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006)

作品数:9 被引量:182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广发廖纪萍赵璨张红金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COPD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肺疾病
  • 3篇污染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癌
  • 2篇气道
  • 2篇气管
  • 2篇肿瘤
  • 2篇颗粒物
  • 2篇颗粒物质
  • 2篇大气污染
  • 1篇单向活瓣
  • 1篇炎症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作者

  • 9篇王广发
  • 3篇廖纪萍
  • 2篇赵璨
  • 2篇张红
  • 1篇李楠
  • 1篇聂立功
  • 1篇黄俊芳
  • 1篇金哲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9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颗粒物质的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现状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全球政府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暴露于大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与人群死亡率增加有关[1],大气污染每年可导致约4万人死亡,占全球人群每年总死亡率的6%。PM还可引起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2-4]。除了心肺系统,大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5-7]。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PM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关键词: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颗粒污染物粒状污染物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
免疫调节在颗粒物质诱导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雾霾天气数量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空气污染的影响已经逐渐高于吸烟的影响[1],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即为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而在颗粒物质的诸多种类中,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表面积大,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其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2],成为环境研究的重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M暴露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6],推测肺脏是全身炎症的发源地,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PM暴露引起的肺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关键词:颗粒物质气管上皮细胞TLRS抗原提呈细胞特异性免疫共刺激分子
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被引量:6
2014年
近几年,北京大气污染状况持续恶化。2013年我国全年空气监测显示PM2.5多次爆表,引起了全国人民广泛的关注。此种情况在某些地区更加糟糕,北京周边的多个大城市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近期华东等地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这更加使人们忧虑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忧虑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因城市大气污染造成每年至少100万居民死亡和740万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的损失。流行病学已证实,大气污染物,特别是细颗粒物质(if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的暴露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有关[1,2]。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尤其是PM2.5的暴露可诱发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血浆黏稠度增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升高,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等全身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并可导致气道阻力的增加[3-5]。
王广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肺癌肺肿瘤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评价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肺脏病理解剖学表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COPD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乃至各种治疗效果有关。因此如何识别和区分这些COPD的病变特点成为近年来COPD研究的热点之一。   肺功能检查是目前临床评价COPD的金标准。它简单易行、重复性强、经济,故被广为接受,但其并不能明确病变的分布特点及解剖学特征。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研究和评价COPD的新方法,其中,CT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COPD“表型”的非侵入性工具。通过测量异常肺实质和气道的CT参数,可评估肺气肿和气道阻塞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将对目前用于COPD研究的定量化CT技术和已有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黄俊芳张红王广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疾病COPD气道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向活瓣肺减容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的慢性气道阻塞和肺气肿为主的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每年受COPD困扰的患者多达6亿,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COPD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渐进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虽然多数患者经过戒烟和规范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喘憋症状有所改善,但是因为肺气肿的不可逆性,重度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仍然不能改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李楠王广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向活瓣COPD肺减容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2
2014年
在我国,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引起肺癌最主要的原因是吸烟。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我国男性和女性肺癌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2.14%和14.36%,而死亡率则分别占27.21%和21.91%,30年来死亡率增加了464.84%,住院患者从1999年的174066例增加到2005年的364484例,每年的住院费用从21.6亿美元上升到63.3亿美元[1]。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近年来,经过世界肿瘤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晚期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进行简要介绍。
聂立功王广发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肺癌NSCLCEGFRALKTKI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的治疗被引量:5
2014年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疾病。约20%~40%的肺癌患者会发生中心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1,2],食管癌、甲状腺癌的局部浸润、肾癌等恶性肿瘤的肺转移也可引起中心气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对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治疗或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对于可以根治的情况应首选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仅有少数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如气道狭窄段过长、肿瘤转移、严重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失败等。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手术可以有效缓解中心气道阻塞,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使患者有机会接受进一步的放化疗。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多为姑息性治疗,应该采用快速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张红王广发
关键词:气道狭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支气管镜
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被引量:11
2014年
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全球政府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肺脏是暴露于大气污染的主要器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暴露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廖纪萍王广发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PMCOPD儿童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4更新版)解读被引量:140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至2020年COPD的全球经济负担将跃居所有疾病的第5位。1998年,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WHO联合发起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COPD的认知,引起对COPD早期发现、管理及预防的重视。2001年GOLD第一次发布了共识性文件,即COPD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策略。此后,GOLD科学委员会每年对相关文献进行审阅,提出新的推荐意见,不断进行更新,并于2006及2011年进行了全面的修订。2011年的修订版延用原报告形式,增加了急性加重和并发症两个章节,强调了COPD治疗的目标既要快速缓解和减轻症状,也要注意降低未来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风险,也就是强调了医生对于COPD给患者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必须重视[1]。同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不再仅依据单一的肺功能进行评价,而是结合了肺功能、症状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于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的更新报告[2](在www.goldcopd.org上公布)基于2011年的修订版,延续了其框架和中心内容,参考了2011年后完成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一定的更新,更加强调了COPD 的评估必须是基于患者的症状水平、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肺功能异常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估,以及对并发症的识别诊断。2014年更新版指南的主要变化是在原第6章COPD 与并发症中增加了关于支气管扩张的内容。并新增了第7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
金哲王广发
关键词:急性加重哮喘并发病气喘病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