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134)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于青春大西有三武雄王允王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京都大学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岩体
  • 2篇延展性
  • 2篇渗流
  • 2篇裂隙岩体
  • 1篇渗流力学
  • 1篇渗流模型
  • 1篇离散元
  • 1篇裂隙
  • 1篇裂隙网络
  • 1篇迹长
  • 1篇管状
  • 1篇分布形式
  • 1篇REV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京都大学
  • 1篇徐州建筑职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华清地...

作者

  • 4篇于青春
  • 2篇大西有三
  • 1篇张莉丽
  • 1篇马明
  • 1篇张辛
  • 1篇武雄
  • 1篇王云
  • 1篇王允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和谐地球上的...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裂隙迹长与三维延展性之间的统计关系研究
岩体中的裂隙影响着岩体的力学性质与工程性质,而裂隙的几何尺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野外只能见到一个观测面上的裂隙,无法观测实际岩体中裂隙的三维大小,因此,裂隙的迹长与实际岩体中的裂隙的三维大小的关系的确定十分重要。假...
马明于青春
关键词:裂隙网络
文献传递
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自行开发的离散元软件FractureToKarst,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对岩石的分类,讨论了低延展性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REV)的存在性及大小,并给出确定其存在性的一般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的条件为裂隙平均间距在0.6 m以下,即极密间距、很密间距、密间距和中等间距裂隙岩体存在REV;裂隙平均间距大于0.6 m,即宽间距、很宽间距和极宽间距裂隙岩体不存在REV。
张莉丽王云张辛王允于青春
关键词:裂隙岩体渗流离散元
非连续裂隙网络管状渗流模型及其校正被引量:22
2006年
模拟一个野外实际入渗试验的岩体裂隙网络的渗流。在建立渗流模型时,首先产生圆盘形三维裂隙网络,然后令圆盘形裂隙网络退化为三维空间上的管状网络。管元的直径通过模型校正的办法确定,即通过优化方法寻找适当的管元直径,使计算的渗流试验排泄流值能够满意地拟合实测值。由于不可能校正每个管元直径,所以假设在一组裂隙内管元直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这样渗流模型校正参数为每组裂隙管元直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通过重复实现产生20个裂隙网络,这20个随机裂隙网络的平均流量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6%。
于青春武雄大西有三
关键词:渗流力学渗流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被引量:37
2005年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解决任意大小裂隙、任意形状工程岩体的岩石块体识别及稳定性计算问题。在这一方法中裂隙既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随机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洞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这一通用过程被称为一般块体理论。它克服了关键块体理论(或楔形体法)中存在的弱点:即把裂隙假设为无限大的不连续面,因此无法预测岩石块体的数量和位置,而且一般只能识别出简单形状的凸形体。它在块体识别的同时将复杂的块体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凸形块体,从而使复杂块体的几何描述、体积及重力计算、力学分析、可视化表示等一系列问题大大简化。在对一公路边坡的裂隙进行了详细观测之后,利用本文的方法进行了块体识别和稳定性分析,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初步的验证。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
关键词:裂隙岩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