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5074)

作品数:27 被引量:350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涤尘王臻卢秉恒刘亚雄滕勇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RP
  • 5篇快速成型技术
  • 5篇个体化
  • 4篇人工骨
  • 4篇颌骨
  • 4篇细胞
  • 4篇下颌
  • 4篇下颌骨
  • 4篇活性
  • 4篇仿生
  • 3篇定制
  • 3篇三维建模
  • 3篇生物活性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图像
  • 3篇图像处理
  • 3篇人工半膝关节
  • 3篇颌面
  • 3篇膝关节

机构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5篇李涤尘
  • 15篇王臻
  • 14篇卢秉恒
  • 8篇刘亚雄
  • 7篇滕勇
  • 6篇吴永辉
  • 6篇刘非
  • 5篇宦怡
  • 4篇孙明林
  • 3篇周树夏
  • 3篇李刚
  • 3篇龚雪鹏
  • 3篇何三虎
  • 3篇胡蕴玉
  • 3篇龚振宇
  • 2篇李迪尘
  • 2篇陈中中
  • 2篇何黎升
  • 2篇郭玉新
  • 2篇刘彦普

传媒

  • 5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骨细胞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中粘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成骨细胞在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具有不同孔隙率的骨支架材料中的粘附情况以及材料的孔隙率对成骨细胞粘附的影响 ,以探索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乳鼠颅骨骨膜成骨细胞 ,经传代培养作为种子细胞 ,接种于由快速成型技术构建 ,孔隙率分别为 80 %、90 %、95 %的骨支架材料中 ,复合培养 4d及 10d后 ,采用细胞计数及扫描电镜方法检测支架材料中细胞粘附的情况。结果 ①各孔隙率组粘附成骨细胞总数均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 (P <0 0 5 ) ,粘附细胞数的增加量则以 80 %孔隙率组为最低 (0 35× 10 5个 ) ,而 90 %孔隙率组为最高 (2 84× 10 5个 ) ;②电镜观察发现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成骨细胞能够在各孔隙率组支架材料内部粘附、聚集。结论 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设计、成型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
鲜苏琴柴枫赵铱民王忠义刘小芳李涤尘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快速成型技术细胞相容性成骨细胞
快速原型在口腔颌面修复中的应用(1)——下颌骨替代物的原位设计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实现人体下颌骨的个体化形状匹配与修复 ,使患者保持面部及口腔美观、恢复口腔咀嚼功能。方法 :运用以快速反求和快速原型为核心的原位设计和个体化制造技术完成人体下颌骨的个体匹配。结果 :成功为某患者植入具有个体形状的下颌骨人工植入体。结论 :快速原型在人工骨替代物的个体化制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刘亚雄李涤尘卢秉恒何三虎李刚李晓红孙明林
关键词:口腔颌面下颌骨骨替代物
基于快速成形的生物制造工程研究被引量:32
2000年
根据对仿生制造发展的认识,重新定义了仿生制造的概念,提出 了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工程的概念,并将其实施途径分为内控法和外控法两大类。基于迅速 发展的RP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生物制造实施的新途径——基于RP的生物活性生物制造方法,论述了此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手段。理论上该方法可以制造任意形状的生物活性结构,例如:某个生物活性骨质机器零件,甚至整台机器。
吴永辉李涤尘卢秉恒王臻
关键词:生物制造工程仿生制造人工骨
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复制人体骨骼模型与假肢制造设计的意义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探讨一种由螺旋CT图像反求(reverseengineering,RE)人体骨骼三维轮廓、用快速成型技术复制骨骼模型的方法,探索快速成型技术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icker公司PQ6000螺旋CT对猪股骨髁部进行层厚1mm,螺距1.0扫描,在CT机的VoxelQ图像工作站进行初期三维容积重建,之后对重建数据间隔0.2mm下载二维断层图像。自行开发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对下载图像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求出断面图像的二维边缘轮廓矢量化数据线图,将线图输入美国Imageware公司Surfacer9.0图像处理软件,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获得股骨髁表面轮廓三维实体模型。经数据转换,在西安交通大学恒通公司LPS600快速成型机上复制骨骼实体模型。结果:得到了树脂实体骨骼模型,其几何外形与原股骨髁实物高度一致,复制的精度高。结论:由CT片层数据获得骨骼轮廓信息,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复制骨骼三维实体模型,为矫形外科、颌面外科的假肢设计制造,复杂骨骼疾病诊断以及临床教学打下基础。
滕勇王臻李涤尘刘非宦怡龚雪鹏胡蕴玉冯思哲
关键词:假肢快速成型技术螺旋CT图像
用螺旋CT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1.0 ,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 ,重新间隔分层 ,利用CuteFTP 4 .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像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 ,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 ,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 ,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 er 9.0重建软件 ,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 ,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 (triangularfacets)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进一步在该模型上按镜像关系重构衬垫物的三维模型。结果 :得到了颅面骨骼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 ,并在其上进行了整形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 (rapidprototyping ,RP)加工出衬垫物模板。 结论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可以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该模型在颅颌面畸形损伤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龚振宇刘彦普何黎升刘亚雄李涤尘周树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颌面外科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以牛胶原蛋白I型为载体,外源性应用rhbFGF于骨折局部。分别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材,采用ABC(avidin-biotincomplex,ABC)方法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8-R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了骨痂中钙离子的含量及标本的抗力性能。结果:术后1,2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8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周时rhbFGF治疗组抗弯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FGF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龚振宇周树夏曹建广金岩李涤尘孙明林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骨折愈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下颌骨骨折
