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4063)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如祥杨志军姜晓丹魏玲杜谋选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4篇星形
  • 4篇胶质
  • 4篇骨髓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基质
  • 3篇胶质细胞
  • 3篇骨髓基质
  • 2篇蛋白
  • 2篇星形细胞
  • 2篇延髓
  • 2篇延髓内脏带
  • 2篇示踪
  • 2篇髓内
  • 2篇自体
  • 2篇自体移植
  • 2篇纹状体
  • 2篇显微镜
  • 2篇显微镜检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杨志军
  • 11篇徐如祥
  • 9篇魏玲
  • 9篇姜晓丹
  • 7篇蔡颖谦
  • 7篇杜谋选
  • 6篇饶志仁
  • 5篇柯以铨
  • 4篇邹雨汐
  • 4篇段丽
  • 3篇曹容
  • 2篇王晓斌
  • 2篇彭苹
  • 2篇王松青
  • 1篇修俊刚
  • 1篇雷皓
  • 1篇温志波
  • 1篇魏黎
  • 1篇陈良为
  • 1篇王颖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用于分子成像和神经细胞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柯以铨修俊刚杨志军徐如祥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细胞示踪细胞成像
大鼠海马CA3区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形态(英文)
2005年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能够积极参与脑内的神经活动,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双向的空间信息联系。目的: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及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重塑两者之间的三维构象。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2001-10/2003-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出生30d的SD雄性大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细胞内荧光黄染色、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主要观察指标:主要观察神经元的放电类型及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分布。结果: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主要把海马锥体细胞分为两类:位相型和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单层光学图像和三维立体重建显示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紧密围绕在细胞内荧光黄染色锥体细胞周围并形成紧密接触。两类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接触的部位存在区别。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周围都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接触的部位,而位相型放电神经元则仅位于树突。结论:不同特性海马神经元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分布可能存在差异。
杨志军徐如祥饶志仁魏玲王晓斌姜晓丹
关键词:海马星形细胞膜片钳术
迷走神经阻断对哮喘诱导延髓内脏带及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状态下迷走神经向脑传递免疫信息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清洁级雄性豚鼠20只单纯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手术+生理盐水;假手术+卵蛋白;手术+卵蛋白。建立豚鼠哮喘模型,在致敏状态下切断或假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术后2周用卵蛋白经呼吸道激发豚鼠哮喘发作,2h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延髓内脏带(MVZ)、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和手术组豚鼠给予生理盐水刺激后,仅在MVZ背内侧部、中间网状带和腹外侧部、SON和PVN内发现少数浅染的Fos蛋白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豚鼠卵蛋白激发后,MVZ,PVN和SON内可发现大量Fos蛋白表达,分别为(498.00±134.28),(99.27±15.32),(305.10±84.68)个,手术组豚鼠卵蛋白激发后上述核团内的Fos蛋白表达量则明显减少,分别为(239.78±48.28),(62.36±19.02),(127.14±57.01)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应答中,可能是传递呼吸道免疫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杨志军徐如祥魏玲姜晓丹蔡颖谦杜谋选
关键词:迷走神经切断术延髓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利用菲立磁细胞内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的初步实验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追踪标记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纳入健康恒河猴3只,无菌条件下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兰染色、电镜和锥虫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并对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①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②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③电镜结果显示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含有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④与正常未标记的细胞相比较,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
柯以铨杨志军彭苹徐如祥姜晓丹魏玲王松青蔡颖谦杜谋选邹雨汐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培养
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三维结构重塑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及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分布,重塑两者之间的三维构象。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细胞内荧光黄(LY)染色、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LSCM)相结合的技术。结果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把海马锥体细胞分为位相型和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LSCM下单层光学图像和三维立体重建显示许多AST紧密围绕在LY染色锥体细胞周围并形成紧密接触。2类神经元与AST形成接触的部位存在区别。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周围都有许多AST形成接触的部位在,而位相型放电神经元则仅位于树突。结论不同特性海马神经元周围AST的空间分布可能存在差异。
杨志军饶志仁徐如祥魏玲王晓斌姜晓丹
关键词: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标记及活体示踪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被引量:18
2005年
