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FGPMR200911)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金振民吴耀刘强刘鹏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深部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氧逸度
  • 1篇逸度
  • 1篇深部
  • 1篇碳循环
  • 1篇俯冲
  • 1篇俯冲带
  • 1篇部分熔融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刘鹏雷
  • 1篇刘强
  • 1篇吴耀
  • 1篇金振民

传媒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俯冲带的碳循环及其对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俯冲带的碳循环不仅在维持地球表层和地球深部之间的碳平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和许多重要的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热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高温高压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大洋板片中的大多数碳酸盐能够在弧前和弧下深度幸存下来,从而进入更深的地幔中。在地幔过渡带,因为板片滞留所带来的热松弛效应将使幸存下来的碳酸盐以熔体的形式释放出去,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这些熔体构成了一种有效的交代组分。考虑到地幔过渡带的氧逸度特别低,那些进入未经交代地幔中的碳酸盐熔体将变得不稳定而被还原成其他形式。不过在随后地幔对流上升的过程中,这些被还原的表壳碳又会因为氧逸度在某些临界深度发生突变而氧化熔融,这也许可以解释地幔不同深度所存在的某些高导低速体和地震波各向异性等现象。作为洋壳俯冲的后续过程,陆壳的深俯冲作用也可以将表壳碳带至地幔深处,例如超高压大理岩和碳酸盐化榴辉岩的广泛产出就是最好的证明。超高压变质岩中金刚石的产出表明其构成了表壳碳在地幔深处的一种重要赋存形式,研究显示其形成过程和富碳熔体、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虽然前人针对俯冲带的碳循环已经取得了若干研究进展,然而仍有大量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最后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列举说明,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鹏雷吴耀刘强金振民
关键词:俯冲带碳循环氧逸度部分熔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