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YZ58)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祝宇沈周俊赵菊平徐云泽吴瑜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上腺
  • 6篇肾上腺皮质
  • 6篇皮质
  • 5篇肾上腺皮质癌
  • 5篇皮质癌
  • 3篇血管
  • 3篇嗜铬
  • 3篇嗜铬细胞
  • 3篇嗜铬细胞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祝宇
  • 7篇徐云泽
  • 7篇赵菊平
  • 7篇沈周俊
  • 6篇吴瑜璇
  • 4篇张翀宇
  • 4篇盛佳雁
  • 4篇马贵
  • 3篇宁光
  • 3篇何竑超
  • 3篇朱奇
  • 2篇计骏
  • 2篇陈东宁
  • 2篇孙福康
  • 2篇尉青
  • 1篇袁菲
  • 1篇王晓晶
  • 1篇芮文斌
  • 1篇周文龙
  • 1篇金晓龙

传媒

  • 6篇现代泌尿外科...
  • 4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oll样受体4和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封片标本48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TLR4和EGFL7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在ACC组中呈高表达状态(20/28,71.43%),在良性组中阳性表达率较低(5/20,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LR4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EGFL7在A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18/28),良性组中为20.00%(4/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LR4和EGFL7在AC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可作为鉴別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标记物,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徐云泽陈东宁祝宇赵菊平袁菲张翀宇朱奇沈周俊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TOLL样受体4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标记物
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库欣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1年5月诊治21例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资料,包括8例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样增生(AIMAH)和13例原发性色素性肾上腺结节增生(PPNAD)。男6例,女15例。年龄12~58岁,平均34.3岁。临床表现为典型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者18例,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压等非特异性症状者3例。CT检查提示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改变者14例,2例提示左肾上腺占位;5例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肾上腺全切3例;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2例,为初次手术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库欣症状复发,再次行对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单侧肾上腺切除16例。结果手术标本病理结果报告8例为AIMAH,13例为PPNAD。随访16~120个月,CS症状消失。16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尿皮质醇、血钾、血糖等均恢复正常,对侧肾上腺无明显增大;3例行双侧肾上腺全切者术后醋酸可的松终身替代治疗,无尼尔森综合征发生;2例肾上腺次全切除者系一侧肾上腺全切术后随访中库欣症状复发,行对侧肾上腺次全切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AIMAH和PPNAD均为库欣综合征中罕见的特殊类型,首次手术可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缓解症状。术后应密切随访,对症状不缓解或复发者可行对侧肾上腺切除或次全切除。
徐云泽祝宇张翀宇赵菊平王晓晶朱奇吴瑜璇沈周俊
关键词:库欣综合征
192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67例嗜铬细胞瘤和2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资料显示高血压141例,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率分别为92.8%(142/153)和90.1%(137/152),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3.9%(125/149)、95.5%(106/111)、98.1%(53/54)和73.1%(71/97)。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67例嗜铬细胞瘤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放手术149例,其中经腰部切口108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上腹部L型切口30例,腹部倒八字切口7例;25例副神经节瘤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上腹部正中切口8例,下腹部正中切口5例,上腹部L型切口12例,病理检查确诊恶性23例。术后随访7个月~8年,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死亡5例。结论嗜铬细胞瘤需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径路;超声、CT、MRI和131I—MIBG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出血合理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朱奇祝宇张翀宇赵菊平沈周俊吴瑜璇宁光徐云泽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和类肝素酶-1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类肝素酶-1(HPA)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存档石蜡标本37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IGF-2、VEGFR-2、PDGFR和HPA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6.47%),在良性组中表达低(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IGF-2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R-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6.47%),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VEGFR-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DGFR在ACC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7.64%),在良性组中为(20.00%),PDGFR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A在ACC组中的表达为(94.12%),良性组中为(15.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GF-2、VEGFR-2和HPA在ACC中的高表达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祝宇徐云泽吴瑜璇何竑超赵菊平尉青马贵芮文斌盛佳雁计骏孙福康周文龙谢欣沈周俊金晓龙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癌诊疗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且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发病机理仍未明确,导致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普遍预后不良.鉴于肾上腺皮质癌的上述特点,对其发生发展和治疗的论述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进而改善其治疗效果.在此,本文对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及最新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陈东宁祝宇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肿瘤
热休克蛋白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能否成为一项用于评估嗜铬细胞瘤潜在恶性程度的有效分子标记物。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BP)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MP)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HSP90的表达情况。恶性组经首次手术确诊后随访28~179月,良性组经首次手术确诊后随访93~264月。结果在MP组中HSP90的阳性表达率为70.59%,明显高于BP组中阳性表达率28.57%,两组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P90有望成为区分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一项指标。
盛佳雁祝宇尉青吴瑜璇计骏何竑超赵菊平沈周俊马贵徐云泽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热休克蛋白90免疫组化染色
肾上腺皮质癌中类肝素酶-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1(Heparanase-1,HP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及HPA-1和VEGF两者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24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HPA-1、VEGFR-2、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HPA-1在ACC组中的表达为91.67%(22/24),良性组中为15.00%(3/2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HPA-1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ACC组中呈高表达(17/24,70.83%),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5/20,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VEGF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R-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19/24,79.17%),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5/20,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84.70±12.44),显著高于良性组(21.05±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A-1、VEGFR-2和VEGF在ACC组织中的高表达及HPA-1、VEGF的表达与MVD间呈正相关,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徐云泽祝宇吴瑜璇赵菊平盛佳雁马贵孙福康沈周俊宁光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血管密度
STAT3、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3、VEGF能否成为一种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选取1986年10月至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良性组)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组)17例。恶性组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4~155个月,良性组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69~240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性组、恶性组中STAT3、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在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6%,明显高于良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23.8%),两组间STAT3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VEGF在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明显高于良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23.8%),且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为36.41±13.00,良性组中为21.43±8.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STAT3与VEGF的表达以及VEGF与MVD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STAT3和VEGF有望成为预判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一种指标,并且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盛佳雁祝宇徐云泽马贵吴瑜璇张翀宇赵菊平何竑超沈周俊宁光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进展
2011年
肾上腺皮质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除手术治疗外,目前已开展包括米托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拮抗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以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方法.同时肾上腺皮质癌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相关依据.本文就目前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徐云泽(综述)祝宇(审校)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EGFR及其传导通路中主要激活信号Stat3于肾癌中的特异性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最新统计显示肾癌每年有近200,000例新发病例,在全球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三.大部分肾癌患者对外科手术治疗反应较好,但其对于放化疗、激素治疗敏感度不高.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形成的相关分子病理机制的更多更深的了解,分子靶向治疗逐步成为肾癌治疗的主要方向.最新研究显示,EGFR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特异性以及其信号通路中Stat3的异常激活均与肿瘤的形成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针对EGFR 的单克隆抗体及肾癌的靶向分子抗癌治疗,以期为肾癌的药物治疗及改善肾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盛佳雁(综述)祝宇
关键词:肾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