许多研究都表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再生和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损伤的能力。采用有效的无创伤性技术来监测和追踪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将对其在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用细胞标记试剂标记干细胞,可以活体显示移植至脑内的干细胞并进而揭示干细胞在脑内的迁移情况。活体追踪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将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优的移植策略和了解干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理。本文对目前在神经干细胞移植领域能够用于干细胞迁移追踪的标记物质种类和应用前景进行回顾和展望。
杨志军徐如祥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活体脑内动物实验研究细胞标记
菲立磁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及自体移植后磁共振示踪的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菲立磁(Feridex)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将来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追踪标记细胞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行股骨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使用“Feridex-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并对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行评估。将FE-PLL标记和未标记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移植入大鼠左右侧尾壳核脑内,细胞移植后1、4、7周应用MRI对脑内移植的细胞进行活体示踪,最后利用组织切片进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电镜结果显示FE-PLL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含有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与正常未标记的细胞相比较,FE-PLL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像。MRI检查发现脑内移植的标记细胞在磁共振上呈明显的低信号改变,未标记细胞侧脑组织无明显的低信号改变,与组织学切片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骨髓基质细胞。
杨志军徐如祥姜晓丹柯以铨魏黎雷皓温志波曹容段丽饶志仁魏玲蔡颖谦杜谋选邹雨汐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脑内移植自体移植胞质
菲立磁标记兔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入纹状体后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将体外标记的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经单细胞悬液微移植后观察其在兔纹状体的存活、迁移、分化和整合情况,为细胞移植治疗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利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白血病抑止因子和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细胞扩增并诱导成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再经菲立磁和活细胞荧光染料PKH67标记后,采用微移植的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用微玻璃针将干细胞分别植入兔脑纹状体内。存活1、4、8周后处死动物,组织切片,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形态学情况。结果菲立磁标记的兔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经微移植后可在兔脑内纹状体区域存活,移植的干细胞可向周围的脑实质内迁移和整合,迁移细胞沿特定的纹状体结构分布。少量菲立磁标记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结论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实质内存活、迁移、分化和整合,这种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自体移植的细胞来源。
杨志军徐如祥姜晓丹柯以铨魏玲曹容段丽饶志仁蔡颖谦杜谋选邹雨汐
关键词:纹状体骨髓基质自体移植脑实质纤维母细胞
癫痫发作1h后延髓内脏带区域内反应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单位的分布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英文)
2005年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癫痫是大脑不同区域内神经元出现异常兴奋引起的复杂神经行为紊乱现象。而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成年健康SD大鼠14只,体质量180~220g,清洁级,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用抗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三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癫痫发作1h后延髓内脏带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对延髓内脏带内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分布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延髓内脏带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关系密切,发现3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即抗酪氨酸羟化酶+/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三标记复合体。
杨志军徐如祥饶志仁魏玲王颖段丽陈良为姜晓丹蔡颖谦杜谋选
关键词: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延髓显微镜检查星形细胞
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凋亡神经元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舌下神经切断组和舌下神经假切断组。各组再随机分为1,3,7,15,21,30和60d共7个时间组。采用Tun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舌下神经切断后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舌下神经横断伤后第3天舌下神经元出现凋亡,15d后达凋亡高峰,与假手术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舌下神经横断伤可引起手术组同侧舌下神经核内GFAP阳性产物明显增加,与未损伤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FAP增加在伤后第1天出现,为(23.48±4.89)个/mm2,15d(32.68±5.14)个/mm2和21d(33.03±4.37)个/mm2达到高峰,突起增多、粗短,胞体变大,分布于整个舌下神经核内;双重标记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舌下神经横断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舌下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志军徐如祥魏玲姜晓丹蔡颖谦杜谋选
关键词:舌下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凋亡GFAP神经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