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SC20081-3-1)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5
相关作者:艾长发彭浩胡超杨涛贾学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制砂
  • 3篇沥青
  • 3篇沥青混合
  • 3篇沥青混合料
  • 3篇混合料
  • 3篇机制砂
  • 3篇级配
  • 3篇公路
  • 3篇高速公路
  • 2篇混凝土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动稳定度
  • 1篇性质分析
  • 1篇玄武岩
  • 1篇压强度
  • 1篇粘层
  • 1篇粘层油
  • 1篇山体
  • 1篇山体滑坡
  • 1篇生产工艺

机构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作者

  • 7篇艾长发
  • 3篇彭浩
  • 3篇杨涛
  • 3篇胡超
  • 2篇贾学明
  • 1篇王福成
  • 1篇邱延峻
  • 1篇成猛
  • 1篇王高波
  • 1篇靳晓光
  • 1篇鲜铭明

传媒

  • 3篇公路交通技术
  • 2篇中外公路
  • 2篇交通标准化
  • 1篇混凝土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及荷重变化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并威胁着交通安全。通过对同一批次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荷载、温度以及湿度等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随着荷载、温度、湿度的增加,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但不同因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对动稳定度有显著影响,而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分别呈现先弱后强和先强后弱的趋势。温度、湿度、荷载等主要外部因素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有明显影响,是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彭浩杨涛鲜铭明艾长发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荷载
不同属性砂C50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赵静艾长发辛春福游宏周永武
关键词:C50混凝土混合砂天然砂机制砂耐久性能石粉含量
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处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四川省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介绍滑坡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和反算的滑坡体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计算滑坡推力以及采用抗滑桩处治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滑坡计算参数合理,采用2排抗滑桩的处治方式得当,处治后滑坡稳定。
常聪秀
关键词:滑坡处治效果
纳黔高速公路黑尼大桥变更路基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黑尼大桥修筑中存在的技术困难,采用物探手段对黑尼大桥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勘察。在此基础上,对变更后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路基施工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黑尼大桥改为路基方案技术可行、经济节约、施工可控。
贾学明
关键词:稳定性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被引量:73
2013年
为揭示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以1.18 mm筛孔为分界点,将机制砂颗粒组成分成(I粒径≥1.18 mm颗粒)、I(I粒径<1.18 mm颗粒)组分,设计并进行了6种不同级配类型机制砂及其混凝土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细度模数仅是表征机制砂的粗细程度的宏观指标,无法反映颗粒级配的真实情况,决定机制砂品质好坏的内在因素是颗粒级配,生产时应得到严格控制,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应尽量使颗粒级配曲线具有骨架密实特征;②机制砂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I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及黏聚性,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使I、II组分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并有效控制I组分颗粒组成比例;③为充分发挥I组分的填充密实与次骨架结构作用效应,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宜将1.18 mm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控制在级配中值附近,且4.75、2.36、1.18 mm三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按2∶3∶1进行控制。研究成果为机制砂颗粒级配的控制及混凝土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艾长发彭浩胡超周永武屠凌波
关键词:混凝土机制砂级配抗压强度工作性
纳黔高速公路机制砂生产工艺与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纳(纳溪区)黔(川黔界)高速公路工程,在分析沿线机制砂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等三个基本性质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对现场机制砂生产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进措施,可为机制砂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胡超屠凌波糜炎艾长发
关键词:机制砂级配
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压碎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揭示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的压碎特性,将其按不同比例混合掺配成5组粗集料,并进行压碎试验。通过压碎力学指标及各筛档质量剩余百分率分析,确定了在压碎过程中各筛档集料承受作用力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混合粗集料中不同岩性集料在压碎受力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弃弱保强"关系。试验表明:混合粗集料更易于形成"楔体效应",该效应有利于矿质混合料骨架嵌挤作用的形成,对提高混合料结构稳定性有利。研究成果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集料的掺配使用提供了试验支撑,验证了该掺配方案在路面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艾长发胡超屠凌波周永武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以典型的AC—13沥青混合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室内对比试验,对5组由粗到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靠近规范级配中值附近其综合性能较好;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点表现不一样,粗级配更有利于抗高温变形的提高,细级配更有利于抗水损害、抗弯拉破坏、抗疲劳开裂等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为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彭浩王福成杨涛艾长发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路用性能空隙率
含层间界面的沥青混合料复合小梁弯曲疲劳试验被引量:14
2011年
为探讨层间界面条件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完善路面疲劳模型,采用小梁弯曲疲劳试验方法,测定不同粘层油用量、不同温度、不同加载等试验条件下复合小梁试件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层间界面的存在,导致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减弱,疲劳寿命减小;(2)随着粘层油用量的增加,疲劳寿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且粘层油用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此最佳用量下,沥青路面的抗疲劳性能明显提高;(3)与低温条件相比,常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疲劳破损更容易发生,并且车辆超载,轴重增大,会显著降低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4)确定了疲劳寿命与粘层油用量、温度、加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值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寿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式。
艾长发成猛杨涛邱延峻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粘层油
连拱隧道穿越大型溶槽动态施工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在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经常遇到溶槽、溶管、溶洞等岩溶地质问题。目前对隧道穿越溶槽时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较少。结合岩溶地区某连拱隧道穿越大型溶槽的施工过程开展岩石力学试验和隧道动态施工力学三维模拟,对连拱隧道围岩位移、应力、塑性区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岩溶地区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溶槽处治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王高波冯荣靳晓光贾学明
关键词: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