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A210)

作品数:8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筱骅李权赵治艳刘宝国郑华敏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头
  • 7篇乳头状
  • 6篇乳头状癌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6篇甲状腺
  • 6篇甲状腺乳头状...
  • 4篇中央区
  • 4篇淋巴结转移
  • 3篇甲状腺肿
  • 3篇BRAF
  • 2篇突变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淋巴转移
  • 2篇颈部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甲状腺肿瘤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4篇张筱骅
  • 3篇刘宝国
  • 3篇李权
  • 3篇赵治艳
  • 2篇郑华敏
  • 2篇陈恩东
  • 2篇张玉洁
  • 1篇曾瑞超
  • 1篇程溥
  • 1篇杨开颜
  • 1篇孙文文
  • 1篇项颖颖
  • 1篇王青煊
  • 1篇冯冬冬
  • 1篇钟申
  • 1篇李秧秧
  • 1篇邓建华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阐明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整理2012年至2014年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其肿瘤组织进行BRAF基因检测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75例患者中,女性224例(81.5%),男性51例(18.5%)。有57.8%(159/275)的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RAF的突变率为53.8%(148/275),其中,超声下有无钙化(ORadjusted=1.47,95%CI:1.10-1.98,P=0.01)、肿瘤的长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及患者的年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分层分析后,BRAF突变在超声下边界尚清组(ORadjusted=3.19,95%CI:1.18-9.43,P=0.023)和超声下无钙化组(ORadjusted=4.84,95%CI:1.68-13.84,P=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BRAF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分子事件,钙化、低年龄组及肿瘤长径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尽管超声下边界尚清或无钙化,但一旦合并BRAF突变则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玉洁刘宝国赵治艳盛今东冯冬冬
关键词:淋巴转移BRAF突变淋巴结切除术
BRAF基因突变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在BRAF基因突变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构建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BRAF基因突变型的PTC。根据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使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根据独立预测因子来构建"10分制"的预测模型,ROC曲线来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男性(P<0.001),年龄<45岁(P=0.042),肿瘤大小≤9 mm(P=0.002),下极(P=0.045),B超示淋巴结转移(P=0.012)是BRAF突变型的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对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确定3.25分为预测模型的最佳截值点,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67.9%。结论在BRAF基因突变型的PTC中,本研究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指导PTC的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结节的评分>3.25分时,可以考虑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当评分<3.25分时,可以考虑不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蔡业丰倪纯珏陈恩东郑华敏张筱骅李权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33例PTC患者,均接受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将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7%(61/72),阳性预测值为66.3%(61/92)。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r=0.911,P=0.004)。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和≥2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4.5%(12/22)和70.0%(4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3枚和≥3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19/38)和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4枚和≥4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5.1%(27/49)和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枚和≥5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6%(34/59)和81.8%(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枚和≥6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0.0%(39/65)和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侧区转移存在密切关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当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可作为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量化指标,考虑施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蔡业丰陈恩东倪纯珏李权曾瑞超张筱骅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桥本甲状腺炎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roid carcinoma, PTC)患者中,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对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术前超声特征(包括边界、结节组成、钙化、血管化、纵横比);收集术后病理报告以明确肿瘤大小、结节数目、是否合并HT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结果179例 PTC 患者中合并 HT 患者有51例(28.5%),出现CLNM的患者有98例(54.7%),合并 HT 的患者肿瘤直径更小(≤10 mm 对〉10 mm:38.8%对16.0%, P=0.001)、结节多为单发(39.2%对21.0%, P=0.008)、较少出现Ⅵ区淋巴结转移(20.4%对38.3%, P=0.008)、纵横比多〉1(37.6%对20.2%, P=0.01)、腺内播散较多(54.5%对24.8%, P=0.004)、腺外脏器侵犯较少(5.1%对35.0%, 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后,HT的存在可降低PTC患者CLNM的发生率(OR=0.34,95%CI 0.151~0.765, P=0.009)。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HT患者CLNM发生率较低。
孙文文李秧秧钟申蔡业丰王青煊李权张筱骅杨开颜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
恶性甲状腺肿物和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与甲状腺肿物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响因素,阐明恶性甲状腺肿物和PTC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9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并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资料及2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8例)和未转移组(51例)。利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超显示钙化及边界情况等临床相关因素与恶性甲状腺肿物及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性别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性(P=0.959,OR=0.972),但年龄与其有相关性(P<0.05,OR=0.341),B超显示钙化(P<0.001,OR=0.115)和边界不清(P<0.001,OR=18.947)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明显相关。性别(P=0.379,OR=1.523)、钙化(P=0.064,OR=2.649)和边界不清(P=0.536,OR=0.727)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无相关性,年龄(P<0.01,OR=3.498)和肿瘤大小(P<0.001,OR=0.177)与其有相关性。B超提示同时存在钙化及边界不清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189,OR=1.781)。结论:年龄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也是PT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B超提示肿物的钙化和边界不清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但尚不能作为判断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肿瘤大小可以提示PTC患者是否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
赵治艳盛今东刘宝国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钙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 09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叶昀亮项颖颖郑华敏程溥张筱骅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桥本病超声检查
BRAFV600E突变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外侵犯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状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262例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和BRAFV600E突变的检测。结果BRAFV600E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6%(45/147)及10-4%(12/115),CLNM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8%(37/120)及14.1%(20/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BRAFV600E阳性或CLNM阳性的患者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显著增高(OR=5.02,95% CI=1.56—16.13,P=0.007;OR=3.94,95%CI=1.07~14.46,P=0.039)。BRAFV600E阳性合并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OR=11.09,95%CI=3.54~34.74,P〈0.001)。结论BRAFV600E突变及CLNM与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相关。BRAFV600E阳性伴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盛今东邓建华赵治艳张玉洁刘宝国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颈部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