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9-4)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鹏飞贺舟挺朱文斌徐开达张洪亮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东海带鱼DNA条形码的建立及COⅠ序列变异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浙江近海水域带鱼群体(n=15)的mtDNA COⅠ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650 bp的扩增产物。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得到了609 bp的基因片段(除去两端的部分序列),获得了带鱼的DNA条形编码。用DNAMAN软件进行了排序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COⅠ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9%;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5个序列共有10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GU970070-GU970075,GU970079-GU970082),在1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转换和2个颠换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了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为1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005 13和3.124。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的COI基因个体变异程度比较小,对研究带鱼的种群结构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鹏飞朱文斌贺舟挺徐开达薛利建张洪亮
- 关键词:带鱼
- 东海野生灰鲳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以东海区野生灰鲳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7个个体的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471 bp的核苷酸片断(除去两端部分序列)。用DNAMAN6.0软件进行了排序比较发现,东海野生灰鲳的D-loop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用DNASP4.0软件分析得知,7个序列共有6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GU970085-GU970087,GU970089-GU970091),在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包括13个转换和1个颠换位点。运用MEGA4.0软件计算出了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MP和NJ系统树。用DNASP4.0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为1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009 71和4.571。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野生灰鲳的D-loop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并不丰富。
- 李鹏飞贺舟挺徐开达朱文斌薛利建张洪亮
- 关键词:D-LOOP
- 浙江近海大型有害水母的监测及其与环境关系初探
- 2015年
- 以2009-2014年对浙江沿岸张网和近海帆张网的监测为依据,初步阐述了浙江近海水域水母的种类、分布及高密度分布区的温盐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沿岸出现大面积分布的有害水母种类主要是口冠水母和霞水母,口冠水母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水域,而霞水母在浙江近海从南到北都有分布;(2)口冠水母在张网区出现的时间一般是3~4个月(6-9月),旺发年份持续出现4~5个月,霞水母一般为2~3个月(5-7月),其出现的时间早于口冠水母,2010年为近6年水母出现数量最多的一年,2011-2014年水母数量逐年减少,2014年为数量最少的一年;(3)2011年在浙江北部近海水母高密度分布区比2009-2010年偏里偏南,2012-2013年水母分布稍偏南。浙江北部近海水母高密度分布区的夏季水温分布值在25~26℃之间,高密度分布区出现在东海暖水与黄海冷水交汇区锋面偏暖水一侧,当水温下降至23℃以下时,水母在该海域基本消失,高密度分布区的表层盐度为28~31,当盐度大于32时,水母消失。
- 周永东贺舟挺卢占晖蒋日进李鹏飞
- 东海海鳗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013年
- 以东海海鳗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14个个体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双向测序,除去两端的部分序列,最终得到了684bp的基因片段。经分析,14个序列共有2个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HM068279,HM068292)。在14个个体中,仅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为C/T转换。MEGA软件统计表明,密码子的第一位4种碱基的分布比较均一,密码子的第二位T的含量比较高(T=42.1%),密码子的第三位出现G的含量较低的偏倚现象(G=11.0%)。利用DNAsp软件对东海区海鳗基于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变异参数统计,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样性为0.14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2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143。研究结果表明,海鳗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很小,并且处于相当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研究海鳗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鹏飞徐开达朱文斌张亚洲
- 基于COⅠ基因和D-loop序列的东海鳓鱼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东海区鳓鱼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16个个体的COⅠ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691 bp的COⅠ基因片段和718 bp的D-loop序列片断。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6个COⅠ基因序列定义了6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HM030765-HM030768,HM030769-HM030770),在6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其中有5个变异位点发生在第三密码子位置上,有1个变异位点发生在第一密码子位置上。东海区鳓鱼16个个体D-loop序列共定义了14个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HM030781,HM030783-HM030792,HM030794-HM030796)。除去插入/缺失位点,14个单倍型共检测到30个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D-loop序列的两端区域;D-loop序列还检测到80个插入或缺失位点,碱基插入主要发生在340~419 bp之间的中央区域,以40 bp重复片断插入的形式进行。每个个体含有2~4个连续重复片断。对鳓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 3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950。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9 9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6.367。综合分析,东海区鳓鱼的遗传多样性并不高,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种质资源保护。
- 李鹏飞贺舟挺徐开达朱文斌薛利建张洪亮
- 关键词:鳓鱼种质资源
-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被引量:13
- 2011年
-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不超过3 mm。食物种类包括硅藻类、原生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及软体动物幼体,及鱼、虾、贝类的卵等,其中以小型桡足类、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及其他小型甲壳类为主。
- 刘春洋王彬李轶平董婧
- 关键词:海蜇摄食习性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