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3DIB4J142)
-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劲松高峻王鹤松孟平苏子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济源市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华北低山丘陵区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12
- 2007年
- 利用2005年11月-2006年6月由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低山丘陵区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冬小麦返青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SRR)在晴或多云天气条件下都要高于阴天,SRR的日变化都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2)冬小麦生育期SRR的日际变化特征为:返青前SRR保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为0.63μmol·m^-2·s^-1;返青后SRR迅速增加,至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保持稳定,平均为2.18μmol·m^-2·s^-2;收割后SRR降低。整个生育期SRR的平均值为1.28μmol·m^-2·s^-1。(3)冬小麦田浅层土壤温度(包括地表温度、地下5cm、10cm、15cm、20cm土壤温度,P〈0.01)与SRR间都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20cm土壤温度与SRR相关性最好,Q10值(5—20℃间气温每增加10℃呼吸增加的倍数)从表层至地下20cm依次为:2.09、2.29、2.39、2.51、2.63;土壤含水量过低对土壤呼吸有抑制,当土壤含水率在20%~30%时,SRR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不显著。
- 王鹤松张劲松孟平高峻任庆福贾长荣
-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冬小麦田土壤呼吸速率
- 侧柏人工林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于2006年1月~12月,分别采用Li-8100红外动态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温度及湿度自动观测系统测定了华北石质山区30a生侧柏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和湿度,分析了该人工林地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侧柏人工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1月~4月中旬,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值略有波动。土壤呼吸4月下旬开始增加并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尔后开始逐渐下降至12月后重新回落到1月~4月中旬时的较低水平。侧柏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为:2.09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08,0.67μmolm-2s-1。(2)侧柏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cm、地下5、10、15和20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10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11、2.38、2.49、2.72和2.80。(3)侧柏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 王鹤松张劲松孟平高峻贾长荣任迎丰
- 关键词:侧柏人工林土壤呼吸华北石质山区
- 华北山区非主要生长季典型人工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被引量:26
- 2007年
-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A-ECH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了华北山区30年生侧柏和25年生栓皮栎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了非主要生长季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晴或多云条件下,2种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速率都明显高于阴天,但日变化均不明显;整个非主要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SRR)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SRR呈显著降低的趋势,在2月份,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进入3月中旬则迅速回升,降雪使SRR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非主要生长季,侧柏林地与栓皮栎林地的平均SRR分别为0.61、0.39μmol.m-2.s-1。(2)2种人工林林地地表及地下5、10、15、20 cm深处土壤温度与SRR都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与SRR的相关性最好,侧柏和栓皮栎在该深处的Q10值分别是2.280和1.602;侧柏、栓皮栎林地SRR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多项式相关关系(p<0.01)。这2种人工林林地SRR与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有很好的复相关关系(p<0.01),且比较偏相关系数表明:影响2种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主要土壤环境因子都是土壤温度。
- 王鹤松张劲松孟平高峻贾长荣
- 关键词:侧柏栓皮栎土壤呼吸
-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被引量:21
- 2008年
-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μmol·m-2s-1。2)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cm、地下5、10、15和20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 张劲松孟平王鹤松高峻任庆福贾长荣任迎丰
- 关键词: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呼吸
-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农林间作、造林林地和坡耕地翻耕种植玉米、坡耕地翻耕休闲6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坡耕地及农林间作下地表径流中的有效钾和硝态氮含量高于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和造林林地。(2)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和造林林地沉淀泥沙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于其它3种利用方式。(3)径流液养分和沉淀泥沙养分含量产流初期达到高值,之后趋于稳定。(4)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富集比在1.01~1.43之间,不同利用方式下富集比差异不大。
- 苏子友吴文良张劲松姜广辉贾长荣李剑侠李中福
- 关键词:模拟降雨坡地养分流失小浪底库区
-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景观配置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产流产沙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以小浪底水库库区6种主要坡地景观类型(免耕农田、传统耕作农田、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为例,研究了坡地不同景观配置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季末期农田景观配置(免耕、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的增量是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景观的1.51、2.32、5.63、2.66倍,蓄水效率比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分别高7.06%、11.92%、17.23%、13.07%。土壤水分的垂直梯度变化可归纳为增长型、降低型和波动型和增长降低4种类型;径流和泥沙总量林地最少,农田传统耕作最多,其径流量是林地的13.9倍。
- 苏子友吴文良张劲松姜广辉贾长荣李剑侠薛茂盛李中福
- 关键词:小浪底库区景观配置土壤水分侵蚀泥沙
- 黄河小浪底退耕还林后群落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对比研究了黄河小浪底地区在退耕还林后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中共有植物119种,农林生态系统中共有植物105种。生态公益林与农林复合经营的群落的相似性较低,它们之间共有种为33种,而特有种数分别为86种和72种。生态公益林中的坡顶灌草丛、侧柏林、刺槐林和栓皮栎林中的物种重要值比较一致,不同于荒坡和坡底路边灌草丛植物;农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公益林有所不同,植物主要是以草本为主。对于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在水平结构上,生态公益林和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以聚集分布为主,随机分布为辅,未出现均匀分布状况;在垂直结构上,生态公益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垂直分布的复杂程度较高。而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场院和弃耕地中的植物垂直分布差异显著,田埂上的植物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后,生态公益林和农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生物多样性都显著增加,且生态公益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比农林生态系统高,其物种的丰富度是农林生态系统的1.2倍。在生态公益林中,侧柏林和刺槐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栓皮栎林,物种数为刺槐林>侧柏林>栓皮栎林,且Pielou均匀度指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在农林生态系统中,耕作区上的植物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均高于农林复合经营的其他区域。
- 赵雪雷妮娅张劲松李俊清
- 关键词: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针对干旱和水土流失并重的小浪底库区坡地,本文以该区5种主要坡地利用类型(传统耕作农田、撂荒地、间作地、林地、果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化学性状得以改善,总的梯度变化依次为:传统耕作地<果园地<撂荒地<林地<间作地。
- 苏子友张劲松潘发明贾长荣
- 关键词:小浪底库区土壤化学性质
-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针对干旱和水土流失并重的小浪底库区坡地,本文以该区5种主要坡地利用类型(传统耕作、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梯度变化依次为:传统耕作<果园<摞荒<侧柏林地<间作地。
- 张建伟苏子友刘华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