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25)

作品数:26 被引量:416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友华苗国祝西冰施旖旎江克忠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21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人口
  • 3篇生育政策
  • 3篇老龄化
  • 3篇计划生育
  • 3篇家庭
  • 2篇低生育
  • 2篇低生育率
  • 2篇性别比
  • 2篇养老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育率
  • 2篇实证
  • 2篇婚姻
  • 2篇出生性别
  • 2篇出生性别比
  • 1篇贷款
  • 1篇稻草
  • 1篇抵押
  • 1篇抵押贷款
  • 1篇新政

机构

  • 24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24篇陈友华
  • 4篇苗国
  • 3篇祝西冰
  • 2篇施旖旎
  • 1篇彭大松
  • 1篇谭贤楚
  • 1篇佴莉
  • 1篇江克忠
  • 1篇陈双德
  • 1篇艾波

传媒

  • 3篇人口与发展
  • 3篇人口与社会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唯实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人口学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探索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前沿
  • 1篇人口与计划生...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被引量:51
2015年
出于生育政策调整后生育率大幅反弹的担心,生育政策调整在过去30年显得举步维艰、异常谨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生育政策终于有所"松动",但从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落地情况看,之前设想的生育率大幅反弹纯属"杞人忧天"式的误判。从若干社会学视角探讨导致"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经济社会因素,可以发现"低生育率陷阱"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已成为现实。中国生育政策要正视"方向性"的调整与优化,否则,中国将会全面陷入今天欧洲与东亚国家正在经历的"低生育率陷阱"风险之中。
陈友华苗国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社会风险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低生育率:新机制与新特点被引量:16
2016年
在对西方生育率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本土化研究视角对邦戈茨(Bongaarts)低生育率模型进行了反思,针对低生育率时代普遍存在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水平现象,传统生育理论并不能给予更好解释,探寻中国低生育意愿可能长期固化的风险及形成低生育行为的新机制和新特征,尝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四个维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低生育率陷阱"风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陈友华苗国
关键词:社会变迁低生育率
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被引量:35
2015年
中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和解决其特殊困难的政策措施,为处于缺衣少食境地的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资料,使其免于饥饿、冻馁之苦,保障其基本生存。在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老年人背后的家庭经济状态不佳是中国老年贫困最为核心的问题。本文在对老年贫困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及社会大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中国老年贫困应对需通过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依照国情与国力,努力从"补缺型福利""救济型福利"向"普惠型福利""发展型福利"社会迈进。
陈友华苗国
关键词:老年贫困社会救助
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生育与节育本属于个人私事,且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很难形成共同利益,因而生育与节育不属于自治范畴。目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某些做法有违宪法精神,自治变"治民"而非"民治",自治变"人治"而非"法治",自治变"管理"而非"服务",自治变"制约"而非"激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陈友华陈双德
关键词:自治村民自治计划生育
全面二孩:生还是不生?被引量:2
2016年
社会变迁与生育属性嬗变在传统社会,家庭不仅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家庭创造的财富除了少部分作为"皇粮"上缴国库以外,大部分留在家庭内部,财富外溢效应不明显。生养孩子成本很低,收益相对较高,因而在传统社会,多生孩子对家庭有益。孩子也可被视作家庭的"私人物品"。现代社会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虽然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功能仍部分地被保留,但作为生产单位的属性在工业社会已经被解除,而让位给社会。
陈友华
关键词:私人物品家庭收入工业社会生育意愿生育问题生育行为
低生育率陷阱:概念、OECD和“金砖四国”经验与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29
2015年
低生育水平是"现代性"冲击的必然结果。借助"低生育率陷阱"假说,对比分析了OECD国家与"金砖四国"的生育转变历史、现状及形成机制。从经验观察与机制探讨两大视角指出:尽管鼓励生育政策使得一些国家从极低生育水平有所回升,但这种刺激的效应大小与效果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刺激生育下的生育率反弹可视为尝试逃出"陷阱"的某种努力,这恰恰验证了"低生育率陷阱"假说的合理性。长期来看,无需"政策刺激"也能维持低生育水平的趋势性反转,才能证明"低生育率陷阱"是杞人忧天。中国目前生育政策微调的基本思路存在理解偏差,从政策执行的短期效果来看,与政策预期也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陈友华苗国
理性化、城市化与城市病被引量:14
2016年
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就是人类理性增长的过程。大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病是所有国家迈入现代化门槛不可逾越的难题,其形成原因复杂,而欲望膨胀、忍耐力下降与"快的代价"是中国城市病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城市化不仅会制造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城市病与农村病存在跷跷板效应,对城市病的治理失当,将加重农村病。移民是城市竞争力与活力所在,刻意回避城市病会导致严重后果,对城市病的不同治理路径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贪婪。
陈友华
关键词:理性化城市化城市病
历史视角下的“常态”:概念、特征与思考
2015年
"常态"是较长时期中社会发展比较平稳的状态,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与整体性三大特征。人类社会将经历旧常态、转型社会与新常态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未来不确定性决定了只能通过"回头望,而不是向前看"来判断社会是否进入常态,因而常态是一个历史概念。现阶段,世界与中国的经济与人口并未进入新常态,而只是处在由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型时期,稍有不逊,中国经济就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极大风险。中国较少制度红利而较多制度亏空,消减制度亏空,继续释放市场与社会活力,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陈友华
关键词:常态转型社会制度红利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老龄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由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市场性、复杂性、营利性等特点。老年人口的规模与结构、经济与身体状况、家庭婚姻与传统观念等都对老龄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老龄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但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很难预测。养老机构的定位偏差、政府与市场责任边界不清、养老观念滞后、养老意愿与养老需求混同、利益驱使、引领消费群体缺失与养老市场严重污染是导致中国老龄产业产能过剩与结构失衡的最主要原因。
陈友华
关键词:老龄产业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辨析被引量:8
2017年
社会分工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孕育子女是女性不可规避的责任和义务。全面二孩政策在给予女性再生育权利的同时,现今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因此遭受更多的就业歧视,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与性别优待并存。辩证地看待全面二孩政策与女性的工作,积极营造平衡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家庭发展政策尤为重要。
陈友华祝西冰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