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YGX2009J124)
作品数:
2
被引量:2
H指数:1
相关作者:
万江松
更多>>
相关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文学
主题
2篇
翻译
2篇
翻译主体
2篇
翻译主体间性
1篇
主体间
1篇
主体间性
1篇
文学翻译
1篇
乌托邦
1篇
交往理性
1篇
共在
1篇
哈贝马斯
1篇
非理性
1篇
存疑
机构
2篇
电子科技大学
1篇
四川大学
作者
2篇
万江松
传媒
1篇
当代文坛
1篇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篇
2012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理论借用与存疑——以哈贝马斯为例
2012年
翻译研究对意义源头的追寻,历经作者、文本、读者、译者等不同的中心模式,其间的文化转向强调了主流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译语外部环境因素对意义的影响。目前的翻译研究进入了主体间性的范式,但其源理论之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存在着乌托邦情节、社会学导向和忽视非理性的倾向,从而限制了它对翻译实践的解释力。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必须对该理论加以改造。
万江松
关键词:
翻译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非理性
主体的共在与个体的体验--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的双重品质
被引量:2
2012年
国内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研究表现出明显的泛化倾向,将翻译主体与文本、文化、世界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主体间的交互。这一倾向将翻译过程中的要素泛化为主体,夸大了主体间性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更严重的是它忽视了主体间性理论品质的双重属性:主体的共在与个体的独特体验。而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必须兼顾这双重属性。
万江松
关键词:
翻译主体间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