RP构建不同孔隙率骨支架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观察复合培养时,成骨细胞在由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具有不同孔隙率的骨支架材料中的增殖情况,考察材料的孔隙率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索用快速成型技术(RP)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乳鼠颅骨骨膜成骨细胞,经传代培养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由快速成型技术构建、孔隙率分别为80%,90%,95%的骨支架材料中,复合培养4天及10天后,通过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ALP生化染色半定量测定等方法,检测支架材料中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结果:1.各孔隙率组的成骨细胞增殖数均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的趋势,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量则以80%孔隙率组为最低(0.35×105),而90%孔隙率组为最高(2.84×105);2. 各孔隙率组的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半定量值变化趋势基本与成骨细胞增殖情况一致,均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而ALP相对活性增高的趋势,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量也仍以80%孔隙率组为最低,90%孔隙率组为最高。结论: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ALP相对活性有一定影响,可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构形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值得进一步研究。
柴枫赵铱民王忠义李涤尘陈中中
关键词:RP孔隙率骨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快速成型技术骨组织工程细胞增殖
一种具有微观仿生结构的定制化下颌骨植入体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使下颌骨人工植入体具有定制化的外形 ,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及与人骨内部哈弗氏管和福克曼管类似的三维微观通道 ,提出了利用快速原型制造仿生下颌骨替代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快速准确地制作出与人骨形状相匹配的人工植入体 (模型 )及内部三维仿生网架 ,而后运用铸钛技术完成植入体钛框架的最终成型 ,钛网内的三维仿生网架被复合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磷酸钙骨水泥所包绕。该项研究结果不仅利用快速原型制作出仿生下颌骨人工植入体 ,还成功地投入临床应用。结论 :虽然仅以下颌骨为例 ,但快速原型适宜于所有仿生人工植入体的定制化制造。
刘亚雄王珏卢秉恒李涤尘
关键词:下颌骨仿生定制
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骨科个体化内植物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人工内植物制造方法。方法 :拟制造一个人工半膝关节。对猪股骨下端进行螺旋CT扫描 ,利用自主开发的图像格式转换软件进行矢量转换 ,经矢量化三维重建后 ,提取出感兴趣的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表面轮廓的三维图像 ,然后进行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LPS 60 0快速成型机上制出快速成型树脂模 ,经精密铸造 ,获得钛合金假体 ,然后进行动物实验 ,对制造精度进行检验。结果 :制造出个体化人工膝关节 ,经动物实验 ,与软骨下骨、对侧关节匹配良好。结论 :经CT数据获得骨骼三维轮廓信息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建模、熔模铸造可以快捷地制造出个体化假体 。
滕勇王臻李涤尘宿学家刘非宦怡龚雪鹏
关键词:个体化内植物图像处理
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的基础:股骨髁三维建模(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背景:目前保肢方法有异体骨关节置换、人工金属假体置换、肿瘤骨段灭活再植等,各有优缺点。四肢骨肿瘤切除深低温冷冻大段异体骨关节置换术存在异体-自体关节不匹配和后期关节软骨坏死影响关节功能的问题。目的:评估一种由螺旋CT扫描数据获取关节软骨表面轮廓信息的方法,为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研究奠定基础。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创伤一科。材料:实验于2001-09/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完成。样本来源:CT扫描对象为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方法:采用Picker6000螺旋CT对股骨远端进行层厚1mm扫描,在Picker6000CT机的VoxelQ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之后对重建数据间隔0.1mm下载二维断层图像。自行开发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对下载图像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求出断面图像的二维边缘轮廓矢量化数据,输入美国Imageware公司Surfacer9.0软件进行矢量化三维重建。然后通过对关节软骨轮廓的识别及假体设计需要,提取出感兴趣的关节软骨表面轮廓的三维图像,用于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观察指标:CT图像的矢量转换和股骨髁三维重建矢量图像。结果:利用自主开发的医学图像矢量转换软件,实现了CT图像数据的矢量转换,在Surfacer9.0三维处理软件中构建出个体化股骨髁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编辑,提取出可进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的关节软骨三维模型。所构关节面轮廓可进一步处理,从而完成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其文件格式为.stl格式,可直接被快速成形软件识别和用于工程学制造。结论:由螺旋CT数据进行关节软骨外形轮廓的矢量化重建可获得精确的关节软骨轮廓三维实体模型,模型可
滕勇王臻李迪尘宦怡胡蕴玉张峰
关键词:人工关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