加,ELISA检测该组抗体效价为211。
罗霞潘厚军巩华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免疫温度影响
鳜浸泡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疫苗后皮肤黏液抗体的变化被引量:19
2007年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黏液中抗体消长规律,以揭示鳜局部黏膜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浸泡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鳜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211,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21 d;添加佐剂(IMS1312、葡聚糖、莨菪碱、食盐)可以提高鳜皮肤黏液及血清中抗体滴度和相对免疫保护率,其中添加IMS1312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免疫保护与抗体滴度成正相关(R2=0.79,P<0.05);以溶菌酶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后1周内即抗体未形成时,对鱼体起主要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比较鳜血清与皮肤黏液中的抗体消长规律,发现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14天),抗体持续时间较长(42 d),初步推断鳜皮肤黏膜中可能存在相对独立于全身免疫系统的局部黏膜免疫系统。
罗霞潘厚军巩华刘瑞明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