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RK013)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银锋侯佳伟苑雅玲窦东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禀赋效应及其代际差异被引量:7
- 2012年
- 招工难、找工难的现象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心理学效应--禀赋效应,即个体出让某物品估价高于得到此物品愿意支付价格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70%的被访者存在人力资本禀赋效应,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应得到的收入估价是对同等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的购买价格的2.9倍。人口学、社会和经济特征对于是否会产生人力资本禀赋效应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禀赋效应的强弱主要受到就业身份的影响。雇员愿意出让价格大大高于雇主愿意购买价格就会出现交易困难,导致"招工难、找工难"的现象出现。事实上,雇员月工资与雇主愿意购买价格非常接近,雇员只能被迫降低愿意出让价格,以适应社会,摆脱"找工难"的困境。第一代流动人口比第二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禀赋效应感更强。与第一代相比较,第二代流动人口中的雇员所期望的薪金更接近于雇主所愿意购买的价格。
- 侯佳伟窦东徽
- 关键词:人力资本禀赋效应流动人口代际差异
-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口增长迅速,性别比下降,呈现年轻化态势。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中女性未婚比例低于男性,而受过高等教育人口中女性未婚比例高于男性,且高等教育对女性初婚年龄有显著推迟效应,高等教育人口在就业和住房方面要好于非高等教育人口。同时,高等教育人口趋向于集中在发达地区及少数大城市,而非高等教育人口的分布则较为分散。总体而言,近6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稳步和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人口的规模和质量都在迅速提升,同时其学历结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也表现出诸多变化,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个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张银锋侯佳伟
-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口普查人口学
- 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2012年后,各地区陆续推出实施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办法。综合异地中、高考政策的总体情况,可以将其归纳、划分为4种类型:中考和高考均未全放开;中考或高考未全放开;中考和高考全部放开;中考和高考均无政策。在大多数地区,异地中考比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相对宽松,这无疑为随迁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提供了较大便利。不同地区的准入规定都与"年限"这一指标密切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防控了"高考移民"现象。大部分地区的异地考试政策均处在推进过程中,但少数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尤以京津最为突出,与作为主要流入地的上海、广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来看,异地考生并未对本地区的升学秩序、教育资源、录取率等产生显著影响。
- 张银锋
- 关键词:异地高考流动人口子女
- 流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 2017年
- 运用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以同龄非流动人口子女作为参照对象,描述和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流动人口子女在校比例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每4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子女。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符合"消磨—趋同"理论,即当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人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并接受同等教育时,两者在学习目标、行为和绩效等方面表现出趋同的特点,而以前流动留守经历的影响微乎其微。两者在自身能力评估和毕业意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自城乡差异,并非流动或留守经历所致。流动留守经历主要影响内在学习动机,留守类流动人口子女和同龄人无差异,均显著优于"流动留守"类流动人口子女。可见,不稳定的状态对人的成长影响远大于是否是流动人口子女。
- 张银锋侯佳伟
- 关键词:留守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
- 家庭对流动儿童择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把流动儿童就读的学校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多的公立学校和流动儿童少的公立学校,这三类学校接收的流动儿童大体上对应于不同的流动人口阶层,依此为参照,分布在不同类型学校中的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社会网络质量、独生子女比例、家庭教育期望和条件等呈现出逐级递增的趋势。在流动儿童少的公立学校中,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家庭状况,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均无显著差异。
- 苑雅玲侯佳伟
-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因素择校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